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 11 月份考试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单选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6 分) 1.A、 B、 C 三个物体如下图所示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不光滑,有一个水平向右的力 F 作用在物体 C 上,使 A、 B、 C 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则( )A B 对 A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 B 对 A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 C 对 A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 A 对 C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2.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
2、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 50 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当车速 v10 m/s、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在上述条件下,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取 46 m/s2之间的某一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 )A sB sC 2.5 sD 12.5 s3.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A A 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 A 船肯定是静止的C B 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 B 船可能是静止的4
3、.在同学利用钩码来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下图中 OE 是橡皮条,甲图按两个互成角度的方向牵拉,乙图是一个拉力作用于橡皮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步骤中两个拉力的方向必须是相互垂直B 甲、乙步骤中,橡皮条拉伸方向 EO 必须水平C 甲、乙两步骤必须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 O 点D 甲步骤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进行乙步骤实验5.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 20 m,设该车辆的刹车加速度大小是 10 m/s2,该路段的限速为 60 km/h.则该车( )A 刹车所用的时间为 1 s B 超速 C 不超速 D 行驶速度为 60 km/h6.如图所示 v t 图象所描述的
4、物体运动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O 到 A 的速度变化比 B 到 C 的速度变化快B AB 平行于时间轴,则物体在 AB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C O 到 A 的速度方向与 B 到 C 的速度方向相反D 物体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7.一物体以 5 m/s 的速度垂直于墙壁碰撞后,又以 5 m/s 的速度反弹回来若物体与墙壁作用时间为 0.2 s,取碰撞前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物体与墙壁碰撞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 )A 10 m/s 2B 10 m/s 2C 50 m/s 2D 50 m/s 28.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向西移动,
5、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 乙车比甲车运动快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向东运动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9.如图是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 50 Hz(周期是 0.02 s),则:( )A vC m/sB vC m/sC vC m/sD vC m/s10.如图所示,将大拇指倾斜按在水平桌面上向前推(仍静止不动),此推力大小为 80 N,方向斜向下,与水平方向成 37角,则大拇指对桌子的压力和摩擦力分别多大( )A 64 N,48 NB 48 N,64 NC 40 N,80 ND 80 N,80
6、 N11.如图所示,博尔特在男子 100 m 决赛和男子 200 m 决赛中分别以 9.69 s 和 19.30 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 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10.36 m/sC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10.32 m/sD 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 20.64 m/s1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 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C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7、,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D 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二、多选题(共 4 小题,每小 4.0 分,共 16 分) 13.(多选)下图所示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14.(多选)关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在落地之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 2 秒内和前 4 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 14B 第 5 秒内和第 7 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 57C 第 1 秒内和第 2 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3D 下落第 1 米和下落第 2 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215.(多选)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
8、作电压是 6 V,所以可以用 4 节 1.5 V 的干电池供电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 220 V 交流电源,可以直接接入生活用电C 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点过程中,发现打的点迹很不清晰、颜色偏淡,则可能需要更换新的墨粉纸盘D 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当接入电源频率为 50 Hz 时,则每 0.02 s 打一个点16.(多选)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改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若已知整个过程运动的总时间和总位移,则( )A 可以分别求出两段运动的时间B 可以分别求出两段运动的加速度C 可以求出最大速度D 两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分卷 II三、实验题(共 2 小题,共 14
9、 分) 17.(1)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 _m/s2,打 P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 v _m/s.(2)打点计时器原来工作电压的频率是 50 Hz,如果用它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 60 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8.图中甲、乙两图都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 g 的装置示意图,已知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 50 Hz.(1)甲、乙两图相比较,哪个图所示的装置更合理?(2)丙图是采用较合
10、理的装置并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打出的第一个点标为 1,后面依次打下的一系列点迹分别标为 2、3、4、5经测量,第 15 至第 17点间的距离为 11.70 cm,第 1 至第 16 点间距离为 43.88 cm,则打下第 16 个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 m/s,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为 g_m/s 2.(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 19.如图所示,质量为 30 kg 的小孩坐在 10 kg 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 37角斜向上的大小为 100 N 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 g10 N/kg,sin 370.6,cos 370.8)求:(
11、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2)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20.骑自行车的人以 5 m/s 的初速度匀减速上一个斜坡(如图所示),加速度的大小为 0.4 m/s2,斜坡长 30 m,求骑自行车的人通过斜坡需要多少时间?21.汽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 6 m/s2,且必须在 2 s 内停下来(1)汽车允许的最大行驶速度是多少?(2)刹车过程汽车的位移是多少?22.以 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经 4 s 速度减少一半求:(1)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2)汽车由刹车到停止时的位移答案1.A2.C3.C4.C5.B6.B7.D8.A9.D10.B11.C12.D13.AB1
12、4.AC15.BCD16.CD17.(1) 0.8 0.25 (2) 偏小18.(1)甲 (2)2.93 9.7819.【解析】(1)如图所示,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得:竖直方向: Fsin FN mg解得 FN mg Fsin 340 N雪橇对地面压力:FN FN340 N(2)水平方向: Fcos Ff0 Ff F N由上式解得: 0.2420.【解析】由位移公式 x v0t at2,代入数据得:305 t 0.4t2,解之得: t110 s, t215 s实际上,15 s 是自行车匀减速运动速度减到零又反向加速到 1 m/s 所用的时间,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舍去21.【解析】将汽车的匀减速运动看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则 a6 m/s 2,(1)v0 at62 m/s12 m/s(2)x at2 622m12 m22.【解析】(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a m/s22.5 m/s 2(2)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的时间为 t,则有t s8 s刹车可看成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得x 2.582m8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