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1 空城计 教案 语文版七上 (13).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187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 空城计 教案 语文版七上 (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1 空城计 教案 语文版七上 (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1 空城计 教案 语文版七上 (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空城计素质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孔明的“三笑”的他的“空城计”得以施行成功的重要原因。2难点: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课时划分 2 课时指导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遁(dun) 隐匿(ni) 骇然( hai) 笑容可掬(ju )抚掌(fu) 纶巾(guan) 鹤氅(chang) 懿(yi )2.解释下列词语: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旁若无人:

2、不把旁人放在眼里。莫非:莫不是,大概。表推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会唱里面的主题歌吗?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今天就一起学习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空城计”二、研习课文1简介三国演义以及第 95 回梗概,空城计选自第 95 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描述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陇西的故事。魏军先得街亭,占列柳城,势如破竹,进而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临西城下,而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伍百名士兵,诸葛亮设空城计,使蜀军转危为安。2分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发展情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兵临西城 第二阶段(

3、2):临危施计第三阶段(3、4)司马中计 第四阶段(5、6)孔明释计3抓住课文故事情节发展的这四个阶段,请同学复述故事。4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文中描写诸葛亮写到他的几次笑,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描写诸葛亮笑的词语。明确: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5诸葛亮的这“三笑”有什么不同?第一次的笑是为了迷惑敌人,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是一种假笑。第二次的笑是见魏军远去后无比高兴的笑,是胜利的笑,也是庆幸的笑。第三次的笑是对司马懿多疑愚蠢的嘲笑,也是对自己感到自豪的笑。6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说说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处乱不惊,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胜人一筹三、课堂小结课文节选部分描写

4、诸葛亮,主要运用了外貌、神态和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取胜。对于这种人物形象的描写要多多学习。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分析品味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接着分析口味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二、研习课文1分组讨论司马懿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要抓住小说的具体语句来分析品味。明确:(1)疑心病重,主观武断自认为孔明“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他一不观察,二不试探,就认定孔明有伏兵,而率兵速退,这是非常自负而草率的。(2)老谋深算,马失前蹄他对孔明一向都有了解和研究,他的推算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是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诸葛亮,结果中了孔明的计谋,聪明反被聪明误。2结

5、合课文思考,司马懿输在哪里?诸葛亮赢在哪里?司马懿输在思维方法上,他用老眼光看待诸葛亮,不知变通,他只看平生,不看眼前。诸葛亮胜在他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性格和儒雅的风度上,更胜在他的智慧上。3作者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一段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二段大兵压境的环境描写与诸葛亮气定神闲的操琴,突出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气度。第四段司马氏父子的对比,第五段诸葛亮的与众不同。第六段孔明的高见,突出诸葛亮的超人智慧。板书设计诸葛亮 对比 衬托 司马懿性 格镇定自若 疑心病重 临危不惧 赢 输 主观武断足智多谋 老谋深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