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外文言文练习(一)仲尼相鲁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注释】晏子:晏婴,为春秋时期齐国国相。阴:假意。强谏:竭力规劝。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忧 (2)骄 (3)纳 (4)困2.引文塑造了晏子_的政治家的形象。3、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饶州神童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
2、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注释】元丰:宋神宗年号。俚俗:民间。粗:大概。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杪(mio):树梢。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慕 (2)绝 (3)终 (4)中2.对于文中提到的培养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烛邹亡鸟2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
3、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选自晏子春秋外篇)【注释】 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烛邹:齐国大夫。”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好 (2)主 (3)数 (4)闻2.简述这篇文章的主旨。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父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h)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选自庄子外篇达生)【注释】 中(zhng)绳:符合笔直
4、得墨绳。中:符合。规:圆规。父:造父,周穆王时御手。密:同“默”,沉默。1解释(1)御 (2)旋 (3)少 (4)竭2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孤 ( 2) 明 (3)庐 (4)笞 (5)共 (6) 执苦2、翻译: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3、结合全文,用 简 洁 的 语 言 概 括 承 宫 的 特 点 。35、鲍子难客
5、: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zn)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翻译:齐 国 姓 田 的 ( 贵 族 ) 出 行 前 在 厅 堂 设 宴 祭 祀 路 神 , ( 一 起 吃 饭的 ) 幕 僚 有 上 千 人 。 宴 席 上 有 进 献 鱼 和 大 雁 的 , 姓 田 的 看 了 , 于 是感 叹 道 : “老 天 对 民 众
6、 很 厚 道 啊 ! 生 长 五 谷 , 孕 育 鱼 和 鸟 , 用 来 给 我 们享 用 。 ”所 有 食 客 附 和 。 一 位 姓 鲍 的 人 的 儿 子 , 年 龄 12 岁 , 也 在 场坐 着 , 进 言 道 : “不 是 您 说 的 那 样 。 天 地 万 物 和 我 们 人 类 一 同 生 存 , 种类 不 同 而 已 。 种 类 没 有 什 么 贵 贱 之 分 , 只 是 因 为 大 小 、 智 力 不 同 而 互相 制 约 , 互 相 成 为 食 物 , 并 不 是 为 了 给 谁 吃 而 生 存 的 。 人 类 获 取 可 以吃 的 东 西 吃 , 难 道 是 天 为 了 人 们 而 孕 育 它 们 吗 ? 况 且 蚊 虫 叮 咬 ( 人 的 )皮 肤 , 虎 狼 吃 肉 , 难 道 是 为 了 蚊 虫 而 孕 育 出 人 、 为 了 虎 狼 而 孕 育 有 肉的 生 物 了 吗 ? ”1、解释:和 亦 并 类 2、翻译:天之于民厚矣 不如君言 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解释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 答案:掺和 也 一同 相似 2、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 不像您所说的,或您说的不对 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反驳,责怪对方。本文告诉我们做人要厚道,不要过于自我,认为世间一切皆为自己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