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暑降温工作管理制度1.目的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和上级区域公司的有关规定,为保障公司员工在高温季节能够改善劳动条件,有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 XXXXX 公司各部门。3.职责3.1 行政人事处负责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计划、实施、协调全公司的防暑降温工作。3.2 供应处应按行政人事处计划要求做好防暑降温物资的采购和供应工作。3.3 财务处应根据当期防暑降温的费用计划,筹措落实资金到位。3.4 公司工会、生产安全处负责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4.工作内容和要求4.1 行政人事处对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者,应发放防暑降温的药品,要供给足
2、够的符合卫生保健要求的饮料。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4.2 行政人事处依照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4.3 行政人事处负责食堂卫生管理,严防发生食物中毒事故。4.4 行政人事处安排劳动者在 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 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5 各部门应在每年夏季来临之前,对所有生产及
3、工作场所门窗进行检查,发现门窗及其附属物件破损短缺,应及时组织工段、部门统一行政人事处报修,安排计划及时修理和配置,以保证门窗完整,能开启能关闭,通风降温效能良好。4.6 生产安全处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供给耐燃、坚固、导热系数较小的工作服,其它高温作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供给手套、鞋罩、围裙、眼镜和隔热面罩等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4.7 对负有高温作业的工段,应合理部署高温车间的热源和改善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条件,减少高温部件暴露的时间和面积。高温作业环境要采取通风措施,在自然通风满足不了降温要求的情况下,应全面采取机械通风。4.8 在日最高气温达到 40以上,应当停止
4、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 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 6 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 3 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4.9 在安排生产中,适应夏季高温期间的特殊需要,合理调整劳动组织,适当调整作息时间,筹划轮换休息,避免加班加点。特别高温作业场所,应采取“勤倒班”办法,缩短一次性连续作业时间。4.10 生产安全处负责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4.11 生产安全处负责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
5、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4.12 各部门对各种防暑降温设备(空调、电扇、排风扇等)应有专人管理,除按时检修维护外,机械动力处每年在暑季到来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和管理制度。4.13 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高温危害,应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4.14 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15 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
6、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3 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4.16 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4.17 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 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 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4.18 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时,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5.相关记录5.1 防暑降温药品发放台账5.2 防暑降温饮料发放台账5.3 高温补贴发放台账5.4 防暑降温设备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