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学情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其 对精神苦难的温暖慰藉。生命哲学最好的邂逅方式是无言之中的打动,对于处在内心成长起步阶段的学生,作品言说的深层命题是无法读解的,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味鲁迅“心灵怀乡”的情结,即对儿童拥有健康童年的期盼。语言是思想的外显,以品读简练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抓手”,提升学生语言的感悟力、表现力是教学的重点;创设情景,了解叙事结构,感悟作者的赤子情怀是教学的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为: 1、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
2、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依据教学目标 1、2 点制定教学重点为: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写景) 2 、记叙的 感情色彩 。 3 、两相比照的结构 。 4、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 :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2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
3、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 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展示相关图片)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 1926 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 岁到 17 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
4、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 1926 年 9 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
5、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 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二、正字音: 略三、分析(如何写景)1、从标题分析写作内容及顺序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
6、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全文可分两部分。2、找出两段生活的过渡段,划分结构。“我不知道”承上 启下,全文分为两部分。3、朗读第一段,找出关 键句,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关键句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 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4、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
7、描写景物。1) 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2)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3) 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4)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5、 朗读美女蛇一段,学生复述,分析作用。6、 运用了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四、布置作业 练习 2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 标: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写景) 2 、记叙的感情色彩 。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
8、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4教学难点 :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特点,引入冬季。二、分析 (如何叙事)1、冬季百草园的特点,“比较的无味”该怎么理解?“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有雪则好玩,尤其是捕鸟,相对其它三季,乐趣少些,但还是有的。2、有哪些趣味?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人迹罕至,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费字不多,写出儿童爱玩心理。3、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 个句子共 100 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
9、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对比闰土父亲的描写,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4、过渡段作用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加点词不可删,否则由猜测变成肯定,不符合文章原意。总结: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
10、、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 、求知的性格特点。三、分析第二部 分:三味书屋的生活。1、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陈旧、呆板、冷清,与百草园的勃勃生机形成对比。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5学习生活: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 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 儿,喂蚂蚁。四、作业 练习 3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
11、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写景)2 、记叙的感情色彩 。3 、两相比照的结构 。4、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叙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教学过程:一、复习冬天百草园二、分析(如何写人)1、分析对先生外貌的描写写出我对先生的敬意,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2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 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
12、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63、课外延伸: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 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三、揣摩运用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 70 个字,连用
13、 9 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 100 字。四、总结本文写作特点1、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2、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 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插叙“怪哉”虫的传说,后写读书生活(读书、习字、对课),写溜到后园里玩耍,再写师生朗读,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五、作业 练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