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优中考网 试论 21 世纪的学生观张天宝摘 要 学生 观是现代教学理 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 21 世纪,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够有效地促 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生命存在、主体性的生命存在、独特性的生命存在,也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生命存在。关键词 学生观;完整性;主体性;独特性;世界历史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生命存在、主体性的生命存在、独特性的生命存在,也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生命存在。在 21 世纪,现代教学活动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
2、展的人。一、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生命存在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生命存在是指个体的生命是一个由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理性与情感、科学与人文等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是仅仅某个方面或某一部分的片面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和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或某一个方面的参与和投入, “人是统一体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人在反应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所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和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 。 1在以往,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与束缚,我们通常是把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视为一个单纯的认
3、知性存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这是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 “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当做认知体来看待” 。 2 这种狭隘的教学对象观严重影响了学生自由个性和完满人格的养成。近年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对这种以培养和发展人的认知能力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也从某个侧面证明了人的生命发展的完整性。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核心的一种智力,这种认识对人的智力作了偏狭的理解。其实,
4、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多维的,它是由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构成的,具体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多种智力组成的,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个相对独立的智力领域。因此,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教学活动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与认知有关的智力领域,而是应该面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质量的提升等多方面的任务。因此,现代教学活动必须由以往的“认知领域”扩展到“生命
5、全域” ,由认知层面提升到完整的生命层面,这是一场深层次的教学观念的变革, “把学生确实当做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认知体;把学校生活看做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而不只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不再把教育简单当做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看做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 。学优中考网 3 当然,在这里强调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生命存在,注重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决不是要否认认知性生存的价值,而是要超越认知性生存,以一种更全面的观点来关注和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不可否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是居于基础性地位的,但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只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也就是说,学生
6、在认知方面的发展只是完成了学生整体生命发展中的一个局部的任务,如果教学活动仅仅局限于这一个方面,我们培养的就只能是一个“单向度的、片面的人” ,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人” 。在这一点上,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不在要不要关注认知,而在关注什么方面及把它放在什么地位” 。 4二、学生是一个主体性的生命存在在社会生活中,个体是一个主体性存在,是指个体在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所处的一种主动态势以及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和具有的独立人格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其生命发展的独立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超越性。(一)独立自主性个体生命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说明的
7、是个体在与外部客观世界关系中的地位问题,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命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英国教育学者迪尔登在自主性与智育一文中曾经概括出了学生自主性的三个特征:独立作出判断;批判性地反思这些判断的倾向;以及依据这些独立的、反思的判断将信念与行为整合起来的倾向。 具体说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命的独立自主性主要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决、自强的自我意识,以及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
8、能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教师质疑、请教,与教师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二)积极能动性个体生命发展的积极能动性是指个体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生命活动的自觉性。这表现在他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目标和努力方向;能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部教学活动的影响,对它们积极进行吸收、改造、加工,从而实现主体素质结构的建构和改造;二是个体生命活动的选择性
9、。这突出地表现在对学习内容(客体)的选择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含着一连串的选择活动,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到学习手段,无一不是选择的结果;从“学什么”到“怎么学” ,也无一不是选择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选择的正确与否,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此,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曾经说过:“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坏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5 具体说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命发展的积极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良好的成就动机、远大的理
10、想和集体荣誉感;(2)具有竞争意识。积极能动性强的人,喜欢挑战,表现欲强,有进取心,并具有取得成功的能力和本领;(3)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4)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上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发言,而且踊跃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课外活动。学优中考网 (三)创造超越性创造超越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个体生命发展的创造超越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个体通过改造旧事物,创造出新事物,它常常与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个体生命对自身的超越。个体在改造外部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使“旧我”转变为“新我” ,实现了自身的否定之否定。在教学活
11、动中,创造超越性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格特征, “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认为这些成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此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 6 具体说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造超越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学习兴趣上,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求知欲和良好的意志品质;(2)在学习动机上,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渴望,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反思、批判
12、,力求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3)在学习态度上,富有远大理想,思考问题的范围和领域不为他人所左右;(4)在学习行为上,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喜欢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独特见解,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以及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三、学生是一个独特性的生命存在个体是一个独特性的生命存在,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品质,它表明每个个体都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心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动、特殊和具体的生命个体。在一个社会里,人的个性品质的充分、自由的发展是这个国家或民族富有生气的表征,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传统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
13、的个别差异,试图以一种“大一统”的教学活动来塑造和培养统一的“标准件” ,它的显著特征是热衷于千篇一律: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答案,统一的评价标准。在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品质没有得到尊重,致使本应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命活力和勃勃生机。这也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传统的教学活动是教育者预定一目的,而强受教育者以就之;故不问其性质之动静,资禀之锐钝,而教之止有一法,能者奖之,不能者罚之,如吾人之处置机物然,石之凸者平之,铁之脆者煅之;如花匠编松柏为鹤鹿焉;如技者教狗马以舞蹈焉;如凶汉之割折幼童,而使为奇形怪状焉
14、。追想及之,令人不寒而栗。 ”7 在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是狭隘和肤浅的,往往简单地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一切方面(即体、德、智、美等)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两个方面: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体的需要、情感、能力和人格等诸方面要素发展的普遍性;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则表明个体生命有别于他人而在发展水平、特征和品质上具有内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和个
15、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必然能够促进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之上。为此,现代教学活动必须正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树立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个性化教学基本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独特品质学优中考网 进行因材施教,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均等机会,帮助他们找到一条能够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独特的发展,教学活动应该贯彻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儿童,就必须以儿童的利益为重;(2)尊重
16、儿童尊严的原则;(3)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儿童本人,必须认真听取儿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4)无歧视原则。不管儿童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贫富、男女、正常残疾,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而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 8四、学生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生命存在教学活动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 9 在西方近代社会,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一个日益“个体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产生了双重的后果:一是个体独立存在的确立和自我力量的增长,标志着人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解脱”;二是日益增加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减少,人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个体” 。 在当代社会,如何
17、才能做到个体既自由又不孤独、既独立又不与外部世界相脱离呢?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反思以往人的生存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个体占有性”生存和发展方式走向“共生性”生存和发展方式,从“孤独的个人”走向“世界历史性的个人” ,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就其发展趋势和价值指向而言,包含着双重超越:既是对狭隘的地域性个人的超越,也是对自身的超越超越那种在资本文明阶段上必然产生的孤立、片面、偶然的个人,确立个人对关系、对偶然性的统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自觉个性。 ”10 为此,现代教学活动必须在注重培养个体主体性品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个体自觉地由个人主体
18、向类主体、个人独立人格向类主体人格提升,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指向,把个体培养成为具有自由个性和类意识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作为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状态,其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个人的社会特性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具体而言,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首先,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他具有现实的、丰富的社会特性;其次,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与其他人是不同的,他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独特性、差异性和个性品质。一是个人的社会特性的发展。在人与社
19、会的关系上,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拥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平等对话、共同协商的价值规范以及尊重、平等、互助、合作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1)个人与他人不仅是以社会群体中的某一成员的身份发生相互联系,而且还作为个人发生相互联系;(2)在自己和别人的交往中彼此交流经验和知识;(3)个人的主要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4)个人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多种领域和世界的交往,并发生全面而丰富的联系,尽可能利用全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生产和关系的成果,来为自己的发展服务,以摆脱个人的个体局限、职业局限、地域局限和民族局限。 11 二是个人的个性品质和独特人
20、格的发展。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既是一个普通的具有主体性品质的社会成员,又是一个具有丰富的个性品质的个人,还是一个具有丰富的需要、多元价值和独特人格的个体。具体说来,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的个性品质和独特人格的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具有全面、积极的需要,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来发展其积极的需要,由单一、片面的需要向相对全面的需要发展,由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发展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2)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具有广博合理的知识结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积极而丰富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的个人才能实现个性的自由发挥,才能成为思想敏锐、富有智
21、慧的社会学优中考网 生活的主体,才能成为具有创新力量的自主的个人;(3)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具有丰富的生活意义和多元的社会价值。由于能够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全面占有社会关系,决定了“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具有丰富的生活意义,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是多元化的,不仅在物质活动中创造价值和财富,而且也在精神活动中创造价值和财富。参考文献学优中考网 学优*中考|,网 1 美索里等.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03.2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26.3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82
22、.184.4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84.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 美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李文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31.7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07.8 韦禾.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界性的新课题J.教育研究,1996(8):76-79.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6-87.10 方军.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哲学中革命性变革的实质J.哲学研究,1995(3):3-18.11 韩庆祥.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涵义的商榷J.哲学研究,1990(6):33-41.作者简介:张天宝,男,汉族,1971 年 2 月出生,山东潍坊人,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