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3故乡的桂花雨 每课一练 鄂教版七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9470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故乡的桂花雨 每课一练 鄂教版七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故乡的桂花雨 每课一练 鄂教版七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故乡的桂花雨 每课一练 鄂教版七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故乡的桂花雨 每课一练 鄂教版七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故乡的桂花雨(琦君)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琦君( ) 木樨( ) 笨拙( ) 淡雅( ) 袅袅( )2、解词并造句。魂牵梦萦:才高八斗:3、为什么一闻到桂花香就会引起乡愁?4、“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本文的题目是“故乡的桂花雨”,“桂花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6、下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二、同步解读故乡是近海县,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 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

2、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

3、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7、说说下列引号的用法。故乡是近海县,八月正是台风

4、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8、“摇桂花”是作者童年中的趣事,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试写一例。9、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摇桂花”是作者记忆深处的童年趣事,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是因为有趣和快乐。B、本文为我们介绍了桂花的特点、生长情况和用途。C、作者详写“摇桂花”不仅仅因为有趣和快乐,而且寄予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对儿时生活的怀念。D、在作者的心目中,杭州满觉垅的桂花是难以忘怀的。10、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11、文章最后写到:“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

5、时代的 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三、美文赏读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也好,醒了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

6、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垄,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我是 12 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

7、去住,是不可能的了。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巳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旧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到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那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

8、:“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树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协调了。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子,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1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含义。(1)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桑梓:(2)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萦绕:13第一段引用两句诗的作用是 ;作者写他最近做的梦的特点是 ;造成这种梦境的原

9、因是 ,其不变的中心内容是 。14本文运用了 的叙述方法,第三、四段的内容具体写了 ,其心境是不好,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15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表达对老家的深情所采取的两个举动是 、 ,这样做说明了 。1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本文情节变化快,段落转换多,有利于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老屋的深情。B老支书对 “我”家老屋的态度是最好拆掉,因为它影响了村里的建设和时代的发展。C本文记事点到为止,写人虽然也很多,但着墨不多,它们都是为“我”恋家之情服务的。D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现在,虚写过去使内容充实丰富,真切感人。(参考答案:1略 2 略 3 桂花是家乡

10、的特产,桂花香是家乡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气息,因而桂花及其香气实际上浓缩着家乡的情思。(意近即可) 4内容上是文章的主旨,结构上起引起下文的作用。 5既再现了桂花落如雨的情景,烘托了人和年丰的生活,又如一场甘霖滋润了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 6杭州的桂花固然名闻天下,但在母亲心目中故乡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意近即可) 7特殊含义引用 8 略 9C 10记叙故乡桂花丰收及人和年丰的景象。 11思念家乡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12 (1)桑梓:借指故乡。(2)萦绕:萦回,缠绕。 13 既说明作者对老家的感情深,又为下文写梦作准备;曲折变化,引人人胜;对老家思念之切;回老家 14顺叙;两次回老家的情况;一是与女人不睦,二是“文革”导致故园荒废;拓展了文章的宽度,增加了对老屋思恋的程度。 15给青年作家写信、给支书回信;作者对故乡的人和物的感情之深。 16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