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个太阳教案 教学目标:1能说出文中“南极精神”的内涵;理解 “三个太阳”的含义。2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3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本通讯在选材 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预习导学:1、 把文章阅读两遍,在阅读的同时在书上适当地做好圈点勾画以及批注。 二、 查阅资料,了解南极以及中国南极站的有关情况 。3、 查字典,读准加点字的注音以及注意词语的写法。 晕船( ) 亘古( ) 钦佩( ) 步履( ) 蹒( )跚 吞噬( ) 铠甲( ) 伫立( ) 蹙眉( ) 粗犷(
2、 ) 蓦( )地 舷窗( ) zhng( )心 俯瞰( ) 胡子拉碴( ) 冰碴子( ) 翩跹( ) 喜出( )外 呕( )心 l( )血zo( )动 zo( )热 混沌(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 预习情况交流 (二) 学习研讨,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解题:“三个太阳”是指什么?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记叙 顺序是什么?) 3、 初步感知文章,了解各部分讲述的内容。 (三) 追寻三个太阳 (1) 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 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顺利吗,她遇到了哪些周折? 2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女画家的什么特点 (2) 阅读 全文,思考: 画
3、家眼中的南极是什么样子的? 画家在南极都亲身参与了哪些事情?体现了画家什么样的精神? 画家眼中南极人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精神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的? 南极是如此的冷,环境如此恶劣,但这些人表现却如此优秀。能不能归纳出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 (四) 质疑思考 (1)文中从女画家的视角写几个“南极人”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写得更具体些? (2)第三部分写了女画家的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人说,这些内容与文本无关,你是怎么样认为的? (3)女画家所画壁画上的三个太阳考察队员对他们有那些解释?发挥你的想象,你能做好更好的解释吗? (五)语言品味 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感情和表现力。文章还运用多种巧妙得体的
4、 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或是生动形象,或是情满行间,或是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试加以分析。 (六)课文小结 (七)拓展延伸 思考:有人说女画家自费到南极是一种徒劳无获的行动,自己花了钱,吃了苦,送了画。你如何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1、修改病句。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004.南通)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 “网络成瘾症”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
5、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第 句,修改意见: 第二句,修改意见: 二、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生命是酒 生命是咖啡 生命是茶A B C D三、依照语句,续写并组成段落。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巍峨的高山; ,。四、阅读捕捉空中之水一文,回答 14-17 题。 (8 分)空气中有一些水,这也许是一些人想象不到的。其实,从雨的形成和下降就可以理解,如果气雾分子含水量到达一定比例,就会凝结下降,形成雨。不过
6、,在不下雨的时候,空气中也含有水,卫星观测表明,无论什么时候,地球表面都始终有 30的地区被云雾覆盖。在夏秋季节,即使一块不太大的积云,所含的水分也有 10 万升左右。而在浓雾中行走的人,都有过被雾水打湿头发和衣服的经历,可见雾中的含水量不可低估。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空中丰富的水资源,使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想出了许多办法。加拿大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在多雾又盛行风的地方,在离地面 2 米处,将双层的有 1 平方毫米小孔眼的尼龙布网,架设在与风向垂直的地方。当浓雾经过尼龙布网时,约有 80较大的雾滴被孔眼捕捉住,经碰撞合并后凝聚成大水滴,这些水滴顺着尼龙布网流到下面的水
7、槽中。当网的大小为 412 平方米时,最多的一天可从雾中取水700 多升,平均取水量为 237 升。4德国不莱梅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设备,能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这种可移动的装置体积只有 1 立方米,每天大约可提取 1000 升饮用水。该设备的核心是一种能像海绵一样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吸附剂(如碳或其它聚合体)。水被吸附后,采取物理的方法(如阳光照射),使得水从吸附剂中蒸发出来,凝结到凝结器上,再经过消毒和加入矿物质等流程,水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设备尤其适用 于只有海水、 成水或地下水被污染的地区。当有雾出现时,设备采集水的效率会成倍提高。西班牙科学家曾在特内里费岛上建成一座温室,为了解决温室内植物
8、的灌溉问题,科学家将岛上潮湿的空气吸入温室之中,再将温室的四面墙和屋顶进行降温冷却,潮湿的空气便在冷凝的墙体上变成小水珠,汇集起来。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而且还能供人畜饮用、洗涤等。当然,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最有效的措施,当属人工增雨将云中的水分转化为降雨。目前人工增雨的手段主要是用高炮、火箭或飞机将碘化银、干冰送入云中,经催化反应后,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变大,成为雨滴,降到地面。20 世纪末,我国在干旱的黄河上游地区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工增雨行动,共增加“人工降水”30 多亿立方米,遏制了黄河上游降水连年减少的趋势。(选自百科知识2012 年第 8 期 有删改)14.试概括选文的
9、主要内容。 (2 分)15.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 分)16.请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第段加点词“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17.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污染,请你举出生活中两个浪费或污染水源的例子。 (2 分)参考答案:51、 第句,修改意见:否定不当,删去“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 。第句,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将“有效的”调至“寻找”后面。 2、 D 3、 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地;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画卷。凭着洋溢的热情,你可以遨游一片汪洋大海;凭着乐观的精神,你可以走过一丛繁茂的荆棘。凭着无尽的
10、好奇,你可以游览一方神奇的土地。 四、14.选文主要介绍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方法。评分说明:(2 分)意思对得 2 分。15.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工增雨是利用空气中水资源的最有效措施。评分说明:(2 分)说明方法 1 分,作用 1 分。16.不能去掉。不能去掉。 “大约”表估计,是说这种装置,每天可能提取 1000 升饮用水。如果去掉就可理解为每天恰好提取 1000 升饮用水,这与事实不符, “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评分说明:(2 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1 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 ,指出说明语言的准 确性 1分。17.示例:学校水房的水龙头没有关好,造成长流水,浪费了水资源;造纸厂讲污水倾入河里,造成河水污染等。评分说明:(2 分)意思对并举出至少两个例子即可得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