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 课 新闻两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基本特点。2 理解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的写法,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分析这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住新闻的结构和特点。2 朗读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1 通过分析这则新闻,把握住新闻结构和特点。2 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教学设想: 一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 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
2、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 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 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四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毛主席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交流有关资料,背景,特别展示图片) 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 提示预习时所做的三项工作:1。 生字新词 2。为段落标号或为句
3、子标上2序号 3。好词好句(三) 听朗读录音(或自由朗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并请同学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的情况画出三个层次的界限,并填表:时间 地点 兵力 渡过兵力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四) 了解基本情况后,请同学们再次看课文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同座位可以先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然后,1、3、5 组选各一位代表按顺序到台前,边指着图边 讲解,像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一样,讲得清楚、明白,指图要准确,适当。讲解后再请 2、4、6 组各选一位代表按顺序到台前讲解。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教
4、师小结,评议同学讲解的情况。进一步指出这则消息的发表在当时对中国人民的巨大鼓舞。 说明利用 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五) 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 参考答案 (第 1 句、第 2 句) 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师讲知识: 1. 用几段话或一大段话具体地、详实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 。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 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2 用一段话或一、两句话在开头简要
5、、概括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 导语” 。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3.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单独地最简洁、最鲜明地介绍新闻内容叫”标题” 。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 ,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3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教 师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副标题、结语等)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说明教师随着讲解,板书:标题、导语、主体。这是传授知识的环节。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种体裁,讲些必要的知识是有用的,不能忽视。在学生对本文内容和构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传授有关知识,显得自然,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太困难。 看报:1、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2
6、、要比较简要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3、要具体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六) 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关注:在报道开头的文字,包含着哪些信息?分析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这个电头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参考: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中“新华社”是通讯社的名称,交代了稿子的来源;“长江前线”交代了发稿的地点,说明了稿子的真实性; “22 日 22 时”交代了发稿的时间,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电”说明了发稿所采用 的形式。1.这则新闻起 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参考答案 (括号及其中的内 容属于新闻的“电
7、头”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预习提示”介绍“22 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证明了报道的及时。 )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参考答案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2、细读课文,在下面的框内用阿拉伯数字填上新闻事件的发生和截止,以及新闻成稿的确切时间。发生时间: 4截止时间:新闻成稿时间:想一想,上面三个时间体现了新闻是什么特点?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 。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报道准确) 教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这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
8、点(板书“简明” ) 。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关于简明扼要问题,课后有短文专门讲解,课下阅读。 说明以上完成了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即了解新闻 的特点和结构。 (七) 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 题目是“百万大 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 万人;西路军 35 万人;东路军 35 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3 “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其中, “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
9、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4 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读一读。 (八) 正音、正字。 教师出示已制好的字词卡片(或写好词语的小黑板) ,正音、正字。 荻 港 锐不可当 歼灭 要塞 说明可同时进行字音、字形的比较。如:荻获歼阡纤(要)塞(阻)塞(堵)塞 【总体说明】 新闻文体知识教学,如何能与新闻的内容结合起来,是本文教案设计时思考的一个问5题。结果是:先引导启发学生找出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而后讲授有关“导语”的知识,因为“导语”在全文之首,作用就是能够概括表述全文内容。学生既练习了辨析关键语句的能力,又对“导语”的位置和作用留下较为 清晰的印象,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自然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九)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十) 练笔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不少老师听课,这对于我们学生,我们班级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一件喜事。请同学们每人写一则消息来全面报道这个事情,要求有标题、导语和主体三个要素。内容不限。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