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问和智慧》教案2(苏教版九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95110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问和智慧》教案2(苏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问和智慧》教案2(苏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问和智慧》教案2(苏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问和智慧》教案2(苏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问和智慧》教案2(苏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问和智慧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创造学思想录,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 这种“智慧”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和“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来学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板书标题与作者)罗家伦,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先后留学美英法德等国,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他在研究中国教育时,发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本文就是针对人们把学问和智慧混为一谈而写的。第一环节,衔接第十课并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预习了没有?生(齐声):预习了。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读议论文首先要读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同学们预习过了,来说说罗家伦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

2、一个怎样的观点?生:学问与智慧是不同的,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我们需要学问,但我们更需要智慧。师:林英英同学所讲的最后一句才是论点,阐明学问与智慧是不同的,分析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都是为了提出“我们需要学问,但我们更需要智慧”的观点。师:这篇文章讲的是学问和智慧,那什么是学问,什么又是智慧?请一个同学就自己平时的认识来说说。生:学问是自己从书本上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智慧就是把这些学来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师:请同学们花两分钟时间精读课文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理解学问和智慧的,不过文中是以比喻的方式进行阐释的,要求同学们用平实的语言分别给学问和智慧下定义。(生精读

3、课文 2 分钟)生 1: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生 2:学问是一种工具。师:将两个同学答案组合起来就是我们要的定义。学问是人生必备的工具,是知识的积聚。学问是工具(板书),这积聚的知识是用于创造成功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能力(板书),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在文中的一些语句可以得到印证。师(抽句朗读):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学问好比是铁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智慧是炼钢的电火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把握关键师:这里有四个问题: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

4、?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分别由一至四组同学来完成,各组同学花两分钟时间精读相关段落,然后小组讨论作者用哪些事例和道理来论证这一观点,再举一个课外的例子或名句进行补充论证。(生先默读两分钟,再小组讨论。)生 1:(朗读第 2 段前半部分议论文中是怎么论述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生 2:赵括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智慧,被后人戏为“纸上谈兵”。师:两个同学举课外的例子非常恰当,对文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语句找得很准确,但不宜照读,应该用概括性语言回答,比如:文中举了

5、食古不化的人、西洋所谓有学问的笨伯、中国的“两脚书橱”等例子来议论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生 3:文中举了庖丁解牛的例子来议论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火的应用等。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赵州桥等宏伟建筑。甚至在日常生产中无处不闪现着劳动的智慧。生 4:文中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的例子,赫胥黎、爱因斯坦的话以及没有智慧的书来论证学问离不开智慧。一个老板让两个大学生上街买豆子,结果甲是老板吩咐一件跑一遍,为简单的几个问题连跑了几趟市场;而乙回来的时候是带回了有关豆子的所有行情。学问离开了智慧只能当跑腿。(以上内容在整理时作了扼要概括。)生

6、 5:文中采用浮光掠影、肥皂泡、建筑材料等比喻来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渐渐接触了书籍,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第三环节,小组探究,延伸课外师:经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不但理解了各段意思,还能延伸到课外去。现在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1、2 两段讲的是两者概念不同,3-6 段讲的是两者关系。 第二部分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板书:概念不同学问:工具智慧:能力有学问未必有智慧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两者关系学问离不开智慧(摆事实、讲道

7、理、对比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比喻论证)第四环节,归纳总结,理清思路师:本文说理形象、语言充满智慧。请同学们精读最后一段第一句话。按以下模式仿写一句。若把学问譬作 ,那智慧便是 。有 、有 ,甚至有 ,也不能 ,就是拥有 ,以及 ,也只 ,而决不 。(小组讨论)生:若把学问譬作兵书,那智慧便是将军的计谋。有精兵、有猛将,甚至有充足的粮草,也不能打胜仗,就是拥有雄心壮志,以及屡挫不悔的精神,也只会有招架之功,而决不能缔造火烧赤壁和布匿战争以少胜多的辉煌。第五环节,品味语言,加深理解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将仿写句子做在作业本上叫进来。下课,同学们再见。教学反思学问和智慧是一篇议论文,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

8、式进行议论文教学,无非按部就班让学生了解论点、论据,掌握论证方法,整堂课肯定索然无味。为开拓议论文教学新创意,寻求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我苦苦思索一个能主导整堂课的核心理念。后来我从单元主题出发,将学会“反刍”读书法作为设计这节课的核心理念,并结合进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和本文知识难点。课堂中我设计了:先精读第一段,给学问和智慧下定义,再精读相关段落,解决老师分配给各组的问题,最后精读最后一段第一句后仿写句子,三次“反刍”训练。第一次是指定段落给草料反刍,第二次是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自己找草料反刍,第三次是反刍它的语言风味。从与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和本文知识难点结合角度考虑,第一次反刍是解决本

9、课的知识难点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第二次反刍是解决论据、论证的问题;第三次反刍既是品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又是巩固对学问和智慧两者关系的理解。整节课三次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几个问题的设计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活动贯穿课堂,也贯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习得”的教学原理。不足之处是:在反刍训练时,我仅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个别段落,这样是不是就叫“反刍”了,这是须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其次,课堂上没有将学习反刍读书法的教学目的告知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再就仿写句子难度较大,从后来交进来的作业来看,只有少数学生做得来学 优中考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