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5 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二 学习目的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重点难点 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理解和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
2、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 17 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正课 1听课文录音。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
3、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 9 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3提问:第 1 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
4、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第 2 页 共 5 页 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4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5、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5 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1. 2完成第
6、一课时补充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 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 捕鸟 。 6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
7、“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第 3 页 共 5 页 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五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
8、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6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
9、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8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9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一题的 3 小题) 四、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做第二课时补充作业。
10、第三课时 这节课的任务是: 一、 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二、 订正作业。 三、 作相关的补充练习。(如课后的练习和练习册上的练习)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第 4 页 共 5 页 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
11、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 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
12、先写 ,后写 ,再写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 ,再写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 。 4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答: 5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6模仿文中的比喻旬和拟人句各写一个句子。 比喻句: 拟人句: 第二课时补充作业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
13、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自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第 5 页 共 5 页 绚丽的色彩:“红
14、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鹏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语段的大意_ 2第一段“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句话的意思是_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3文中写美在_,_,_。 4文中引用很多古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光的名句,你能另外再默写四句吗? 春:_ 夏:_ 秋:_ 冬:_ 参考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补充作业:1略 2B 3植物、动物、植物;整体、 局部; 听觉、触觉、味觉。4有无限趣味 5B 6略 第二课时补充作业:1读书给了我学生时代生活的乐趣 2使我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比喻 3风物美 意境美 色彩美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