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春酒》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228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酒》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酒》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酒》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酒》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酒》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春酒教案(新人教版八下)1【设计思想】春酒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以“春酒”为主线,把对喝春酒这一民俗的描述和思乡之情的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琦君的文学作品中, “怀旧”成了她作品的主旋律,以此来抒发自己远离故土的浓浓的乡愁,因此将本文的主题定位于“思乡”是设计和教学文本的关键所在。琦君用淡淡的笔墨将她对春酒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琦君的笔下,这“春酒”荡漾着绵绵的亲情。 “我”惬意地享受着母亲的慈爱宽容。即使是偷喝春酒,我也不会受到母亲的责备,童年的我,沐浴着母亲绵绵的关爱。同时,这“春酒”流淌着淳朴的人情。我们能感受到母亲身上折射出的热情大方、朴实善良,不仅

2、是母亲,邻里乡亲无一不热情质朴。最后, “春酒”散发着亲切的风情。 “迎神拜佛” “蒸年糕” “喝春酒”等风俗,都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深切怀念,让感受到她流淌在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愁。在文章的最后,儿子挑剔的一句话如重锤一般敲击着作者思乡的情弦。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在这心灵深处的自我追问中,那种深深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至此,我们读懂了作者那浓浓的乡愁。基于以上对文本的理解,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本着匠心独运的设计思想,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教学的思路要清晰。以文本的思路领衔教学的思路虽说不无“保守”之嫌,但我以为仍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特别是面对琦君这样的散文大师的经典

3、作品时,不忙于自作聪明地去“肢解”或“大卸八块” ,也许更是一种教学的智慧。所谓文从字顺,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一种匠心的体现。其次,语言的品析要细致。琦君在本文的语言不加雕琢和修饰,文笔清新隽永。我将“品味语言,感悟主旨”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将文本的特色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融为一体,充分抓住语言品味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春酒的段落、体现作者对春酒情感的段落,进而结合这些重点段落中句式的特点、词语的运用来揣摩词义、句义,在不断地品味中学生对琦君语言的特点有了深刻认识,也理解了作者所要表现的主旨:借助春酒表达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语言品味”这个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带动

4、学生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段落内容的把握,通过赏析作者对春酒情感的字词,引导学生品味隐藏在这些字词背后的丰富内涵,以体现笔者“咬文嚼字”学语文的设计初衷。最后,朗读的训练要落实。对于语文教学,笔者一直坚持,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才是最本色的语文课堂。只有“读”占鳌头,才能“读”出心裁。阅读教学,要阅,更要读,在读中进行感悟,才能更好地体味文章的内涵,领会作者的情感。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专注于对学生读的训练和指导,将朗读指导和训练穿插在对细节描写的品味中。为了落实这一个“读”字,可以设计灵活多样的“读” ,从而激活课堂,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在“读”中化解了学习难点,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扎实有效

5、。散文教学,选择恰当而精巧的切入口尤其重要。好的切入,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最喜欢”这一着眼点,将对文本的解读和对语言的品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文中人、事、情的探讨,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感情,领悟其中更深层的思想内涵。【教学设计】创意说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点拨为辅。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品,在品中思。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并利用乡愁及配乐来创设课堂情境,打开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本课的学习,教给学生通过“读” 、 “圈” 、 “画” 、 “注” 、 “问”的方式

6、自读课文,所谓“读” ,即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圈”即是圈划出生字词,并结合工具书自行解决;“画”即是画句子,画出喜欢的、精彩的句子或细节;“注”即是做批注,可以是对具体语句的理解赏析,也可以是对某处文字的感受体会;“问”即提出质疑,师生共同交流解决。而从更好的指导学生掌握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充分感受“乡愁”这一文化现象,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整体感知与春酒有关的人和事。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所蕴含的风俗之美和人情之美。深度感悟,理解作者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品读语言,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深

7、入理解作者的思乡深情,并充分感受“乡愁”这一文化现象。教学方法:朗读法 2、品析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中华文化,渊源流传,自上古以来,酒文化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支。酒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这酒里包含着人生百态。朋友相聚小酌的愉悦,家人团圆共饮的温馨,独自举杯的落寞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心境能够品味出酒里带来的人生百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琦君走进她的家乡,品尝她家乡的春酒 。二、朗读,初识春酒。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什么是春酒?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怎样的情感?读毕,师生交流:PPT 显示:春酒,又名冻醪(lo 是浊酒的意思),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在

8、我国,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在文中是指母亲做的八宝酒。童年的我是最喜欢喝春酒的。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 ”三、赏读,品味春酒。(朗读指导和训练穿插在对细节描写的品味中)1、提问: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我最喜欢喝春酒?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做批注,说说喜欢的原因及精彩之处。(1)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的语句:“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 、 、 、 、 、手里捧一大包回家。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 、 、 、 、 、 、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 、 、 、 、原来我的小

9、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 、 、 、 、(2)师生交流:示例:“恨不得”是急切地希望,巴不得的意思。说明我内心是非常想喝春酒。 “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表明即使我只得到一点点春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 “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到了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的地步。“直添”表现了小花猫对八宝酒非常的喜欢,添个不停,很是可爱。这一句以我的馋和小花猫的醉来衬的八宝酒的香甜,从而体现了我最喜欢喝春酒。、 、 、 、 、 、小结: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琦君对春酒的喜爱之情,在这杯香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对春酒的怀念之情也尽显其中。2、作者怀念的仅仅

10、是家乡的春酒吗?师生交流:不是的,作者怀念的是春酒中蕴涵的浓浓的“道地家乡味” 。3、这“道地家乡味”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字里行间?师生交流:“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 ”因为这喝会酒的人,无论是会首,还是那 11 个人,大家都是为了帮助那个急需钱用的人,而且这帮助都是主动的,从喝会酒就能看出当时村子里的人们之间是相互帮助的,乡邻之间是和睦相处的,这体现了我家乡的淳朴的民风。这就是家乡的味道。“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

11、格外的兴高采烈。 ”“巴结”一词指人做事勤快,这句话写出了阿标叔是个热情好客的人,体现了他乐于助人、勤快淳朴的性格。“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足滴酒不沾唇的。 ”这里的“得意”一词写出了母亲因自己的八宝酒受到乡亲们的称赞内心的高兴之情。 “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作者用的是联想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受到表扬后的兴奋和欣喜,甚至还会有点不好意思、害羞的情态。 “其实”一词写出了母亲从不喝酒,她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这样她就会很开心很满足了。从这里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形象。、 、 、 、 、 、小结:以上的品析

12、,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道地家乡味” ,它是从香甜的春酒里飘散出来的,它融化在故乡的点点滴滴里,有我欢乐幸福的童年,有我慈爱能干的母亲,有我淳朴热情的乡邻们。四、精读,升华春酒。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在这杯甜甜的春酒中,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童趣,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朴实的情意。光阴荏苒,琦君还能品尝到这道地的家乡味吗?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两段。齐读文章最后两段。师生交流:“如法炮制”的意思是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按照现场的方法办事。这说明我是按照母亲做八宝酒的工序泡制八宝酒的。“家醅”的意思是自家酿的酒。 “醅”是指未曾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插入琦君的简介)PPT 显

13、示: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 年生于温州。12 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 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 50 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2006 年 6 月 7 日凌晨,90 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明确:作者再不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3、研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童年乐趣的怀念和对故乡、母亲的思念。PPT 显示: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跟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

14、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师生交流:作者以一个问号结束全文,给文章留下空白,让读者在她的这一声询问中去思考、品味内那份心的浓浓的乡愁。(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那种失落,那种怀念,以及那种不可复得的心情来。 )五、延读,感受乡愁。过渡:此刻,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琦君透过春酒表达出的对故乡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跟琦君有着相似经历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余光中的乡愁 。老师范读乡愁思考,这首诗和我们学的春酒有什么相同之处?(PPT 显示乡愁配乐:思乡曲)师生交流:这首诗和课文一样,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作者都是借助某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情感。把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某些具体的事物上表达出来,这在写法上可以称作“借物抒情” 。六、总结,推荐书目。1、推荐几本琦君的其他作品:细雨灯花落 橘子红了 三更有梦书当枕 一对金手镯 桂花雨2、教师寄语:同学们,通过对春酒的学习,此刻我们的内心都被文章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感染着。不论你离家多远,不管你身在何处,故乡将永远是你心灵深处那份抹不掉的回忆,也许有一天,当你真的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时候,你会发现故乡真的就如琦君笔下的这一杯春酒,醇香无比,回味无穷。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春酒 ,感谢琦君,以及那令人陶醉的乡音乡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