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 教案莫怀戚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亲情,体味浓浓的情意。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二)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浓浓的亲情。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3、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二)教学难点: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教法、学法:1、 朗读法2、 点拨法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2、导语: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顿生良多感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 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
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 、 大律师现实录 、长篇小说经典关系 、 透支时代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要求:1.注意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二)播放朗读伴奏,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检查:1、生字词:Error!芽;Error!时; Error!Error!;Error!过;分Error!;水波Error!粼。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反馈,教师适当点拨。 )3、你羡慕散步中的这一家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以“我羡慕这一家,因为这一家有一个 的 ”的句式说话。四、跳读课文,揣摩语言:1、教
4、师:从哪些语言能看出人物的性格?请找出来,朗读并简要分析。引导学生以“从 一句可以看出 (人)的性格”说话。2、你认为一家人散步过程中的哪些细节最能打动人心?为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1. 精读课文,欣赏语言:1、揣摩语言的含蓄美。 既然母亲、儿子都轻,为什么我和妻子还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点拨:责任重大,因为母亲经不起折腾,儿子容不得闪失。 )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点拨:是亲情和责任撑起了整个家庭,也撑起了整个世界。只有责任感代代相传,世界才会被扛起来。 )1.揣摩语言的对称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点拨:将两个句子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衬,形式上有对称之美,内容上也富有情趣。)2.体味景物的烘托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点拨: 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
6、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4、品味人物的构图美。“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品读,想象:如果是直线走、并排走、牵手走、搀扶走,会有这种艺术感染力吗?(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六、再读课文,思维创新:1、多角度命题。教师: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点拨: 以人物拟题:三代人,母子情; 以地点拟题:走在乡间小路上; 以主题拟题:真爱,真情,骨肉亲情; 以文章意味深长的句子拟题:责任,背上的世界;1 设想改变情节。教师:如果依奶奶的意见走大路,不是
7、更能够表现孙子的孝顺吗?(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七、拓展延伸:1、欣赏并仔细观察课件出示的四幅图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3、议一议:设想晚饭后,全家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戏曲,爸爸妈妈爱看电视剧,你爱看动画片,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做?八、课堂小结:学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应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更稳定、更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九、布置作业:1、抒写亲情:用一句(段)话写写对亲情的感受。示例:亲情是深夜里妈妈为我盖好滑落的棉被,亲
8、情是午饭时妈妈给奶奶盛来喷香的饭菜,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2、真诚行动:回家为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散步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 ,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感受亲情。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
9、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等,让学生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散步以小见大莫怀戚“我”母亲妻子儿子亲情和方式运用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作为炎黄子孙的我,同时肩负着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等多重身份。我认为应该在教会孩子们听、说、读、写等学习方法外,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付出爱心,学会去承担责任。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担,中华这个大家庭才会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