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改革开放初期, “效率就是生命”、“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人们的追求。今天, “财富蛋糕”越做越大,“ 公平焦虑” 却越来越多,人们对公平正义呼声强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种种不公平社会现象,并不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就要在改革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势,消除不完善因素,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避免“权难制衡,利难共享,人难出头” 。要促进权利公平。通过户籍、社保等制度改革,弥合“城乡二元鸿沟” ,保障每个社会成员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2、别让一纸户口簿挡住农村人口的平等养老和医疗、挡住农家子弟的平等教育和高考、挡住农民工的平等劳动和报酬。要促进机会公平。打破行业垄断、降低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让不同类型的经营者平等参与、同台竞技。要促进规则公平。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很多人宁信“潜规则” 、不信“显规则”,“ 不找熟人不安心、不送红包难放心、不走关系总担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健全法律体系,用法治处理经济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各种利益主体才能公平竞争,释放创造潜能。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政府既要跟上市场节拍,又须守护公平正义,每一次改革都应考量:是不是“保障大多数人切身利益,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有利于
3、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 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 ”。同时,“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让社会力量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 “调节器”。今年,一项项促公平、惠民生的举措接连亮相: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九连增” ,前三季新开工保障房 620 万套,600 万户小微企业享受与个体工商户同样的税负,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金融和铁路等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国务院决定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向市场经济要效率,向社会主义要公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提升效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改革就能最大程度地凝心聚力。激浊扬清增强价值判断力 二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现实生
4、活中,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并给出各自的答案。这种价值判断力,既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正如中央领导强调的,增强价值判断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不断以强有力的价值引导提高判别能力,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特质,为全社会提供醒目的价值坐标,也才能把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焕发出来,升华开去。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价值的多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也出现了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甚至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比如,“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
5、在自行车上笑”的物质主义,“有这个精力扫黄、为什么不去抓贪官”的比坏心态,“读书多无用、赚钱多才管用”的反智倾向,“口碑越差,越想围观”的审丑趣味,等等。这充分说明,越是纷繁复杂、众声喧哗,越要分得清是非、站得稳脚跟,越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做好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的“修复工程”。价值取舍决定治理模式,发展理念决定改革成败。增强价值判断力,不仅关乎底线伦理、基本共识、价值风尚,也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沿着这样的国家目标推进改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通过这样的社会理想凝聚共识;“爱国、敬业、诚信、
6、友善”,遵循这样的公民准则检视行为,才能为改革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知易行难,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并不完全等于价值行为。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还要引导人们择善而行,使价值评价标准成为行动的自觉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增强价值判断力,就要把正面教育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把热点问题引导与群众道德评议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树立正确导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明辨是非才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才能彰显主流。形成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要求我们在价
7、值认知层面毫不含糊。形成万众归心的价值共识,需要我们在对接现实方面不遗余力。“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后天的拷问 两极冰川融化,海水吞没大陆,城市瞬间冰冻这是电影后天呈现的灾难场景,也是艺术家与科学家、环保人士对人类未来所作的同一个预言。这预言并非危言耸听,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转而给人类带来种种危害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在今天就已不得不接受后天的拷问:人类最终将有怎样的未来?灾难性的“后天 ”与人类的今天有怎样的关系?人类该用怎样的行为去影响“后天” ?自从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诞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
8、频繁的国家之一;时至今天,我国又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使我国境内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淡水资源匮乏、气象灾害频发,一些疾病的流行、粮食产量的波动和物种的灭绝,也可能与此有关。气候变化使本就多灾多难的神州雪上加霜,对炎黄子孙的生息繁衍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如果任由气候变化发展下去,“后天”式的灾难可能降临华夏大地,万里中原可能成为不毛之地,中华民族可能不再有未来,我们的子孙将上哪里寻找后天?后天源于今天,后天的灾难是今天行为的结果;后天代表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不断拷问我们,迫使我们检点今天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检点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碳排放,是
9、各种高能耗、高碳量的工业生产和消费方式。 处在工业化阶段的我国,基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偏于重型化,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巨大,煤炭、石油能源的消耗量高居世界首位;其次,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煤炭的采掘和使用正是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第一因素;再次,我国能源利用水平不高,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到倍,直接推动了碳排放量持续暴增。要扭转这种趋势,改变子孙面对灾难性后天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要改变后天命运,就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低碳排放量的新兴产
10、业;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标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逐步淘汰高能耗产业。要改变后天命运,就必须强化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变“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旧面貌为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形象。要改变后天命运,就必须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科技创新掀起一场绿色产业革命,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要改变后天命运,就必须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引导居民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重拾节约传统,少开一次车、少用一度电,调低空调的功率,过亲近自然的绿色生活,一同拥抱一个更加低碳的时代。后天的英语表示是 The
11、day after tomorrow明天的明天是后天。后天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我们加快低碳转型,一个低碳的今天定能迎来一个明媚的后天;如果我们无法顺应低碳时代的要求,不改变高能耗的行为模式,后天对我们的拷问注定将成为一道无从破解的难题。范文 精讲 点睛论点本篇提出论点的形式很新颖。首先以电影后天中的画面引入,进而就此提出本文的论点:“人类最终将有怎样的未来?灾难性的后天与人类的今天有怎样的关系?人类该用怎样的行为去影响后天?”但这个论点不是结论,而是通过提问 gkz6 让读者了解自己的论点。紧接着用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和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过高的具体情况来论证延续今天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严重
12、后果,继而正面指出文章的总论点,也是解决当前这种状况的方式,即:唯一的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最后,文章又进一步论述了如何走低碳化的道路,结尾指出走低碳化道路的意义,对论点进行了升华,令整篇文章非常丰满。 文章点评本文是评论类议论文不可多得的范例。首先,全文紧扣“后天的拷问”这一命题,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种种角度中,选取了“ 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将影响人类未来,降低碳排放量,人类才能拥有未来”,通篇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逐层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做到了立足点准确、中心明确。其次,文章由电影起笔,联系人类活动引起气候突变和自然灾难的具体实际,站在关注人类生存发
13、展前途的高度破题运笔,视野宏大,气魄非凡。第三,全文约有一半以上篇幅用于分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过高的具体情况,论据充足,论述透彻,层次清晰,在申论评分标准和写作原则允许的范围内,把分析评论做到了极致。诸如“自从”、“处在” 、“检点之下”等标志词语的运用,使连续几层过渡上下相扣,自然妥帖。第四,对策部分只用一段篇幅,分四层并列陈述,从产业结构讲到生活方式,顺序合理,观点正确。尽管对策内容在全文中不突出,但对策本身做到了全面均衡,面面俱到,在对策全面性、见解深刻性与篇幅合理性之间达到了平衡。运用“要改变后天命运,就必须” 的句式分别领起每条对策,清晰醒目,形
14、式感、节奏感强,又避免了“一、二、三、四”的简单化处理。最后,文章的结尾发人深省,语言富有特色,对比强烈有力,并同标题和首段“后天的拷问”呼应,强化了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思想。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结尾的调子较为低沉,不像一般的官方政论文章那么积极和富于鼓动色彩。 妙言隽语人们在今天就已不得不接受后天的拷问:人类最终将有怎样的未来?灾难性的“后天”与人类的今天有怎样的关系?人类该用怎样的行为去影响“后天”?后天源于今天,后天的灾难是今天行为的结果;后天代表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拷问我们,迫使我们检点今天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加快低碳转型,一个低碳的今天定能迎来一个明媚的后天;如果我们无法顺应
15、低碳时代的要求,不改变高能耗的行为模式,后天对我们的拷问注定将成为一道无从破解的难题。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随着时代的前进,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在国民当中的影响,似乎早已超过“ 中秋节 ”、“ 端午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是用来承载民族认同感的,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生命,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从去年“百余委员建议增清明中秋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到考虑将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 世遗”等等,我们在复兴传统节日的时候,惯性地用“ 法”、拿制度来铺设复兴的道路,却忽略了对传统节日的根基文化渊源的守
16、护。转自环 球 网 校 今天我们经常提起的传统节日危机,事实上不是洋节入侵造成的,而是我们自身文化传统断裂所致。在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传统节日及习俗进行深层的认识。以中秋节为例,我国有 30 多个民族都有中秋节,各有特色,相对而言,少数民族保留了更多“拜月”的痕迹。其实, “拜”就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就是祈福,内中含义从古至今也在不断转换。中秋的“拜” ,就是对花好月圆的期盼。而商家只会将月饼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贵,中秋节所追求的文化意义却少了,这种“拜物教” 的倾向,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中秋不像春节那样热闹,却最富文化含童。首先,中秋即“仲秋”,是在一个月的最中心的日子,强调
17、的足一种中庸和谐之道;其次,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但我们的中秋节却不需要手舞足蹈,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在中秋节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从容、沉静;第三,中秋节所代表的意境是一种美。历史上提及月亮的诗歌数以万计,其抒发的情感,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极有意义。因此,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精神,积极引导社会过好中国传统佳节,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培育和谐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推动社会繁荣发展。应该结合各地风俗习惯,通过举办传统中秋节日、专家讲座、展览和展演等节庆活动,引导青少年认识、热爱我们传
18、统节日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对节日历史、节日民俗等的介绍,使我国传统节日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盛会。民族复兴、发展先进文化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传承自己的民族丈明和文化体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不能割断我们的传统,只有在文化根墓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对策苏丹红的教训还在总结,福尔马林发泡的海参鱿鱼又纷纷上市;安徽的毒奶粉风头还正盛,广州的票白陈化粮又粉墨登场;深圳连锁酒店中的中毒未了,注水猪肉又横行于市这一件件的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大有愈演烈愈的趋势。老百姓生活得战战兢兢,政府为此伤透脑筋,下发文件,加大执法,专项整治可谓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政府的行动不能说
19、不及时,但是为什么有毒食品还是像野草一样,烧不尽,除不完?应对食品安全,治本之策是什么?说一千,道一万,管理不到位是关键,完善管理体制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首先多头重复管理一直是我国政治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也不例外。农业、质检、卫生、工商十几个管理部门都管一个事,这种管理是全方位的,但是效率低。就当前来说,我们必须对这些部门的职能进行调整,分清各部门的职责的同时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在这些联动机制运作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大部制改革,为食品安全监管成立一个统一的权威的管理机构。管理不完善不仅仅是因为机构的混乱,也有立法的漏洞。这里的问题
20、一方面表现在法规的不统一,产品质量法、卫生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之间既有交叉重合,也有矛盾冲突,这不仅让生产者头大,执法者也无所适从,我们必须对这些法律进行修订、补充、解释,让经营者明白守法,执法者安心执法。同时我国目前存在的安全标准不配套、不统一,这也给执法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统一标准,提高标准的技术含量,同时对一些内容不使用的标准进行清除是当务之急。此外还应该根据食品安全事件的情况和性质不停的对一些标准进行动态完善。食品安全的管理不仅仅是一种行政管理,更加是一种公共管理,一种社会管理。要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片面的靠政府的管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走群众路线。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做好自身的管理,协助企业加强员工的培训、改善生产条件和设备。同时没有行业协会的领域的帮助行业建立协会,有行业的积极提供一些政策等各面的支持,以加强行业自律。此外还要发动广大消费者来参与管理。政府要通过对各种手段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一些食品安全常识。要设立举报热线和公共信箱,让公众参与监督食品安全,并积极吸纳各种意见建议。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要以科学、健全的管理体制为基础,以统一、明晰、完善的立法为依据,广泛的依靠企业和公众的力量,这样才能全方位多层次的控制并最终消除食品安全的隐患,为老百姓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