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1/13,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1,第七讲 分配制度,第七讲 分配制度第9章第2、3节、第15章第3节,一、 收入分配一般原理(补充)二、 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第9章第2、3节)三、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第15章第3节),一、 收入分配一般原理(补充),教学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准确理解价值创造的源泉,各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中的作用,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范围,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等;以便同学们利用学得的知识,分析和认识实践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一)收入分配的涵义(补充),收入:(1)会计要素之一(即国民收入); (2)个人所得。 分配的定义: (1)按一定标准或方法分。
2、(2)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即国民收入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在不同阶级、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环节。,分配与生产的关系,1、分配由生产决定,没有产品的生产,便没有产品的分配,生产的性质决定分配的性质;但分配又反过来影响生产,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2、分配在广泛的意义上还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这属于生产过程本身,并决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我们这里讲的分配是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二)收入分配的内容,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 上,还要在整
3、个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这就是 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1)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实现:根据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国防支出,转移支付的支出。(2)通过税收、调整再贴现率以及价格等手段实现。,(三)收入分配的原则,一是要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原则有三个: 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要有所增长,即积累和消费必须同时兼顾,二者不能偏废。 积累和消费的增长要和其物资形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增长相适应。 必须安排好积累和消费的内部比例关系。如生产性基本建设的积累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的积累、各种消
4、费品结构的合理安排等等。,二是要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最有效率的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公平有市场公平和社会公平之分。 由于经济是基础,因此对经济关系的评价是公平的核心。 衡量经济公平的有用工具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二是要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具体来说,效率是指
5、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最有效率的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公平有市场公平和社会公平之分。 由于经济是基础,因此对经济关系的评价是公平的核心。 衡量经济公平的有用工具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用来反映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分配的平均程度。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如下图:基尼系数:是不平等面积 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 。 。 。 。 20% 60% 100%,100%,20%,60%,O,L,M,H,A,B,D,一国收入分配资料表:,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计百分比,
6、 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ODL为该图的洛伦兹曲线。 由该曲线可知,在这个国家中,收入最低的20%人口所得到 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的约3%;而收入最低的80%人口所得到 的收入还不到总收入的一半!显而易见,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 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 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依然。,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矛盾总的原则: 第一,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 效率决定公平的产生。历史上,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产生以后,社会才会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极低、根本没有剩余产品的情况下谈公平没有任何意义。 效率提高是公平增长的条件。“蛋糕
7、首先要做大” 注意:在效率优先原则下要尽可能考虑公平的要求,让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中。,第二,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 第三,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如消除进入壁垒及就业歧视、反对行业垄断等,以降低效率与公平替代的机会成本。 实际上,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存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过程,两个分配主体。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二、 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第9章第2、3节),教学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与地主之间的分配关系,使同学认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
8、实质。,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Wcvm 这是按劳动耗费计算的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 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 cv 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K表示 这样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W=K+m。,显然:成本价格小于商品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为剩余价值。 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P136) 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预
9、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p),这样,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即W=K+P。 剩余价值和利润质上不同,量上相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 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m)与全部预付资本(cv)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质上不同,量上不等。 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在 量上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 人的剥削程度。,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的
10、高低。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C:V)的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成反比例变化。 资本周转速度。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已定的情况下,它将导致利润率的提高。,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平均利润的形成-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不同部门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生产部门之间若利润率不同,便会发生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从而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与此同时,利润率便转化为 平均利润率。
11、,(2)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3)平均利润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用公式表示,即: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结论:,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利润的多少似乎只与他所拥有的资本量有关,这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仅受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
12、削。,3、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生产价格的形成 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时,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 (2)生产价格的定义 生产价格=商品的成本价格(K)+平均利润( p)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注意:,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 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 第一
13、,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第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第三,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总结:,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
14、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二)关于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地租的真正来源,1、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就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2)商业利润: 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这种售价大于买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商业资本家所获商业利润的多少,仍要受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规律的支配。,2、借贷
15、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 是从职能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资本形式,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借贷对象:主要是职能资本家。(2)利息和利息率借贷资本的报酬利息,本质上仍是产业雇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率:就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率。,(3)股票价格,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利息等于股息)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股份公司的盈利中分得的股息,实质上也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地租,(1)地租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一种非劳动收入。 (2)地租的来源 资本主义地租:
16、是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被农业资本家让渡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3)地租的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级差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就是级差地租。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的源泉。 土地的优劣不同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 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级差地租反映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
17、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绝对地租,-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实质上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它体现的仍然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4)土地价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土地所有者不仅能凭借土地私有权获取地租,而且还可以通过出卖土地获得高额的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利息等于地租)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 一是地租额的多少, 二是利息
18、率的高低。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土地的价格与地租额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三、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第15章第3节),(一)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1、按劳分配的定义 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它要求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参与收益分配。 “劳”:包括物化形态的劳动(成果多少)、流动形态的劳动(时间长短)、潜在形态的劳动(学历、职称、职务高低)。,2、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者个人收入的来源只能是劳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分工和公平观念决定按劳分配是合理分配个人
19、收入的唯一依据。,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从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实行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场深刻革命。,4、按劳分配的局限性(补充),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 个人能力不同 赡养人口不同,5、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按照投入生产要素在财富形成中的
20、贡献分配。6、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因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关系决定的,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必然要求按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的一种在多种社会制度中通行的分配方式。,(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
21、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由此构成了社
22、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分丰富的分配内容。,(3)这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原因。 实践证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成员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三)如何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1、要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2、要建立、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及其客观调节机制,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23、济中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的每个劳动者的收入分配,都置于同一规范和调节机制之下,受客观的市场分配规律的制约,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要建立、完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特别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由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决定形成的价格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客观的指示器。 要通过企业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以防止由于企业行为的扭曲而导致价格和分配的混乱和不公。,3、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规范分配程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
24、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具体措施有:,制定并实施价格政策 加强税收政策调节 加强法制建设 要依法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依法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4、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 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 商品的成本价
25、格是( ) A c + v + m B c + v C k + m D k + p 2、 同一部门内部的竞争可以获得( ) A 剩余价值 B 超额剩余价值 C 平均利润 D 利润 3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A 同一生产部门竞争的必然结果 B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竞争的必然结果 C 各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量相等的结果 D 由于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引起资本流动的结果,练习题(单项选择题),4、 资本家经营赚钱还是赔钱的界限是( ) A 生产价格 B 商品价值 C 成本价格 D 销售价格 5、 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A 商品的个别价值 B 商品的社会价值 C 商品的生产价格
26、D 商品的垄断价格 6 、商业资本是 A 货币资本的独立形态 B 生产资本的独立形态 C 商品资本的独立形态 D 借贷资本的独立形态,练习题(单项选择题),7 、银行利润率等于( ) A 银行利润同银行存款的比率 B 银行利润同银行贷款的比率 C 银行利润同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 D 银行利润同全部资本的比率 8、 商业利润的来源是( ) A 来自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和卖的差额 B 来自流通中发生的价值增殖 C 来自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所创造的价值 D 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9 、土地的价格( ) A 地租收入的特殊形态 B 资本化的地租收入 C 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D 资本家缴纳的租金,练习
27、题(单项选择题),10、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 ) A 价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 B 价值和价格的差额 C 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 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 1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 A 非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 B 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 C 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D 部分企业内部进行的 12、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是( ) A 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B 二者是完全统一的 C 从根本上说二者是统一的,但不存在着非对抗性矛盾 D 两者是根本统一的,不存在对立,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最主要渠道是( ) A 银行信贷 B 国家
28、预算 C 价格杠杆 D 劳务费用 14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分解为( ) A 消费基金和生产基金 B 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 C 消费基金和后备基金 D 积累基金和管理基金 15、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A 生产力水平还较低 B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C 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 D 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6、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必须( ) A 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 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尽力扩大收入差距 C 坚持反对分配不公,努力缩小差距 D 坚持平均反对拉开差距 答案:1 B 2.B 3.B 4.C 5.C 6.C 7.D 8.D 9.B 1O.C 11.B 12.C 13.B 14.B 15.D 16.A,复习思考题:,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2、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 3、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