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让我们走近地理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 5 世纪易。系辞西方:公元前 2 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 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 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等。第二章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 P6)(学习基础) 2、最早的地图:距今 47
2、00 多年苏美尔人3、地图的种类:(P7)第二节 地图地图三要素:1、方向:(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子为 1 分母大,比例尺小(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 1/1000 的比例尺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2)常用图例
3、符号(P10)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系等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
4、阴影;(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登高望远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三、 地球仪1、 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2、 纬线与经线概念 起点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纬线与赤道平行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以赤道为起点圆圈(除极点外)半球:不相等全球: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东西方向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的弧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半圆 所有的经线都相等 南北方向3、经度与纬度起点度数 最小值与最大值 北纬南纬东经西经 变化规律纬度赤道为 0 0与 90 赤道以北为北
5、纬以南为南纬从赤道向南向北逐渐增大经度本初子午线为 00与 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大比例尺 范围小 内容详细小比例尺 范围大 内容简单4、重要的经纬线:(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2)180经线:只有一条(3)西经 20和东经 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5)北纬 23.5与南纬 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6)北纬 66.5与南纬 66.5:北极圈与南极圈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低 中 高6、东西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
6、南为南半球;西经 20 度向东到东经 160 度为东半球,西经 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7、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 180,符号相反。三、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 海陆分布大势: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 %/ 29% ) ;无论怎样把地球分成出两个半球,都是水半球面积大于陆半球面积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1、 几人概念: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洋;海;海峡;2、 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及印北3、 洲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
7、河4、 绘制海陆轮廓第三届 世界的地形一、 陆地地形1、 海拔与相对高度:两者的概念与计算2、 五种地形的比较地形类 型大致海拔 地表形态共同点地表形态不同点世界之最平原 200 米以下 海拔较低 亚马孙平原高原 500 米以上地面起伏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青藏高原(高)巴西高原(大)山地 500 米以上 海拔高坡陡谷深 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系丘陵 500 米以下地面崎岖不平海拔低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 盆地 海拔不定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3、 世界两大山系:(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和安第斯山) 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 (2)横穿亚欧
8、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山二、 海底地形大陆架:坡度缓,水深在 200 米以内大洋中脊:新海洋诞生的地方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海沟: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三、 学看地形图1、 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2、 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 3、 五种地形类型的表示图4、 颜色与地形:黄色陆地,蓝色水域,绿色平原,大面积黄色或棕色高原,长条形黄色或棕色山脉,众多小块黄色丘陵5、 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6、 坡陡处等高线密集,坡缓处等高线稀疏7、 如何利用等高线爬山第四节 海陆变迁一、 地
9、表形态变化: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断缩小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洋二、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和假说内容(P33)三、 板块构造学说:(P35)1、内容:3 点 2、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 3、解释了大陆漂移四、火山和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一、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1、 总数:65 亿2、 增长:18 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 世纪以后增长迅速。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3、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计算三、
10、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1、 分布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原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及沿海地区2、 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3、 四大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四、 世界的人口问题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1) 、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各种污染和灾害(2) 、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2、人口增长过慢所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3、对策与出路: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4、城市人口比重(P43)5、人口迁移:发展中
11、国家: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迁移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一、人种的概念与种类(P45)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二、三大人种的比较和分布人种 外表特征 分布地区(P45 和图 3-8)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P45 阅读文非洲中部和南部、美洲部分地区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总数:2000 种2、联合国六大语言及分布: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语言 分布地区和人数汉语 中国和东南亚(使用人数最多)12 亿英语 英、美、澳、
12、印、菲等(使用最广)4 亿法语 法国俄语 俄罗斯西班牙语 西班牙及南美洲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二、 世界的宗教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宗教 发源地 时间 分布 教徒 建筑物及经书基督教 巴勒斯坦 公元 1 世纪 欧美及大洋洲 10 亿、多与广教堂圣经伊斯兰 教沙特 公元 7 世纪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中国西北部7 亿穆斯林清真寺古兰经佛教 古印度 公元前 6 世纪 东亚、东南亚及斯里兰卡2 亿善男信女庙宇藏经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一、 聚落的形态1、 聚落的概念与类型:城市和乡村2、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名称 概念 人口 交通 经济活动 建筑物城市 P51 多且集
13、中 道路多且宽便利 非农产业如工业服务业等 高且密集乡村 P52 少且分散 道路少且窄 农业为主 矮且分散3、 乡村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4、 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各个阶段的外表景观的变化(P52 图)5、 容易形成聚落的地方:河流的交汇处、入海口;沿河沿湖;铁路或公路的交叉处;平原和山麓地带6、民居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53)7、湿热地区双层结构、屋顶倾斜(坡形屋) 、人住上层寒冷地区墙厚窗小、双层玻璃炎热干旱地区屋顶平(平顶屋) 、窗小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文化遗产的类型:2、保护措施:(P54 第二段)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名称
14、 概念 时间 稳定性天气 P57 短 不稳定气候 P57 长 较稳定二、天气符号:P58 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阴天等三、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四、天气预报:报气温和降水;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城市天气预报图五、天气与气候 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一、 气温1、 概念与单位2、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1)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B 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C 南半球等温线平直;D 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 P61)(2)一月平均气温分布(最冷月) ;七月平均气
15、温分布(最热月) (P62、P63)(3)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3、气温的测定:一日 4 次;日均温(除以 4) ,月均温(除以月天数) ,年均温的计算(除以 12)二、降水1、降水的条件:三方面:水汽;气温下降;有凝结核2、降水的类型及区别: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3、降水量的测定: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计总和)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A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5、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撒哈拉沙漠6、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1)表示方法:横坐标表示时间,左侧
16、纵坐标表示气温,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2)绘制过程:先描点,画光滑的气温曲线,再画逐月降水量柱状图(3)分析方法:A 看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及其气温值和年温差B 看降水逐月分布情况、季节分配情况、总降水量情况(4)特殊值:热带:全年 T 20 度(16 度) 亚热带:最冷月 T0 度温带:最冷月 T16 度 寒带:最热月100MM 适中:月 R=50MM 左右 少雨:月 R30MM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 地球的形状即纬度位置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变小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运动形式含义 方向 周期 结果及影响 特征自转 绕地轴转
17、自西向东 一天或 24小时昼夜交替、各地时间的差异、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公转 绕太阳转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变化、各地获得热量不同、形成五带。1、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总是保持 66。5 度夹角 2、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2、公转示意图和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P69)3、四季的变化二分二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季节 地理现象春分 3 月 21 日前后 赤道 春季 昼夜等长夏至 6 月 22 日前后 北回归线 夏季 昼长夜短、北极极昼南极极夜秋分 9 月 23 日前后 赤道 秋季 昼夜等长冬至 12 月 22 日前后 南回归线 冬季 昼短夜长、北极极夜南极极昼3、 地球上的五带(1)名称
18、 (2)分界线 (3)太阳直射情况 (4)极昼极夜现象 (5)获的光热情况二、海陆分布物理性质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海洋 吸热慢放热慢 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高 近海地区降水多陆地 吸热快放热快 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内陆地区降水少三、地形地势1、屏障作用:阴坡气温低湿度大,阳坡气温高湿度小2、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垂直作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 100 米约降低 0。6 度,导致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四、人类活动1、影响局部气候:缓和与恶化2、导致气候反常:产生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旱涝灾害4、 城市热岛效应:城区和郊区气温和降水不同五、 洋流影响:暖流
19、经过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经过地区降温降湿。六、 地球变暖的结果: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加剧,干旱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 划分标准:各地气温和降水的组合而形成的气候特征。二、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总量较少,分旱雨两季 热雨气候两侧,以非洲最典型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总量大,分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地区,以撒哈拉沙漠最典型三、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
20、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及阿根庭澳大利亚等沿海地区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 30-40 度的大陆西岸,地中海地区最典型三、 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中纬度 40-60 度的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降水稍多,冬季寒冷干燥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四、 寒带气候或极地气候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夏季短暂温和
21、,冬季漫长而严寒,终年降水极少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五、 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等。六、 学习方法:1、本章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世界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的各三大规律要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一对应分析。2、世界气候类型要用比较法来学习,认真查阅图表:如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的异同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异同点;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异同点。3、了解热带雨林气候的功能,热带草原气候的动植物,地中海气候的硬叶林和旅游,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景观差异,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南北极地区的动物,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对称特点。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22、国家一、不同类型的国家:200 个国家和地区1、面积上: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梵蒂冈2、人口上:中国、印度、美国、梵蒂冈3、社会制度上:社:中越朝古;资:美英法4、地区:格陵兰(丹麦) 、百慕大地区二、分布特点1、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2、半球分布:发达国家: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3、大洲分布: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4、南北对话、南南合作、五项原则三、发展差异1、发展差异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2、差异表现: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占世界人口 80%发展中国家只占世界 22%的国民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却相反。人
23、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不同。3、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东南亚国家。第二节 国际合作一、 国际间的矛盾和与冲突:1、 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2、 表现:见课本 P92 图二、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三大问题: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三、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能说明 P42 的图第三节 国际组织1、意义:重要工具、纽带和桥梁2、联合国:记 5 大常任理事国与总部、了解六大机构。3、WTO、奥委会、红十字会:记总部所在地,了解宗旨和职能及认别标志。4、其它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认识大洲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一、 “亚细亚”和“
24、欧罗巴”1、 洲名的由来2、 亚欧大陆的的含义3、 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 (2)半球位置, (3)海陆位置二、地形:1、 亚洲:(1)类型上: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起伏上: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上:中部高四周低;(4)最典型的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2、 欧洲:(1)平均海拔最低的洲;(2)地面起伏较小;(3)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4)典型地形:冰川地貌广布三、气候1、 亚洲:(1)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缺失外,其它气候类型都有(2)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大陆特征显著季风气候典型2、欧洲:(1)类
25、型上: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2)特点: 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气候特征典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特征显著四、河湖:1、河流:(1)主要河流:长江、湄公河等(2)河网特点:放射状分布;内流区面积广大2、湖泊:课本 P10 活动题 3。五、人口与国家:1、人口:亚洲最多,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欧洲人口密度大自然增长率最低,分布在西部2、人种: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3、国家:亚洲 48 个,欧洲 43 个4、时区和日界线:(1)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度(2) 、东边时区时刻比西边时刻早,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3)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第二节 非洲一、
26、 国家最多的洲1、非洲的名称含义2、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西部(2)海陆位置:课文 P15(3)经纬度位置:20W50E;35S35N3、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二、 地形1、 地形类型: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2、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3、 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和海湾4、 典型地形区: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 、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乞力马扎罗山(非洲屋脊)三、 气候1、特点:(1)普遍暖势(气温高) ,被称为“热带大陆” ;(2)降水分布不均,干旱面积广大;(3)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2、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草原气候畜
27、牧业;沙漠气候多绿洲,灌溉农业;地中海气候柑橘、葡萄、油橄榄四、 资源:1、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金刚石、黄金、等2、 动植物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和野生动物3、 水力资源:尼罗河、刚果河流经山区时。五、 经济1、 人口:仅次于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高2、 经济:发展水平最低3、 农业:仍是经济的重要部门:(1)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不能自给(2)经济作物出口:咖啡、可可、花生、棉花、剑麻、棕榈油4、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世界水量第二第三节 美洲一、 新大陆1、地理大发现2、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3、中美地峡:(P25)范围:;地
28、形、作物、居民4、白令海峡:亚洲与北美洲、俄罗斯与美国的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三线”穿过5、西印度群岛:(P25)位置、哥伦布6、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二、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1、 北美洲的地形特征:(1)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东部:低矮的高原和山地;中部:大平原;西部:高原山地;(2)平均海报较高,地势起伏大;(3)冰川作用显著: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屿2、 北美洲的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缺失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1. 以温带气候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课文 P27 第一段和 P29 的活动题。3、 南美洲
29、的地形特征:(1)西部:高大的山地:安第斯山(世界最长的山脉)(2)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4、南美洲的气候特征:(1)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面不大,缺失寒带气候。 (2)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三、 世界四大河流的长度、面积、流量等对比:P30四、 移民与经济1、居民组成:(1)英法等国人移入北美;西班牙葡萄牙人移入拉丁美洲;(2)南美洲: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3)原住居民:印第安人2、经济发展不平衡:(1)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2)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石油,玉米的原产地,墨西哥城;阿根庭:小麦、放牛业。第
30、二章 了解地区第一节 东南亚一、东南亚的范围位置与国家: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老挝为内陆国。二、中南半岛:中国以南而得名。1、 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2、 河流:5 条河流的名称,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中缅老泰柬越,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南海)3、 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4、 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山区上游水急,平原下游水缓三、马来群岛:2 万多个岛屿1、 地形:地势崎岖,山岭众多,平原少。2、 河流:短而急多,3、 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4、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
31、雨,随时播种,一年都有收获。四、马六甲海峡:记住位置,重要意义,并能填图。五、富饶的物产:1、 热带经济作物重要产地:天然橡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油棕(泰国) 、椰子(菲律宾)2、 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3、 矿产:石油印尼,锡(占世界 1/2 以上)马来西亚(第一位) ,六、海外华人最大聚居地:1、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上。2、华人:2000 万以上。3、华人与华侨的区别:4、 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第二节 南亚一、 范围位置与国家:1、 范围位置:喜山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北回归线穿过中部)2、 国家:三个临海国(
32、印、巴、孟) ,二个内陆国(尼、不)二个岛国(马、斯)二、 南亚“次大陆”的含义三、 地形与河流:1、 三大地形区:北部:喜山,中部:恒河平原 、印度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2、 两大河流:恒河: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3、 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四、 气候:1、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三季:热季(3-5 月)雨季(6-10 月)干季(11-次年 2 月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北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南部有印度洋暖湿气流。3、 原因:P434、 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西南季风使降水多分布在半岛的西侧和东北部地区水稻印度东北部、西部沿
33、海和孟加拉国(降水多)小麦半岛西北部(干旱少雨)黄麻恒河直游地区(降水多,地形平坦)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少)五、 宗教与社会: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六、 人口和经济:1、 人口超过 1 亿的南亚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2、 印度的经济:电脑软件业与新兴产业。第三节 西亚一、 西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二、 地理位置:沟通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分布指什么,能填图)1、 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要冲:(1)古代丝绸之路(2)现代海陆空交通要冲2、 两个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土耳其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三、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1、 气候: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沙漠面积广大。2、 畜牧业
34、:安卡拉羊、紫羊羔皮、地毯。3、 农业:多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上,如两河平原。4、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2 个技术(P49)四、 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1、 西亚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2、 西亚是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3、 两圣城:麦加和耶路撒冷五、 世界的石油宝库1、 地位:储量、产量、输出量最多(分别占世界的 1/2、1/4、3/5)2、 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3、 输往国家:西欧、美国、和日暮途穷本4、 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成本低、出油多、油质好第四节 欧洲西部一、 范围和位置及国家1、 范围:欧洲的西半部2、 地理位置:亚欧大陆向西
35、伸出的大半岛。(1)纬度位置:36N71N,北半球西风带内;(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洲。3、 国家:30 多个,大多数是发达国家。 (大国的空间分布-填图)二、 雄厚的经济实力1、 资本主义经济最早发展的大洲,发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2、 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地带密集3、 农业比重小,但生产水平高,农牧业结构合理4、 交通运输网发达5、 特色产业:瑞士钟表;瑞典造船;丹麦欧洲牧场和食品库挪威渔业;荷兰花卉三、 繁荣的旅游业1、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记住 P55 的旅游资源和国家的一一对应。2、 世界旅游
36、业最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3、 袖珍国: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 极地地区的范围和位置1、 北极地区:(1)范围:北极圈以内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2)位置:66.5N 以北,跨经度 3602、南极地区:(1)范围:南极圈以内地区,包括南极大陆、沿海岛屿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3、北极和南极地区在国际航空线中有重要地位。二、 极地图1、 方向:北极地区:逆时针;南极地区:顺时针(均从两极上空看)2、 组成: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3、 填图:极地地区周围的陆地或海洋三、 气候1、 两极地
37、区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南极:酷寒、烈风、干燥)2、 成因:纬度高;冰雪覆盖;太阳高度角小3、 南极比北极地区冷得多的成因:南极海拔高、更多的冰雪,太阳辐射反射强四、 自然环境1、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浮冰广布2、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冰盖广布,平均海拔最高的洲。五、 自然资源1、 淡水资源:占全球的 68%。2、 矿产资源:220 种,煤、铁3、 生物资源:800 种,地衣、苔藓、藻类。动物:北极有北极熊、北极狐、南极洲有企鹅、 磷虾 ,共有海象、海豹。六、 居民:北极有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无人定居七、 科考宝地:1、科考价值:(1)未经雕刻的原始环境;(2)淡水矿产生物资源丰
38、富;(3)可以找到其它洲所找不到的资料2、 长城站和中山站:位置和方向;北极科考站:斯瓦尔群岛3、 科考时间:南极:11 月至次年 3 月;北极:68 月。第二章 走近国家第一节 日本一、 东亚岛国:能填图1、 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纬度:24N48N2、 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附近 3900 个岛屿3、 首都东京;语言日语;民族大和民族4、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二、 地形:1、 以山地丘陵为主,占 3/42、 多火山地震:介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三、 温湿的气候:1、 类型: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2、 特征:四季分明,降
39、水较多,海洋性特征明显四、 东西融合的文化:受中国和西方科技文艺影响大。五、 经济发达:1、 有利条件:(1)岛国多港湾,便于海运。 (2)气候适宜。 (3)高素质的劳动力。 (4)发达的科技。 (5)高效率的管理。 (6)渔业和森林资源丰富。2、 不利条件:(1)矿产资源稀缺, (2)国内市场狭小, (3)过分依赖国际市场3、 经济概况:(1) 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2) 进出口贸易:发达;对象:美国、中国、欧洲(3) 工业:发达,竞争力强(4) 农业:耕地面积小,劳力不足,但水平高,稻米、畜产和蔬菜中三大部门。(5) 渔业:北海道渔场,附近有寒暖流交汇;近海、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6)
40、 交通业: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客运以航空为主;国内以沿海航运和高速公路占优。(7) 工业布局:(P69 能填工业带和主要工业城市图)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资源缺乏,需进口,国内市场狭小,需出口,而日本海运便利,有利降低成本。六、 主要城市: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第二节 埃及一、 地跨两洲:1、 亚洲与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2、 西奈半岛:亚洲部分,属于埃及3、 民族阿拉伯民族;宗教伊斯兰教;语言阿拉伯语;首都开罗二、 沙漠广布:沙漠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三、 文明古国1、 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2、
41、古代文化:象形字、天文历法3、 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为早期农业带来肥沃的土壤。四、 工农业: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长绒棉居世界首位。五、 河流:1、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缩短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2、 尼罗河:贡献 P73第三节 俄罗斯一、 面积最大的国家:1、 跨亚欧两洲和东西半球,面积最大,传统上的欧洲国家2、 河流: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内流河)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二、 平原面积广大:1、 四大地形区及分界线: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 叶尼塞河 勒拿河2、 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平原面积占 70%。三
42、、 温凉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东西部差异明显四、 丰富的资源1、 淡水资源:世界第 2 位,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淡水最多)2、 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世界最大)3、 矿产资源:煤、铁、石油五、 改革中的经济:集中在欧洲部分1、 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2、 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3、 农业:分布在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有谷物马铃薯亚麻乳肉制品4、 城市:圣彼得堡(波罗的海) 、海参崴(太平洋)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不冻港)六、 西伯利的开发: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
43、兹巴斯煤炭第四节 法国一、 欧洲的经济大国1、 面积、人口、首都:巴黎2、 地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为主3、 国土轮廓:六边形,三面临海三面靠陆。4、 位置与气候:43N52N,中纬度,大西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温和,降水均匀,无旱涝灾害。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5、 农业:巴黎盆地是农业区,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地中海沿岸利于种植葡萄,加上独特的工艺,悠久的历史,葡萄酒畅销世界。6、 工业:发达,汽车与制造业为主,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二、 文化与旅游1、 旅游资源: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罗浮宫是巴黎的象征,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2、 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3、 旅游
44、业成为经济支柱。第五节 美国一、 美国的领土1、 本土 48 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2 个海外洲: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2、 国旗:星条旗含义。3、 位置:(P84)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4、 地形:西部是高原山地(落基山) ,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二、 高度发达的经济1、 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首位。2、 农业大国: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高(1) 农业地区专门化:含义(P85) ;六大农业区的分布;(2) 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耕地多,多港湾便运输。(3) 农业生产专门化:P85(4) 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
45、胶3、 工业大国:(1) 有利条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2) 三大工业地区:东北部工业区:最早发展;南部工业区:石油飞机等;西部工业区: 电子信息等(3) 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崛起。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发展。(4) 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进口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4、 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P86三、 人口与城市1、人口:28 亿,由移民及其后裔组成。以白人为主,有色人种有黑人、华人、和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2、主要城市:华盛顿首都;纽约人口最多、最大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电影城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圣弗朗西
46、斯科硅谷,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芝加哥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匹兹堡钢铁工业。3、黄石国家公园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世界最长的河流峡谷。第六节 巴西一、 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1、 地形:主要是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各占 2/3,1/32、 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有最大的热带雨林区。3、 亚马孙河: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第二的河流。4、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二、 发展迅速的经济1、 工业:体系完整,水平较高2、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咖啡、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3、 资源:铁矿和水能(伊泰普水电站)三、 人口与城市1、 人口:集中东南
47、部沿海,白色人种和混血人种为主,城市人口比重大。2、 城市:巴西利亚首都,圣保罗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最大海港。第七节 澳大利亚一、 大洋洲:组成:P95二、 拥有一个大陆1、 大洋洲最大的国家(世界第 6 位)2、 位置与组成:P95 和 P963、 城市: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墨尔本第二大城市三、 低平的地形: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1、 西部:宽广平坦低矮的高原(艾尔斯巨石)2、 中部:平原区:大自流盆地3、 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和墨累河4、 大自流盆地:图 3-51 的示意图四、 人中分布:东南沿海(气候适宜,港口优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五、 气候:图 3-53:呈
48、环状六、 古老的动物:1、 原因: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汪洋中,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2、 动物:袋鼠、鸭嘴兽、针鼹、鸸鹋。七、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产业基础1、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绵羊最多的国家,重要的羊毛和小麦输出国。2、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铁、煤、铝土。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一、 伟大的祖国(位置)1、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优越性 :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
49、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 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 60 多度(跨 5 个时区,相差 4 个小时) ,南北跨纬度近 50 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二、 辽阔的疆域:1、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2、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居第 3 位。 。3、 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 1.8 万千米。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海域面积 300 万平方千米。三、 众多的邻国1、 陆界线:2 万多千米2、 陆上邻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