1、海原县罗山中学教师达标(复核)课教学设计编码 姓名 郜永荣 任教学科 语文 2008 年 3 月 20 日课题 竹影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品析文中充满情趣的描写,把握课文主旨。教学难点 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教学准备 有关竹子的绘画作品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诵读感知:(多媒体展示墨竹画和江南绿竹绕宅的风情画)同学们,请以审美的眼光去比
2、照这富含诗意的画图,尤其是对绿竹的艺术表现的线条、色调、背景设置,这也就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竹影,去体会它的意韵和神气。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2.指导学生读课文。3.勾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的语句,并简要评述。教师引导评述。(略)4.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段,体会画竹的内涵。思考:文中“西洋画像照样,中国画像符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如何理解这句话?5.请学生就印象深的一幅中国画(也可结合课本的封面),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独特魅力的理解、体会。学生边观察边体会1.学生听读2.学生速读全文,勾画关键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情节。3.学生齐读
3、课文充满童趣的前半部分,然后回答。4.学生研讨后回答5.学生自由谈自己对中国画独特魅力的理解、体会。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探究体验: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指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文中的“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2.指导学生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觉到美的创造;爸爸平实的语言,因势利导
4、地讲述艺术入门中国画的独特内涵,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领悟到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 。 用一小段文字描述日出东方的景色。1.学生齐声诵读全文后,思考。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教后反思游戏说的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如从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体验和发现,充满童趣。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说一说自己都玩过那些游戏,以帮助理解课文内涵
5、。海原县罗山中学教师达标(复核)课教学设计编码 姓名 郜永荣 任教学科 语文 2008 年 4 月 2 日课题 观舞记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教学准备 杨丽萍的孔雀舞视频或音乐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6、。)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教师适当鼓励)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2、教师适当点拨,不要作硬性评定。3、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学生观看舞蹈,然后自由发言。1、学生听读2、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3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品读课文: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7、: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明确:“飞动”。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明确:16、17、18 三个自然段。3(教师抓住学生情绪高涨这一契机。)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学生大多会回答 17 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 16、18 自然段。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以正面的肯定、鼓励为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 17 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8、。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产生更多的心得,朗读时感情就更充沛、真挚。)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1、学生默读有关段落并找出。2、边读课文边找这些自然段。3、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 自然段。学生合作研讨交流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学生练习写作教后反思在指导学习经典段落时,学生大多会回答 17 自然
9、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 16、18 自然段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以正面的肯定、鼓励为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 17 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海原县罗山中学教师达标(复核)课教学设计编码 姓名 郜永荣 任教学科 语文 年 月 日课题 伟大的悲剧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2.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3.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教学难点 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教学准备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流程( )教
10、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三、研读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1概括的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展示问题)明确: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它的队员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2.概括复述故事情节。注意环境描写。(13)满怀希望奔向南极 无限失望登上归程。(47)归程途中危险骤增 埃文思发疯死去。(810)奥茨越来越走不动 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1116)三位英雄集体死亡 却不哀叹任何困难。1.大家看课
11、文的题目:“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二者以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呢?2.我们先从悲处入手,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哪几个方面?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看出?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2、简要说说主要内容;3、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生:因为他们后到达南极。课文: 师:他们这时是什么心情呢?(战栗了)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师:知道自己失败了,成了亚军,斯科特一行人悲伤到了极点,但他们还不得不干什么?师:体现在哪?师:此时,他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展示作证之悲)师:为什么牺牲了
12、?都面临哪些困难? 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谁的观点?(斯科特)作者以及世人们是不是这样认为的?(不是)那世人们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师:同学们把悲剧之悲挖掘得很好,概括起来就有四悲:(展示)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师:很好,这就谈到了题目中的伟大二字,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3.那么大家就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4.最后两句话的含义5.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生: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生:他们在归途中全都牺牲了。利者作证。生:这篇文章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生:悲壮,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学生分组讨论教后反思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