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在 1 月 1 日对乙说:“如果你把我的汽车库漆成深色,我付给你 500 美元。我必须在 1 月 5 日之前得到你的答复” 。乙听到之后没有作任何许诺。可是到 1 月 3 日,当甲外出时,乙开始漆甲的汽车库。1 月 6 日,甲通知乙,该要约已经撤销。这一撤销是有效的。在这个例子中,乙没有按甲限定的方式对甲作口头承诺,而是试图以行为承诺。可能损害甲的利益,因为甲在没有得到乙的口头承诺的情况下有理由相信乙不会承诺了。他可能会另对其他人发出要约,也可能改变了主意,不再打算油漆自己的车库了。甲方给乙方寄送价目表,要卖给乙方 A 牌沐浴器,价格每台 500 元。乙方发电子邮件给甲,称:“如果价格能降
2、10%,则购买 200 台,卖方自电子邮件送到之日起 10 天内送货。 ”甲方回邮件称:“同意降价 10%,但现本公司只有存货 100 台,另 100 台 20 天后送到。 ”甲方当天派业务员李某押车将 100 台送至乙方,乙方验收,按每台 400 元付款。李某告诉乙方,另外 100 台可在 15 天内送到。乙方拒绝 。甲方认为乙方撕毁合同,遂派李某押车将另外 100 台送至乙方,乙方拒收。李某即将沐浴器存入丙方(仓储公司)的仓库。入夜,天降罕见大雨,沐浴器全部毁损。甲方起诉至法院。有人认为:甲乙双方就第一批货物不能达成协议,合同不成立,双方互相返还财产,第二批货物在甲丙之间,应由甲承担风险。
3、思考: 该观点是否正确?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1)甲方寄送的价目表,为要约邀请(第 15 条) ;(2)乙方发电子邮件,为要约(第 14 条) ;(3)甲方回邮件,为新要约(第 30 条) ;(4)乙方未答复,合同不成立(沉默原则上不构成承诺) 。(5)甲方送货 100 台,以行为为新要约。乙方收货 100 台,以行为为承诺,双方合同成立(第 36条) 。(6)甲方送另外 100 台,乙方拒收,合同不成立,风险自当由甲方自己承担(参照第 142 条) 。(7)甲方将货物存丙方处,丙方为仓储公司,应由保管人丙方承担责任(第 394 条第 1 款) ,罕见大雨不能够构成不可抗力。从以上第
4、(5)点可以看出,双方是以默示的方式成立合同。单选题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要约,旋又发出一份“要约作废”的函件。甲公司的董事长助理收到乙公司“要约作废”的函件后,忘了交给董事长。第三天甲公司董事长发函给乙公司,提出只要将交货日期推迟两个星期,其他条件都可接受。后甲、乙公司未能缔约,双方缔约没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A. 要约已被撤回 B. 要约已被撤销 C. 甲公司对要约作了实质性改变 D.甲公司承诺超过了有效期间 答案:B合同法第 17 条规定了要约撤回:“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根据题意, “要约作废”的函件先于要约或同时到达甲公司的可
5、能性不是很大,更可能的是合同法第 18 条规定的撤销情形:“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 北京一家公司向巴黎一家公司发盘,其中规定有效期到 3 月 10 日为止。该发盘是 3 月 1 日以特快专递寄出的,3 月 2 日北京公司发现发盘不妥,当天即用电传通知巴黎公司宣告撤回该项发盘,问这样做是否可以?发盘是否可以撤回?根据是什么?可以。该发盘可以撤回。其根据有:中、法均为公约缔约国,适用公约 ;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要约,亦可以撤回,只要撤回通知于要约送达受要约人之前或同时送达受要约人即可;上述发盘就是属
6、于公约规定的“不可撤销的要约”中一种,只要它尚未送达受要约人之前,是可以撤回的。3 月 1 日特快专递传,3 月 2 日不可能送达巴黎公司,故 3 月 2 日发出的电传撤回通知能早于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 在英国法院 1864 年审理的 Raffles v.Wichelhaus 案中,货物从印度的孟买港装运,运货的船的名称是“皮尔莱斯号” 。当时孟买港有两艘船都叫皮尔莱斯号。其中一艘在 10 月离港,另一艘在 12 月离港。买方声称,合同项下的船应是 10 月离港的那一艘,而卖方主张该船应是 12 月离港的那艘。如果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恰恰是对方的想法,则双方发生了误解。对于存在误解的情况,解决的
7、办法有两个: 一个是通过解释当事人的意思,认定其中一方的意思属于双方的共同意思,并以之为合同条件。此时,误解属于合同的解释问题。另一个解决办法是,因重大误解而宣布合同未成立。理由是双方之间不存在合意。在 Raffles 案中,法院采用的就是后一方案。加拿大公司与泰国公司订立了一份出口精密仪器的合同。合同规定:泰国公司应在仪器制造过程中按进度预付货款。合同订立后合同订立后,泰国公司获悉加拿大公司供应的仪器质量不稳定,于是立即通知加拿大公司:距悉你公司供货质量不稳定,故我方暂时中止履行合同。加拿大公司受到通知后,立即向泰国公司提供书面保证:如不能履行义务,将由银行偿付泰国公司支付的款项。但泰国公司
8、受到此通知后,仍然坚持暂时中止履行合同。问题:泰国公司的做法是否妥当?答案宣告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必须立即通知另一当事人,如果另一当事人对履行义务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则必须继续履行义务。因为中止合同之时暂时停止了履行合同,而不是使合同告中。因此,只要另一方当事人提供了充分的履约担保(如银行保函) ,宣告中止履行合同的一方仍须继续履行其合同义务。因此,泰国公司只能继续履行合同,不能暂时终止履行合同。意大利某公司与我国公司签订了出口加工生产大理石的成套机械设备合同,合同规定分四批交货。在交付的前两批货物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在第三批货物交付时,买方发现货物品质仍然不符合合同要求,故推定第
9、四批货物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向卖方意大利公司提出解除全部合同。问题:我国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 答案我国公司所购的货物是加工生产大理石的成套机械设备,任何一批货物存在质量问题,都会导致该套设备的无法使用,也就是说,各批货物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意大利公司的行为已构成根本违反合同,买方可以宣告撤销整个合同。除非前三批货物是该套设备的零配件,第四批货物是该套设备的关键设备且第四批货物的质量不存在问题,我国公司才无权解除合同。2014 年 7 月 27 日我国某公司应荷兰 A 商号的请求,报出某初级产品 100 吨,每吨鹿特丹到岸价格(CIF)人民币 3900 元即期装运的实盘。对方接收到我方报盘后,
10、没作承诺表示,而是再三请求我方增加数量,降低价格一并延长要约有效期。我方曾将数量增至 300 吨,价格每吨鹿特丹 GIF 减至人民币 3800 元,并两次延长了要约的有效期,最后延至 8 月 30 日。荷兰于 8 月 26 日来电接受该盘。我方公司在接到对方承诺电报时,发现巴西因受旱灾而影响到该产品的产量,国际市场价格暴涨,从而我方拒绝成交,并复电称:由于世界市场价格变化,货物在接到承诺电报前已售出。 “但荷方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承诺是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因而是有效的,坚持要求我方按要约的条件履行合同,并提出,要么执行合同,要么赔偿对方差价损失 40 余万元人民币,否则将提起诉讼。 ”问题:(
11、1)如果 A 商号对我国的这家公司提起诉讼,有无正当理由?(2)双方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 (1)A 商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我国的公司违约在先,A 商号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进行救济。(2)双方间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本案中,经过推迟的要约有效期是 8 月 30 日,荷兰 A 商号的承诺于 8 月 26 日到达,是有效承诺,合同应于 8 月 26 日成立。我方公司以“由于世界市场价格变化,货物在接到承诺电报前已售出”为由不履行合同,是完全没有法律依据的违约行为。中国 A 公司向美国旧金山 B 公司电报发价出售某商品 100 公吨,每公吨 2400 美元 CIF 旧金山,收到信用证后二个月内交货
12、,以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支付,限三天内答复。第二天收到 B 公司回电,称“Accept your offer shipment immdeiately”(接受你方发盘,立即装运) ,A 公司未作答复。又过了两天,B 公司由旧金山花旗银行开来即期信用证,注明“shipment immediately”。当时该货国际市场价格上涨 20%, A 公司拒绝交货,并立即退回信用证。分析:A 公司的做法有无道理?为什么?A 公司的做法没有道理。A 公司向 B 公司发出要约,B 公司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作了承诺,且并没有对要约作实质性的修改。因此,合同已经成立。A 公司因为价格看涨,拒绝交货并退还信用证的行为在
13、法律上属于违约行为。案例分析案情:2007 年 2 月 10 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购买 1000 台 A 型微波炉的合同,约定由乙公司3 月 10 日前办理托运手续,货到付款。乙公司如期办理了托运手续,但装货时多装了 50 台 B 型微波炉。甲公司于 3 月 13 日与丙公司签订合同,将处于运输途中的前述合同项下的 1000 台 A 型微波炉转卖给丙公司,约定货物质量检验期为货到后 10 天内。3 月 15 日,上述货物在运输途中突遇山洪爆发,致使 100 台 A 型微波炉受损报废。3 月 20 日货到丙公司。4 月 15 日丙公司以部分货物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拒付货款,并要求退货。顾客张
14、三从丙公司处购买了一台 B 型微波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微波炉发生爆炸,致张三右臂受伤,花去医药费 1200 元。问题:如乙公司在办理完托运手续后即请求甲公司付款,甲公司应否付款?为什么?乙公司办理完托运手续后,货物的所有权归谁?为什么?对因山洪爆发报废的 100 台微波炉,应当由谁承担风险损失?为什么?对于乙公司多装的 50 台 B 型微波炉,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丙公司能否拒付货款和要求退货?为什么?张三可向谁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为什么?(案例来源:2007 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不应当。因为合同约定货到付款,而实际上货未到,或甲公司享有先(后)履行抗辩权。属于甲公司。因为交付已经完成。由丙公司
15、承担。因为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的意外灭失风险自合同成立时由买受人承担。乙公司有权请求丙公司返还。因为属于不当得利。无权拒绝付款和要求退货。因为合同约定了质量检验期间,丙公司在此期间未提出异议,视为质量符合要求。张三可向丙公司索赔,也可向乙公司索赔。因为对因产品缺陷造成的人身损害,受害人有权向其制造者或销售者索赔。我公司于 2014 年 7 月 16 日收到法国公司发盘:“马口铁 500 吨,每吨 545 美元,CFR 中国口岸,8 月装运,即期信用证支付,限 20 日复到有效。 ”我方 17 日复电:“若单价为 500 美元 CFR中国口岸,可接受 500 吨马口铁。履约中如有
16、争议,在中国仲裁。 ” 法国公司当即回电:“市场坚挺,价格不能减少,仲裁条件可以接受,速复。 ”此时,马口铁价格确实上涨,我方于 19 日复电:“接受你方 16 日发盘,信用证已经由中国银行开出,请确认。 ”但法国公司未确认并退回信用证。 问:合同是否成立?我方有无失误?为什么? 答案:合同未成立,我方有失误。我公司应当对新要约表示承诺合同就成立了,而不是对 16 日已经失效的要约进行承诺,而且接受时也不应当有“请确认”的字样,这样就等于让对方确认合同是否成立。2012 年,我某机械进出口公司向一法国商人出售一批机床。法国又将该机床转售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机床进入美国后,美国的进出口商被起诉侵
17、权了美国有效的专利权,法院判令被告赔偿专利人损失,随后美国进口商向法国出口商追索,法国商人又向我方索赔。问题:我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为什么?答案(1)如果中方按法国商人提供图纸或规格生产,法国商人应当最终承担责任,不能向中方追索。(2)如果法国商人在订立合同时已告知中方货物将销到美国,中方应承担责任。 根据公约规定,作为卖方的我某机械进出口公司应该向买方法国商人承担所出售的货物不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义务,但这种担保应该以买方告知卖方所要销往的国家为限,否则,卖方只保证不会侵犯买方所在国家的知识产权人的权利。我国江西省 A 公司与美国 B 公司于 2013 年签订进口商标为“M” 牌运动鞋的合同
18、。货物进口后不久,A 公司即将该批运动鞋转售给国内甘肃省的 C 公司。货物发给 C 公司不久,接到 C 公司的书面通知,称“M”牌运动鞋已经由美国客户于年即已授权该省的某进出口公司 D 公司以 D 公司的名义在中国注册该商标。现 D 公司提出,C 公司侵权,并要求 C 公司停止在中国境内销售该种品牌的运动鞋,否则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问题:C 公司是否侵权?该案如何处理? 答案C 公司侵权。应当停止侵权并根据货物买卖合同的规定向 A 公司索赔。A 公司再根据合同向美国 B 公司索赔。 2005 年 2 月 8 日,日本某电业有限公司 A 与珠海拱北某公司 B 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拱北公司向日
19、本公司订购日产佳能复印机 200 台,价格为 CIF 九州港 499 美元一台,交货期限为 4 月 15 日,付款方式为信用证付款。在合同履行时,4 月 13 日 B 公司收到装船电报通知,电报称所有货物与 4月 12 日往珠海九洲港并注明合同号及信用证号。4 月 19 日 B 公司收到九州港码头提货通知,码头方面向公司出示随船提单一份。提单上的装船日期为 4 月 13 日,到货是 4 月 16 日,B 公司认为日本公司 A 未按合同交货期限规定的 4 月 15 日交货,电报所称 4 月 12 日装船不真实,因而没有马上提货。5 月 2 日,B 公司接到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承付通知,B 公司提出拒
20、付,理由是日本公司延期交货,并于当天电告日本公司,宣告解除合同。日本公司不同意解除合同并提出异议,从而产生纠纷。问题:什么叫根本违反合同,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解除合同的救济。本案中 B 公司认为 A 公司延期交货一天即构成根本违反合同,因此希望采取解除合同的救济。根据公约第 25 条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失,以致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属于根本违反合同。本案 B 公司是延迟了一天,此种延迟当然也属于违约行为,给 B 公司造成损害,但没有达到致使实际上剥夺了买方依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严重程度,对于季节性的敏感货物,迟到一天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
21、的后果而对于复印机这种报告设备,迟到一天引起的损失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守约方订立合同时期望的经济利益。因此,本案 A 公司的违约行为并没有达到根本违反合同的程度,因此,买方采取的救济方式不是解除合同,而应是损害赔偿。2005 年 3 月 5 日,北京某工业供销公司(买方)与荷兰碧海有限公司(卖方)签订了一份进口机床的合同。合同规定:由卖方在 2005 年 12 月 7 日前交付买方机床 100 台,总价值 5 万美元,货到 3 日内全部付清。7 月 7 日,卖方来函:因机床价格上涨,全年供不应求,除非买方同意支付 6万美元,否则卖方将不交货。对此,买方表示按合同规定价格成交。买方随即于 7 月 7
22、 日询问另一家公司寻找替代物,新供应商表示可以在 12 月 7 日前交付 100 台机床并要求支付价款 5.6 万美元。买方当即未立即补进。 到 12 月 7 日,买方以当时的 6.1 万美元的价格向另一供应商补进 100 台机床。对于差价损失,买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卖方赔偿其损失。问题:补进属于哪种救济方式?买方要求是否合理?根据公约第 77 条的规定, “声称另一方违反合同的一方,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减轻由于另一方违反合同而引起的损失。如果他不采取措施,违反合同的一方可以要求从损害赔偿中扣除原应可以减轻的损失数额。本案中,买卖双方未对涨价问题达成协议,导致卖方不交货,实际上已构成卖方
23、的违约,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应该宣布撤销合同,并从其他供应商那里进货,以减轻损失。但是买方虽然在 7 月 7 日询问过另一家,但实际上 12 月 7 日才补进,因此,买方所要求的差价损失不能予以赔偿,而只能得到合同规定的价格(即 5 万美元)和宣布合同无效时的时价(即 7 月 7 日前后的市场价)之间的差额。补进属于一种损害赔偿的救济方法。补进制度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补救办法,并不妨碍其同时提出损害赔偿。香港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于 2010 年 10 月 2 日签订进口服装合同。11 月 2 日货物出运,11 月 4 日香港公司与瑞士公司签订合同,将该批货物转卖,此时货物仍在运输途中。问题:货物风险
24、何时由香港公司转移到瑞士公司?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情况表明由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起时,风险就由买方承担。尽管如此,如果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货物已经遗失或损坏,而他不将这一事实告知买方,则这种遗失或损坏应由卖方负责。此案中,货物装运后,香港公司于 11 月 4 日和瑞士公司签订合同,将货物转卖,因此,货物风险从该日转移给瑞士公司承担。福建省某县家具厂生产的皮箱于 90 年代中期打入新加坡市场,很受欢迎,成为当地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1998 年 2 月,新加坡狮城家具行向该家具厂发出购买皮箱的要约,要求订
25、购 2000只皮箱,并对皮箱的式样、用料提出了特殊要求,还要求皮箱必须在 5 月 4 日之前交货。该家具厂接受了该要约,双方于 2 月 I0 日正式签约。签约后,家具厂即按照对方的要求,开始生产皮箱。然而 3 月 25 日,家具厂收到狮城家具行的传真,声称家具厂是乡镇小厂,生产能力极低,不可能按时履行合同,决定对合同宣告撤销。家具厂收到传真后,立即给狮城家具行回电话,说明至 3 月 25 日已生产出 900 多只皮箱,按照这个生产速度,截止交货日,完全可以完成,狮城家具行仅因为推测缺乏证据,因此无权撤销合同. 希望狮城家具行按双方签定的和约履行自己的义务。狮城家具行对此末予答复。4 月 30
26、日,家具常电告狮城家具行,2000 只皮箱已按要求完全完工,请做好提货准备。但狮城家具行回传真说:合同早已撤销,不准备提货。某县家具厂遂于 5 月 15 日同北京中国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狮城家具行是否有权撤销合同,是否有义务履行合同?参考答案 狮城家具行无权撤销合同,应该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本案的重点是预期违约的问题。所谓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到来以前,已有根据显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将不会履行其合同义务。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如果订立合同以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原因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对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一方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他
27、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显示他将不履行其主要义务。根据这项规定,对预期违约的救济方法是可以中止履行合同的义务。如果在履行合同的日期到来之前,已有明显证据显示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则另一方当事人不仅有权中止履行合同,而且可以宣告撤销合同。本案中,买方并不了解家具厂的生产能力,而想当然地认为家具厂将预期违约,因而单方面撤销合同,是不符合公约要求的。根据公约规定, “有在履行合同的日期到来之前,已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方可宣告撤销合同。买方在家具厂对其履约能力作了明确说明后,仍坚持撤销合同,是严重的违约行为。所以,当家具厂说明确能履约后,狮城家具行应继续履行合同,而不是撤销合
28、同,该家具行没有单方面撤销合同的权利。 ”根据以上的分析,家具厂并未构成预期违约,而狮城家具行单方面违约的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应当履行提货和支付货款的合同义务。买方中国某公司与卖方英国某公司于 2012 年 5 月 14 日签订了 2 项合同,规定卖方向买方供应某货 8000 吨,交货期为 2012 年 7 一 12 月按月份分批交货,装货口岸为汉堡、鹿特丹、安特卫普,由卖方选择。成交以后,买方于 2012 年 6 月 7 日主动提前开出了信用证。此后,买方由 2012 年 6一 11 月七次电函催促卖方发货。卖方在其四次答复中提到其供货人未能交货并对迟延发出通知表示歉意。2012 年 11
29、 月 13 日卖方致函买方,以英镑贬值为由,要求提高合同价格,买方末接受这一要求。合同终于 2013 年 4 月、5 月部分履行; 英方仍希望我方提高合同价格,我方末同意。 2013 年 11月 16 日我方函告英方,声明收到该函告后 45 天内如果再不履行交货义务,即提请仲裁,要求赔偿损失。英方复函,由于买方 2012 年 6 月 7 日开立的信用证已过期,后来又末开立新的信用证,因此解除了卖方的交货义务。买方于 2014 年 5 月 20 日向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要求卖方赔偿买方的损失,即按照 2013 年 6 月 29 日市场价格与合同价格的差价计算共 748000 英
30、镑,并要求卖方承担仲裁的一切费用。买方中国某公司的请求是否正当?中国公司的要求完全符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对卖方违约时,买方可采取救济方式的规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 提交货物和转移与货物有关的单据是国际货物买卖中卖方的一项主要义务。卖方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移交货物和单据,否则就要负违约责任。本案中英国公司在与中国公司签订合同后,未能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期分批交货,先是迟延交货,后是拒绝交货,应承担违反合同的责任。至于英方辩称,买方开立的信用证过期,那完全是卖方的违约行为造成的。中国公司在合同订立后,实际履行期到来之前开出了信用证,已履行了自己的合同义务,是符合合同规定和国
31、际惯例的。后由于英国公司没有履行通知对方交货时间的义务,导致了中国公司开立的信用证过期,也不可能开立新的信用证,一方的违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能正确履行合同,但违约方不能以此为由,认为对方违约,从而免除自己的责任。案情简介:2014 年 7 月 21 日,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买方)与美国某贸易公司(卖方)签订了两份购买柠檬酸的合同,第一笔合同的货物于 10 月 18 日运抵目的地后,买方发现存在结块现象,遂于次日向卖方提出索赔,并称将安排 SGS 检验。卖方拒绝赔偿,称结块是普遍的正常现象,但对买方安排 SGS 检验没有提出异议。SGS 委托 SJH 公司出具检验报告,证明集装箱完好无损,已取出
32、放在托盘上的货物,为数众多的袋内货物已结块,有些袋外有干的棕色锈斑。第二笔合同的货物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并已经 SJH 公司作出类似的检验报告。由于买方的客户的坚持,买方不得不安排重磨和重新包装,因此要求卖方承担加工费用。 仲裁结果: 1、两笔合同的“商品名称、规格及包装”栏明确规定合同的标的物为 CITRIC ACID BP80,这样的规定说明卖方已经承诺所交货物应该符合 BP80。根据 BP80,柠檬酸和水柠檬酸的状态都应是“无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因此,仲裁庭认为卖方所交付的柠檬酸有结块现象是不符合合同规定的。 2、仲裁庭认为卖方用 INCOTERMS 关于 CIF 合同的风险转移问题来
33、证明对结块不承担责任的论点是不妥当的,因为买方的申请是基于卖方交付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的规定,因而只有证明柠檬酸结块系海运所致,才有意义于确定风险转移并免除卖方的责任。现已查明由于集装箱完好无损,可以排除海运中发生意外的可能,因此,柠檬酸结块同风险转移无关。 3、仲裁庭认为卖方所称由于货物已放在仓库托盘上或已从目的港运往其他地方意味着买方已接受或转售货物,因此卖方不承担义务的论点不能成立。因为只要买方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向卖方通知货物有损并要求索赔,卖方的义务就并不因货物的移动而消失 。 4、因此,仲裁庭认为卖方应对所交柠檬酸结块承担责任,向买方作出赔偿。本案中,我们可以看到: 1、买方在收到货物并检
34、验发现存在结块现象后,遂即于次日向卖方提出索赔,并声明将提交 SGS 检验。这一行为表明买方在发现货物与合同不符后,已于合理的时间内向卖方要求赔偿。 2、卖方声称根据合同第十条:作为索赔依据的检验证明应是由卖方批准的公共的检验机构所发出的,而买方所委托的检验机构未得到卖方的批准,因此卖方不予承认。但实际情况是,买方在向卖方提出安排 SGS 检验时,卖方没有提出异议,而且,为防止情况发生变化,尽快做出检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见公约第三十八条第 1 款) 。 3、关于货物风险转移的问题。风险转移只与意外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承担有关,即如果在风险转移后,由于意外事件造成货物破损或者与合同不符的情况,则这时
35、买方无权向卖方索赔。而本案的情况是,货物的集装箱完好无损。很明显,货物的结块是在风险转移时就存在的或者在风险转移后,抵达目的港时方变得明显。因此,卖方没有提交与合同条款相符的货物。 。4、卖方称由于货物放在仓库托盘上或已从目的港运到其他地方意味着买方已接受货物或转售货物,因此卖方不承担责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买方在收到货物的次日,就通知了卖方关于货物不符合合同的情况,并提出索赔,这当然不能构成对货物的接受。至于转售货物,买方也仅是丧失了拒收货物、撤销合同的权利,而并不丧失就货物不符合合同而向卖方提出赔偿的权利。损害赔偿与解除合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违约补救方式,两者是独立的。解除合同权利的丧失并不
36、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因此,卖方应对货物不符的情况承担赔偿责任。案例分析案情:1998 年 4 月 7 日,张某从某商品批发店购买了 20 箱啤酒,并且用卡车将啤酒拉回家中。当张某卸货至第 14 箱时,其中一瓶啤酒突然爆炸,致使张某右眼球受伤,后因医治无效,张某右眼失明。由于张某在运输和搬动啤酒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过错,于是他向某商品批发店要求赔偿,但商店称啤酒瓶的爆炸可能是由于厂家生产时因质量不合同格而致,自己并没有过错,因此要张某向厂家索赔,张某遂诉至法院。问题:商店的说法有无道理?谁应该对张某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经过认真审理,查明:张某眼睛受伤致残确系因啤酒质量不合格所至,而
37、啤酒又是该食品批发店出售的, 因此张某的受伤与啤酒质量瑕疵有因果关系 ; 张某在搬运过程中并没有任何过错, 张某有受损害之事实。 争议焦点 某食品批发商店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判决结果】 人民法院根据民法通则第 122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第 30 条、第 31 条、第 32 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1 条之规定作出以下判决:1、食品批发店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原告张某医疗费、误工补助费、致人 伤残费、生活补助费用共 5000 元;2、本案判决自生效之日起 10 天内履行完毕。诉讼费用由被告食品批发店承担。三、案例分析2000 年 4 月 5 日,原告李某(甲方
38、)在被告 A 市某卫生洁具公司(乙方)购买了 1 台丙公司(丙方)生产的华清牌电热水淋浴器。同年同月 8 日,甲方又购买了 1 台 A 市丁公司(丁方)生产的三水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4 月 12 日,甲方在家中安装了该两件电器。4 月 15 日晚,甲方在使用该淋浴器时,突被按键漏电击中,送医院抢救,右手拇指、食指被截除,已不能从事司机工作。为此,甲方先与乙方交涉,要求赔偿。乙方称:责任应由生产者承担,乙方无过错,拒绝赔偿。甲方遂向法院起诉,状告乙方、丙方、丁方,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方承担赔偿损失并负连带责任。法院在调查中,经技术监督局对华清牌电热水淋浴器、三水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进行质量
39、检验,鉴定结论是:(1)电热水淋浴器的制造工艺存在缺陷,生产厂家也为对热水器进行检验,特定情况下电热水淋浴器开关按键可能漏电;(2)多功能漏电保护器已被烧毁无法鉴定,但对同样商品检测未发现质量问题;(3)甲方安装电热水淋浴器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连接市未按丁公司的说明书正确安装,以致使用时漏电保护器不能正常工作。请问:(1)乙方作为销售者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2)丙方作为生产者应否承担责任?为什么?(3)丁方是否承担责任?为什么?有关代理行为的案例分析案情:张某到青岛出差,临行前李某委托张某代买 50 斤苹果,张某见当地苹果物美价廉,就帮李某买了 100 斤。出差归来,李某拒不付款。问题:该
40、案如何处理?分析:李某委托张某代买 50 斤苹果,使二者之间形成代理关系,张某取得购买 50 斤苹果的代理权。但是张某为李某购买苹果 100 斤,明显超出了授权范围,此行为属于超越代理权的行为。在该案例中,李某应对其授权代理的购买 50 斤苹果的行为承担责任,超出部分的行为后果,如果李某予以追认,则由李某负责,否则,该法律后果由张某自己承担。案例分析案例一:案情:甲长期担任 A 公司的业务主管,在 A 公司有很大的代理权限。在甲的努力下,A 公司生意兴隆,新老客户遍及世界。由于甲公司的董事长嫉妒甲的才能,无理解雇了甲。甲怀恨在心,于是在遭解雇一个月后,继续以 A 公司的名义从老客户 B 公司处
41、骗得货物,逃之夭夭。B 公司要求 A 公司付款,A 公司则以甲假冒公司名义为由拒绝付款。B 公司坚持认为在其与甲做生意期间,他并不知甲已被 A 公司解雇,并且也未收到关于 A 公司已解雇甲的任何通知,故 B 公司是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A 公司仍应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双方相持不下,诉至法院。问题:(1)按照国际商法的代理法原则,A 公司是否要为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2)甲是否也要承担责任答(1)这是个委托人撤回了代理人的代理权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代理关系的消灭是否对第三人生效的问题。应美法和大陆法的许多国家法律普遍认为,他取决于第三人是否知情。如果第三人之情,第三人就不能要求原委托人对代
42、理人的行为负责;反之,委托人则应负责,以保护善意的第三人的利益。在本案中,由于 B 公司对 A 公司与甲之间在交易前已终止代理关系并不之情,故有权要求 A 公司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2)甲的行为从商法的角度来看是无权代理行为。在确定了 A 公司对 B 公司的付款责任后,甲要向 A 公司承担还款的责任。如果 A 公司不承担对 B 的付款责任,则甲应向 B 公司承担付款责任。从另一角度上说,甲骗得货物逃之夭夭,若构成诈骗,则同时要负刑事责任。案例二案情:某木材器具厂(以下简称木材厂)与某家俱城多次有业务往来。在 1998 年 6 月两方第一次签合同时,木材厂经理对家俱城说,以后业务均由该厂业务
43、员姚某代理。之后,木材厂每次与家俱城签订业务合同,都是由其业务员姚某办理,并带有介绍信、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授权委托书。2003 年 4 月,姚某又与家俱城签订了加工家俱合同,总价款 10 万元,20 日内交货,预付款 3 万元。当天家俱城将 3 万元预付款汇入姚某提供的银行帐户里。由于与姚某是老关系,家俱城这次没有要求姚某出示厂方介绍信及授权委托书,只是在姚某拿的加盖木材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中与姚某签订合同并签名盖章。两个月过后,家俱城不见木材厂发货,便到木材厂询问,得知姚某早在 2002 年10 月就离开了木材厂。家俱城让木材厂继续履行合同,遭到拒绝。5 月份诉于法院。问题:木材厂是否有权
44、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姚某是否构成表见代理。一种意见认为姚某无代理权,行为后果应由其本人承担。由于家俱城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催告木材厂追认,也没有申请撤销,故应驳回其诉讼请求。另一种意见认为,姚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木材厂应当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我本人同意第二种意见。所谓表见代理是指对于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善意的第三人有理由确信该行为人有代理权,因而可使被告代理人承担有权代理法律后果的一种行为。这里所说的无权代理一般包括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等情形。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九条对此有规定:行为人没有代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
45、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的,该代理行为有效。据此可以看出,表见代理的基本要件是:1、行为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相对人签订合同。2、相对人与行为人之间订立合同应当符合合同成立和有效的要件要求。3、客观上须有足以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4、相对人必须是善意的,且无过失。表见代理如何认定,要害之处在于对第 3 个要件的理解,即如何确定相对人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相对人的理由是相对人在主观上的感受,通过某些事实,经过判定,足以认为行为人是有代理权的人。但是,这种相对人的主观判定的确定标准,并不是主观标准,而是客观标准,即判定相对人的相信,并不按照其主观的感受为标准,而是按照
46、通常人的感受标准把握。本案如单纯从家俱城角度来说,其在与姚某签订合同中,没有让姚某出示厂方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其主观上有一定过失。但从客观事实分析,木材厂与家俱城长期有业务往来,每次都是业务员姚某与家俱城签订合同,并且木材厂在与家俱城第一次签订合同时曾明确说过,以后该厂与家俱城的业务均由姚某办理,从通常人(包括家俱厂)的角度可以认为,以后如无非凡说明或约定,姚某可以代理木材厂与家俱城从事商务行为。在 2004 年 2 月签订合同中,家俱城虽未让姚某出具授权委托书及介绍信,但在签合同中仍是由姚某提供了加盖木材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且姚某离厂后木材厂未及时通知到家俱城,因此家俱城虽然也存在过失,但从
47、通常的角度看,这种微小的过失不妨碍其仍有充分的理由确信姚某仍为木材厂的代理人。因此,姚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应按合同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由木材厂承担姚某的行为后果,履行与家俱城的加工合同。案情张甲、王乙、李丙三人共同设立一合伙企业,并订立了书面合伙协议,张甲、王乙均在该协议上签字、盖章,而李丙因有事在外地,未在协议上签字、盖章。张甲、王乙积极筹备前期事宜。寻找场地、买设备,并将该企业命名为“利德食品有限公司”。该合伙企业协议书是否有效?该合伙企业名称是否合法?该合伙企业协议书无效,根据合伙企业法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
48、营、共事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合伙协议应当依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订立。由此可以看出,合伙协议是合伙企业设立.的一个重要依据,各合伙人依合伙协议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为此, 合伙企业法第 14 条第 1 款明确规定:“合伙协议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事有权利,承担责任。 ”在本案中,张甲、王乙、李丙拟成立一合伙企业,并订立了书面协议,但李丙没有在协议上签字、盖章。依照合伙企业法第 14 条第 1 款的规定该协议无效。该合伙企业名称不合法。根据合伙企业法第五条的规定:“合伙企业在其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或者有限责任字样。 ”在
49、本案中,该合伙企业取名为“利德食品有限公司”在名称中出现了“有限”字样,不符合法律规定,故该名称不合法。1999 年 1 月,甲、乙、丙、丁四人决定投资设立一合伙企业,并签订了书面合伙协议。合伙协议的部分内容如下:(1)甲以货币出资 10 万元,乙以实物折价出资 8 万元,经其他三人同意,丙以劳务折价出资 6 万元,丁以货币出资 4 万元;(2)甲、乙、丙、丁按 2:2:1:1 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3)由甲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对外代表合伙企业,其他三人均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但签订购销合同及代销合同应经其他合伙人同意。合伙协议中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合伙企业在存续期间,发生下列事实:1)1999 年 5 月,甲擅自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与善意第三人 A 公司签订了代销合同,乙合伙人获知后,认为该合同不符合合伙企业利益,经与丙、丁商议后,即向 A 公司表示对该合同不予承认,因为甲合伙人无单独与第三人签订代销合同的权力。(2)2000 年 1 月,合伙人丁提出退伙,其退伙并不给合伙企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2000 年 3 月,合伙人丁撤资退伙。于是,合伙企业又接纳戊新入伙,戊出资 4 万元。2000 年 5 月,合伙企业的债权人 A 公司就合伙人丁退伙前发生的债务 24 万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