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5《《论语》十则》(16)(课时2)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342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论语》十则》(16)(课时2)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5《《论语》十则》(16)(课时2)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页 1 第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背诵前六则或前四则,讲大意,说体会。二、研习新课1学生自习后四则。2查字典、词典,弄清下列词儿的读音:诲、逝、好、夫。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四个词儿的读音和意义。诲 hu 教导 教诲逝 sh 流过 过去好 h4o 爱好夫 f& 吧,语气助词。三、自读,翻译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知道它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孔子说:“知道这个的不及爱好这个的,爱好这个的不及以这个为快乐的。 ”孔子在河流上说:“流过去的东西也许像这个水吧,日夜不停止。 ”孔子说:“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吃饭,通宵不睡觉,因为在思考。但没有效果,不如学习呀。 ”四、讨论重点内

2、容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什么是真知?明确:强不知以为知,不是严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讳疾忌医,也是自我欺骗,很多人因此造成损失,乃至形成恶果。我们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知之” 不如“ 好之”,“好之”不如“ 乐之”,这是为什么?你有这种体会么?明确:这是学习心理的三个阶段:“知之”只是一般的“知” ,并未养成强烈的欲望,未必能坚持学习,取得效果;“好之” 便大有主动性,便有了感情和兴趣,便不以为苦;“乐之” 则以此为乐,刻意追求,亦即由爱好成为志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达到最终目的不可,这才是学习生活上非智力因素的最高境界。页 2 第(同学们可以谈谈自己在学习上处于

3、哪种境界,如何努力;也可以谈谈别人。厌学是学习的大敌。)3看到流水就发出感叹,为什么?明确:一方面,宇宙万物是时时刻刻毫无休止地运动发展,在催人奋发;另一方面,流水一去不复返犹如人的年岁,应当及时努力,创造业绩。(这种警句格言应当念念不忘。)4为什么“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明确:实践才能出真知。书本知识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但是,单单学习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这里说的学习,既指社会实践,也指书本知识,当然,对待书本知识也要具体分析,不能照单全收。五、练习1学生背诵课文并抄写。2积累以下词语:诲 逝 昼 寝 是 为 夫 尝3就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写一篇短文(2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