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主旨。 2、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体味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主旨。2、多角度阅读理解。教学准备:1、让学生以“我经历的一次挫折(困难) ”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写出处理方法和经验教训。2、预习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教学安排与过程: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复述故事,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主旨。一、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既然是“脱险” ,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
2、又怎样能脱险呢?时隔 57年,65 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经历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一连串问题走进“险境”吧! 二、整体感知全文,扫清文字障碍,复述故事情节。 1、快速阅读,限时 3分钟。 “快读法”(教师提出速读技巧“固定程序阅读法”即题 教学,提高目、作者、主要内容、重要事实等,注意故事发生的时 了阅读效率。间、地点、相关人物及数字) 。2、复述故事情节。要求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明。可提问 2-3个学生进行比较。 “讲一讲,3、评讲复述优劣,可由学生来评议。 议一议”既复述不是机械的背诵,也不是简单的概括,而是要 锻炼了学生求把故事情节的大致发展过程叙述出来,可结合课文, 的口语表达用
3、自己的话表达 能力,又提4、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高了学生理 字的音形义的掌握:(参见课后“读一读,写一 解、概括、写” ) 。 归纳、辨析朗读。按“冒险”和“脱险”两部分,请两名学 能力。生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课文主旨的探究。(一)分六人小组讨论、合作,研究以下问题:1、结合末段“感悟” ,谈谈“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2、第段中“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经历的“经验” 自主、合是什么? 作探究的学3、为什么说“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 习方式,充于那最初的一步”? 分激发了学明确:在文中指“我”在父
4、亲的引导下,一步一 生的主动意步走下悬崖。更深层的含义是:在人生道 识和进取精路上,面对困难险阻,要学会把它化整为 神。零,一步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会战胜大 循序渐进地困难。 提出问题,面对困难,要有战胜它的勇气和信心。 使学生由浅因为总想着距离遥远,就会被巨大的困难 入深,由局吓倒,只有化整为零,才能不断进取最终 部到整体地胜利。 感知课文主(二)在分析研讨的基础上,理解本文主旨,悟出 要内容。生活哲理。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三)齐声朗读最后一段,体会。四、教师小结。第二课时多角度阅读
5、,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多种启示。1、畅所欲言: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教师点拨:回答这一问题要结合课文情节分析,要把握准人物的思想性格,要评价中肯、客观,要言之有理。 例如,父亲,是一个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好父亲, 多角度的阅教子有方,让孩子经受了一次历练,增长了勇气和经验,读,意在培他的指导与鼓励,使孱弱的孩子获得了信心,变得勇敢 养学生探究坚强。 性及创造性再如“我” ,通过一次难忘的遇险冒险经历,明白了 阅读能力,深刻的道理,在父亲的引导下,战胜了恐惧,排除万难,使学生在主冷静地走向成功。 动积极的思2、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 维和情感活学,将怎么办? 动中,加深此题属开放性题,只要有道理即可。 理想和体验3、假如你是“我” ,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有所感悟思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大胆设想,训练创新思维能 考,获得思力。 想启迪,享4、教师总结。 受审美乐趣。5、布置作业:以面对困难为题写 300字左右的小短文,谈感受。背诵最后一段。评析:本教案设计紧紧扣住新课程中的“教学建议” ,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 程以“速读、精读、浏览”为线索,教师对阅读方法加以 适当指导,使学生读有所得。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 出,点面结合,问题设置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很好地完成 了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