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 林 2008年第5期 翻译研究214 是译著还是原著剖析京华烟云之文本错觉葛校琴 季正明摘要:小说京华烟云是张振玉据林语堂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译出之译著,但却经常被误认为是林氏原著。对京华烟云这种文本错觉,除了媒体和专家的误导以及无视译者作用的传统翻译观念等成因之外,关键性成因则是该小说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错位性以及林氏边缘性文化身份与国人对其中国文人身份的错位性认同造成的。张振玉翻译中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还原则使译著看起来更像“原著”。关键词:Moment in Peking 京华烟云 文本错觉 错位电视剧热播带来小说热销2005年,根据林语堂原创Moment in Pe-k
2、ing改编的京华烟云电视剧,创中央电视电视剧 视 。该44 电视 剧,张 导 , , 2005年11 央视 播。 , 与 视 同 出 1988年 的 京华烟云。 ,央视8, ,这的,currency1“了观对这fi剧的热fl。观 看看, 期。据央视 的 视 统,京华烟云电视剧视”12. 92%,之 11. 08%的 视 。央视视fi 说,这 视成 央视 年的电视剧中是 的。 但, 1988年 和2005年 的京华烟云 “原著” :体 造 “原著”, 则是 fi的电视剧,改 。林语堂研究 对 词:“ 京华烟云是 的 剧,和林语堂原著的 , 本 的 改了,以说是用 人的观念来改编的,国的fl 。”
3、 说:“ 木兰是笑话。 韵,仅仅只是眼睛, 气质 缺乏书卷气, 身 看”文化的深厚积淀。林语堂笔下的木兰英气,血性,”了关键 刻拍案 起, 显然太平淡太甜软了。”尽管如 , 电视剧还是得”了观的热捧。这电视传媒的 ,电视剧的热播避免“引导观的阅读嗜好。电视剧与原小说的 ,但 使观失去对电视剧的兴趣, 且还激起了人们对小说的好奇。之,中文 小说京华烟云尽管 本出,但行量却并观。电视剧的拍摄和播出才真正迎来了小说的热销。 ” 年的 里,该小说的英文本和中译本 陆 行。尤其是中译本 陆出了所未的热销。2005年5 ,外语教 与研究出 社出 了林语堂的英文Moment in Peking; 6 , (
4、中国出 团) 教育出 社出 了张振玉翻译的 下两卷本京华烟云中译本; 7 ,陕师范出 社出 了林语堂女儿 荐的译家张振玉 修订的中文 。陕师范 出 社社长 经纬 受记者采访 说,京华烟云电视剧为图书的热销 波助澜。“仅 ,京华烟云销量就两万册, 见“突破央视 京华烟云成为打冠军”文,刊2005年11 29日 京报。见 视频,题为“林语堂专家专访:木兰是 幽默”;亦见http: /culture. 163. com,2005年11 25日。译 林215 本两年来的销售总量还 ”。并 国十城市的分销fi出了脱销状况,零售商催促出 社紧急加印,满足读者的 要。同,京华烟云 然 了 国 销书行 。 f
5、i译著, 语 销书的行 , 是 常得的。文本错觉要 出的是,中文 京华烟云并 林语堂原著, 是 张振玉的译著。电视剧只是与译著同 。 媒体和出 社 传和 京华烟云 冠以林语堂 ,如“根据林语堂原著改编的同 电视剧”“林语堂的原著京华烟云”等, 译者张振玉,使 读者( 者)误以为京华烟云就是林语堂本人创作的中文原著,并 译本 视为林氏 作 :看 林语堂的长 小说京华烟云的, 的 下来。原以为 的经十分 了,这传统的 打 , ” 种激期。看来小说的好currency1与采用“的形式作并无太的关。 作家,fi fl 的 体小说说,经 了体这 传统小说的 作式。林语堂经是 期的文 ,以”传统 著。以
6、体这 传统小说的 ?这其与的长(对外国人中国文化, 对中国人外国文化)关(原文如 。笔者认为“” ”内,“对外国人中国文化, 对中国人外国文化”打 引)。 林语堂的深,体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之 。 来的同采用体小说形式 作 作 , 得了成 。 这 “ 读中国 文 师与 家书” 卷 卷 卷张 卷 卷等等 17册, “ 者作家, 教 荐”的。该 者仅 张振玉译的体视为林语堂所为, 且还 了 十分“堂”的 :是与的“对外国人中国文化, 对中国人外国文化”的关;并说这是该小说成 的原因, 且还 体 小说成 的 为 ,见该专家对林氏原著 无所,错 译著 原著了。林语堂的原创是 英读者的英文小说Mome
7、nt in Peking。之, 下,林语堂 了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国与 ,1935)和The Importance ofLiving( 活的艺术, 1937)两本英文著作,方 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人 哲 ,国获得 成 并产 了长远的响。 国与 和 活的艺术的成 currency1“激了林语堂的创作热fl。萌了通翻译 方 荐红楼梦的,但红楼梦距 活遥远, 是, 1938年1939年,创作了Moment in Peking这fi与红楼梦 文化或内容 契合之但形式 却无甚关的”映 中国的小说。细读林氏原著,读者,无论从小说的叙述之繁简还是结构之布局,其预设的读者对是十分
8、明 的。内容 ,Momentin Peking通描绘 牛孔家族的错综关与复杂变化,揭示中国 从义和团运”抗日战争之十年的历史,是对中国 社 的“ 景扫描”; 小说的 活场景转移和社 云荡均“以道家 贯串,以庄周哲 为笼络”,这 正是林氏要 方人传的中国人的文化道德 。为英人阅读方便,书设了 ,说明人物的关和中国人 作音的解释,如 特谓如“太太”“小姐”的读及 中国文化中的义等。 毅衡 出:看 下这本小说的英文本,或中文译本,就以明白 中奥妙。这本小说为英读者所 :复杂的见林语堂卷,张立国编著,蓝天出 社, 2004年,第121122 。译 林 2008年第5期 翻译研究216 fl简化,简化的
9、fl还要仔细解释。 中国路人皆的 俗人fl社 fl况,对中国读者 挑即明,这本小说就得 说来。 见林语堂对 书期望的读者是 肚明的。该小说的布局与中国传统的体小说是截然同的。英文原著Contents为三fi分,简明扼要:Book IThe Daughters of aTaoistBook IITragedy in theGardenBook IIIThe Song ofAutumnBook(卷)下设chapter(),只序, 标题。出 每 头,未 Contents中 出。Book I 21, Book II 13, Book III 11,总45。见,这fi奠定林语堂英语小说家“位的作 ,与
10、般的英文小说结构 “区 ,更能出“体的英文小说。充分了解林氏创作图的 础 , 译者张振玉对Moment in Peking施了 定程度的创译。除了量考 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对词外, 明显的是,张振玉 原来每只序的 础 ,添加了体小说式的标题,并 入目之中。读者读 十的标题,亦了解小说梗概,与简明的英文目相,则繁复细致:卷道家女儿第 花园 埋宝 京城人避兵灾中卷庭院悲剧第十 施才干 木兰管家 遭恶报牛财 家标题设两小 ,平衡对,读来 ,无翻译 , 中文原创。显然,专家只读了张振玉的译著, 译著 ”林语堂原著 ,视体为林氏创作 ,因 形成了“京华烟云就是林氏原著”的错觉。 ,林语堂的英文原著被淡化甚
11、被淡 ,张振玉的译者“位则被 视或 ,这的文本错觉则 下去。文本错觉之成因笔者认为,京华烟云文本错觉之成因要两种。 为 般性成因, : 1)媒体的误导。媒体 用 人 成引人 化物 响的 ; 用人们对之人的 , 林语堂作为明 出,来 电视剧的市场 。2)专家的误导。语专家通英语; 语专家只读中文文本,导致就里的 读;身 文化之中,专家 为景 作, 研读文本。3)翻译观念 。 历来 传统翻译观念 ,认为翻译是亦 亦 ,之行为,只 之能,无 体之,因 从来看翻译和译者, 译本 经常标 译者 。 观 造成了京华烟云的文本错觉。为关键性成因,用“错位性”来概。 要是 以下两种“错位性”造成的。是原著文本
12、和译著文本之错位性 ;是著者身份与国人对著者身份的错位性认同。1.原著文本和译著文本之错位性 就翻译本 言,翻译是 种语言转成 种语言的语言转行为。通行的外译 常是 文化的 语文本翻译成 语文本。如currency1所言:“日所谓翻译者,其 外国语之原本, 读之,以华言。”通常,原文本是 语文本,充满 国内容 国文化或fl;译本则是用 语fi了 国内容文化或fl的文本。译语是本国的,内容却是 国的,或视fl的定位是 国的。 阅读译本 ,无论译语如“道,译者的fi 如 明,读者受”译本中出来的 国fl。见对 的, 毅衡著,出 社, 2003年。译 林217 但林语堂所著的Moment in Pe
13、king则同,该小说的语言形式是英语,但语言形式 下的文本内容却是 国的,原语文本中 出来的是中国文化 和中国人的人 哲 。从小说形 视fl”视, fi小说,其语言形与其fi的内容关 常, 的族语言通常是言说该族文化的 fi方式。如 看来,林氏原著 其内容和用以fi内容的语言形之人带来 种错位的觉,即Moment in Pe-king中所述的中国文化内容和其所用的语言形式(英语)之总 种相契合之。该作 的 译则是语言形的 , 语言加 哲 文化内,语言形和文本内容 统 ,合语文 中 文本的特。的 ,林氏英语作 的 译与常的英译 同,如细加体,原语和译语的位则通常被 :原文:He was then
14、, in addition to his oldoffice, a vice-director of the government tele-graph bureau, underYuan Shihka.i Yuan wasat this time one of themostpowerfulmen at thecour,t having been made Governor of the met-ropolitan province, Tupan of Railway andMines, Tupan ofTelegraphs, and most impor-tantofal,l Chiefo
15、f theMilitaryTrainingHead-quarters, which was training anewarmywith modern rifles. Mr. Tseng had made theacquaintance ofYuan throughMr. New, a fel-low-official and fellow-provincial of Shantung,andYuan had given him the vice-directorship ofthe government telegraphs.译文:文 的之外, 电报局总 。 正是 ,是 的 人物, 总 , 路
16、 电报局 , 要的是 军 , 军使用来 。文 位牛的同 是 同 认了 , 就 了电报局总 的 。中,英语的 更像是 种解释性的翻译, 译文更像是原语。 看以下原语和译语:daughters of the family小姐practice deep abdominal breathing气 bring us good luck 添财Essay on Natural Feet by Liang Chichaocurrency1的“天足论”the hotAugustweather 热的 天见,张振玉的翻译是对量中国历史与文化词 的还原, 林语堂的原著则是对中国文化 其的 释。读英文原著, 们 种读译
17、著的觉, 读译著则读原著的觉。 ,目以 ”的 译英 语或词 的翻译,是 林语堂第 使用 被 定下来的。原著文本和译著文本 内容和形式 的这种错位是造成文本错觉的关键性原因之。2.著者身份与国人对著者身份的错位性认同文化身份 文化认同,是特定文化中的 体对或人的文化 和文化本质特 的 认。关 林语堂的文化身份, 们用 话说,用的话说则是“ ”。这说明了林语堂文化身份的复杂性或 杂性。林语堂出 闽 教家庭,从小 始 的是教 校,深受方文化(“是 传变 了的泛方文化”)熏陶,但对中国经典和中国传统文化却fl独钟; 初是懵懂的 徒, 来成为坚决的 教徒, 皈依 教, 成了的Moment in Peki
18、ng(京华烟云英文 ),林语堂著,外语教 与研究出 社, 1999 /2003年,第111 。京华烟云,林语堂著张振玉译,中国出 团 教育出 社, 2005年,第95 。译 林 2008年第5期 翻译研究218 “信仰之旅”。经是“” 文化运的斗士,扮了蒙者的fl色, 来 转 幽默性灵的创作;扮 激进 义分 fl色,扮 保守 义分 的fl色;历 中,扮 义分 fl色, 下,激进中保守,保守中激进, 体出的“ ”。足迹踏遍欧陆,中英文俱 ,被方誉为“20 具 响的中国作家”,但 段 却被国人遗 。林语堂 是 位 类的作家, 入中国文 ,与许 中国作家同,其出 国外,其成 作是英文作 。即使Mom
19、ent in Peking获诺贝尔奖, 是 语文 的诺贝尔奖( 毅衡语);如 入海外英语作家之 ,与谭 汤亭亭等 ,更深的中国文化fl结。国内林语堂研究专家对其身份的定位是: 海外架构的是跨文化的文化身份,但其用 国内,即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说,从 始,林语堂就是 无根的文化游 身份。与 等人,更 来中国传统文化 的负,更 份对 的好奇。这 的文化探寻中鲜明“体为:经常越出中文化典律的疆 ,呈为 中 ,既 中的边缘化性质。” 语言的障碍,国内 者对林氏的研究 平衡, 研究侧林氏 国内活方的 ,对其 海外的活则 得 ,因 国人对林氏的身份认同只 国内的 背景和 的量中文散文等,尽管诸 者对其文化
20、身份从人的 的跨文化的fl度认同,但国人或者说 般读者还是形成了对林氏的身份认同:林语堂是 中国作家,是 位小资fl的文人,是 倡幽默闲 活 的作家。量闲 性灵小 文广为传播,并为中国读者所喜爱。 这物质 ,道家的人 度为富裕 的市追求闲 活 供了参照; 然娓娓道来的文 更像是 位饱经 的豁文人。对 是否用英语创作,对国人来说无关紧要,用优 的 语 述细 深的中国文化,这足以构成 典型中国作家的要素。尽管林氏“ 脚踏 文化, 作宇宙文”,这但 改变其 国人眼里的中国文人形,” 使显得更为国际化更为观 被人们所喜爱。国人对林氏文化身份的认定,与其边缘化文化身份的认同是相错位的,这 是形成文本错觉
21、的关键性原因。结 语小说京华烟云是译著,并 原著。国人之所以 京华烟云视为林语堂 原著,其 观原因:媒体和专家的误导长期无视翻译和译者的作用等。 造成该文本错觉的关键原因是: 1)Moment inPeking的”常创作带来的”常翻译,即原著内容和语言的错位带来的译著语言形的 ; 2)林语堂“ 中 ,既 中”的边缘性文化身份与国人认同林氏中国文人身份之的错位性,使读者 然“ 京华烟云视为林氏原著, 加之译家张振玉 还原小说的历史文化 所 的 核和 使得京华烟云这fi小说读起来更像“原著”。(葛校琴: 京国际关 院英语教 博士 导师;季正明: 京国际关 院英语教 ,邮编: 210039)李晓宁,“边缘游走:林语堂的人文探寻”,刊 术, 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