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单元 纸船教案 纸船教学案例 目标思路: 1、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能总结搜集方法。 2、在音乐辅助下,捕捉诗歌的感情基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 3、在反复诵读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味本诗对母爱的深情讴歌和诗歌的语言之美。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深入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 教学设计: 预习内容:1、准备一张彩色的纸。 2、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 案例: 反思: 步骤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课前让大家准备了一张彩色的纸,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用这张纸来叠一艘小船,看谁最心灵手巧。 学生活动:叠纸船。 欣赏学生的手工作品。 教师活动: 叠纸船是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的
2、一种游戏。叠好了之后,你们都会怎么做呢?为什么把纸船放到水里?我们怀着童年最朦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纸船能将它们实现。诗人冰心也叠了一艘艘洁白的小纸船,希望它们载着一个女儿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这首讴歌母爱的诗篇纸船。 情景激趣,自然导入,在教学之初就要“创设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 步骤二:资料交流 教师活动: 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冰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并请你说说你的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到的。(提示学生:在交流时应当选择你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宣读,可包括冰心的
3、生平、性格、作品、风格等内容。) 学生活动: 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读介绍,相互补充交流完整,并介绍自己收集的途径。 教师活动: 同学们找到的资料都很有价值。通过这个环节你们能不能归纳一下收集资料一般有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一般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调查询问、平时有意识积累等方法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教师活动: 今天我们是利用这些方法找到了关于作者的资料,以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广的信息。 查找资料是新课程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也是体现新课程“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4、真正实现“大语文”观和现代教育信息化、能力化的一条途径。 步骤三:朗读感悟 教师活动: 记得台湾女诗人张秀亚在诗与我一文中曾经这样写到:“诗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迹,而是记录着弥漫于天地间的一种情绪。”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 品读一下弥漫于纸船这首诗中的情绪。 2学生活动: 一读诗歌第一次集体轻声朗读;第二次在巴哈布蓝登堡舞曲(音乐特点:欢快跳跃)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第三次在马斯奈沉思曲(音乐特点:感伤舒缓)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 谈自己在三种不同情境下进行朗读的感受。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认为第三种情境比较适合纸船这首诗歌的意境。这首诗歌的整体氛 围是抒情的,节奏是舒缓的。 教师
5、活动: 马斯奈沉思曲是老师选择的背景音乐,我想每个同学自己心目中一定会有更适合这首诗歌的音乐。诗歌诗歌,一首好诗其实本身就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歌曲。在适合的音乐伴奏下我们更能捕捉到诗歌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配乐朗读不失为一种读诗的好方法。 教师活动: 对诗歌有了整体感知之后,我们能否来说说作者通过这首抒情小诗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作者通过叠纸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深切的思念。 教师活动: 你认为诗 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母亲的这种感情?请你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试着读出其中的感情。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 然后阐述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朗读(教师
6、点拨:这些词语或句子表达作者的感情特别强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运用朗读的技巧,把它们读成重音)。 在深入探讨了诗歌的感情之后,学生第二次集体朗读诗歌。 教师活动: 这次朗读大家与第一次集体朗读比较一下,有没有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学生活 动:各抒己见,对两次朗读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 可见诗歌的感情就是诗歌的灵魂,要深入读懂读好一首诗歌光有适合的背景音乐 和熟练的朗读技巧还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诗歌内在的情感。 学生活动:小型诗歌朗诵会。 有自信有勇气的同学到讲台前来,配合背景音乐用话筒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在座同学是评委,对朗诵者进行点评。 听了同学们的范读之后,听一听 著名朗诵家丁建华朗诵
7、的纸船。 谈一谈你觉得她哪些地方朗诵得比我们好,值得我们模仿? 配乐第三次集体朗读。 教师活动: 诗歌要用心灵来品读。不仅品其凝练的语言,更品其内在的情感。 诗歌的阅读本身就是非常感兴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品读诗歌的浓浓氛围呢?我想音乐是极好的辅助背景,她本身就是一种最适合抒发情感的环境语言。所以第一次设计了没有背景的集体轻声朗读,是为了达到初次感知并与以下的两次集体朗读形成对比的目的;第二、第三次先后选择了欢快与舒缓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并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品味,重在突出学生的个人感悟。通过三次朗读,诗歌带给你的第一感觉已经伴随着音乐走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学生很自然会感悟到诗歌的情感基
8、调,并一以贯之在整个阅读中。设计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学生自我感悟”(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理念。同时 点明配乐朗读诗歌的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一再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为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只是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四人小组讨论3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使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 “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9、朗读”(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在朗读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名家示范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请学生自己进行点评,对学生自身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机会,不仅培养了朗读能力,同时也得到了一次口头表达的训练。 步骤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冰心叠了一只只的小纸船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带去女儿的一片爱和思念。我们同学今天也叠了一艘艘的小纸船,你最想把你亲手叠的这只纸船送给谁呢?纸船又寄托着你怎样的期盼、梦想、祝福? 学生活动: 在背景音乐钢琴曲致爱丽丝的伴奏下,畅述自己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
10、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个环节既是对语文人文性的一种体现,又在结构上使课堂呈现出首尾呼应的整体感,并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要让语文成为真实的语文。 步骤五:研讨练习 这首诗歌借助纸船这一具体的形象抒 发了对母亲的爱。你能否也用这种
11、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某种感情? 目标思路: 1、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能总结搜集方法。 2、在音乐辅助下,捕捉诗歌的感情基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 3、在反复诵读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味本诗对母爱的深情讴歌和诗歌的语言之美。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深入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 教学设计: 预习内容:1、准备一张彩色的纸。 2、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 案例: 反思: 步骤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课前让大家准备了一张彩色的纸,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用这张纸来叠一艘小船,看谁最心灵手巧。 学生活动:叠纸船。 欣赏学生的手工作品。 教师活动: 叠纸船是我们小时候很喜欢
12、的一种游戏。叠好了之后,你们都会怎么做呢?为什么把纸船放到水里?我们怀着童年最朦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纸船能将它们实现。诗人冰心也叠了一艘艘洁白的小纸船,希望它们载着一个女儿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这首讴歌母爱的诗篇纸船。 情景激趣,自然导入,在教学之初就要“创设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4步骤二:资料交流 教师活动: 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冰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并请你说说你的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到的。(提示学生:在交流时应当选择你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宣读,可包括冰心
13、的生平、性格、作品、风格等内容。) 学生活动: 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读介绍,相互补充交流完整,并介绍自己收集的途径。 教师活动: 同学们找到的资料都很有价值。通过这个环节你们能不能 归纳一下收集资料一般有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一般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调查询问、平时有意识积累等方法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教师活动: 今天我们是利用这些方法找到了关于作者的资料,以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广的信息。 查找资料是新课程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也是体现新课程“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拓宽语文学习领
14、域,真正实现“大语文”观和现代教育信息化、能力化的一条途径。 步骤三:朗读感悟 教师活动: 记得台湾女诗人张秀亚在诗与我一文中曾经这样写到:“诗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迹,而是记录着弥漫于天地间的一种情绪。”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品读一下弥漫于纸船这首诗中的情绪。 学生活动: 一读诗歌第一次集体轻声朗读;第二次在巴哈布蓝登堡舞曲(音乐特 点:欢快跳跃)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第三次在马斯奈沉思曲(音乐特点:感伤舒缓)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 谈自己在三种不同情境下进行朗读的感受。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认为第三种情境比较适合纸船这首诗歌的意境。这首诗歌的整体氛围是抒情的,节奏是舒缓的。 教师
15、活动: 马斯奈沉思曲是老师选择的背 景音乐,我想每个同学自己心目中一定会有更适合这首诗歌的音乐。诗歌诗歌,一首好诗其实本身就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歌曲。在适合的音乐伴奏下我们更能捕捉到诗歌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配乐朗读不失为一种读诗的好方法。 教师活动: 对诗歌有了整体感知之后,我们能否来说说作者通过这首抒情小诗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作者通过叠纸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深切的思念。 教师活动: 你认为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母亲的这种感情?请你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试着读出其中的感情。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 然后阐述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朗读(教师
16、点拨:这些词语诗歌的阅读本身就是非常感兴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品读诗歌的浓浓氛围呢?我想音乐是极好的辅助背景,她本身就是一种最适合抒发情感的环境语言。所以第一次设计了没有背景的集体轻声朗读,是为了达到初次感知并与以下的两次集体朗读形成对比的目的;第二、第三次先后选择了欢快与舒缓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并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品味,重在突出学生的个人感悟。通过三次朗读,诗歌带给你的第一感觉已经伴随着音乐走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学生很自然会感悟到诗歌的情感基调,并一以贯之在整个阅读中。设计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学生自我感悟”(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理念。同时点明配乐朗读诗歌的学法指导。语文
17、课程标准中也一再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为了体现5或句子表达作者的感情特别强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运用朗读的技巧,把它们读成重音)。 在深入探讨了诗歌的感情之后,学生第二次集体朗读诗歌。教师活动: 这次朗读大家与第一次集体朗读比较一下,有没有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对两次朗读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 可见诗歌的感情就是诗歌的灵魂,要深入读懂读好一首诗歌光有适合的背景音乐 和熟练的朗读技巧还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诗歌内在的情感。 学生活动:小型诗歌朗诵会。 有自信有勇气的同学到讲台前来,配合背景音乐用话筒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18、。 在座同学是评委,对朗诵者进行点评。 听了同学们的范读之后,听一听 著名朗诵家丁建华朗诵的纸船。 谈一谈你觉得她哪些地方朗诵得比我们好,值得我们模仿?配乐第三次集体朗读。 教师活动: 诗歌要用心灵来品读。不仅品其凝练的语言,更品其内在的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只是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四人小组讨论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使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课 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 “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19、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在朗读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名家示范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请学生自己进行点评,对学生自身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机会,不仅培养了朗读能力,同时也得到了一次口头表达的训练。 步骤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冰心叠了一只只的小纸船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带去女儿的一片爱和思念。我们同学今天也叠了一艘艘的小纸船,你最想把你亲手叠的这只纸船送给谁呢?纸船又寄托着你怎样的期盼、梦想、祝福? 学生活动: 在背景音乐钢琴曲致爱丽丝的伴奏下,畅述自己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高尚 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
20、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个环节既是对语文人文性的一种体现,又在结构上使课堂呈现出首尾呼应的整体感,并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 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必6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 习语文,要让语文成为真实的语文。 步骤五:研讨练习 这首诗歌借助纸船这一具体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爱。你能否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某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