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页 1 第风筝三维目标新教案鲁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鲁迅及本文的主题思想。 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学习作者善于解剖自己、勇于自省的可贵精神。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体验痛苦自责的心理活动过程,明白只有科学思想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见到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感到“惊异和悲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37 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是一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今天学习他的风筝。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
2、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检查预习 注意下列各字的读音 丫杈 ch 憔悴 qiocu 模样 m 嫌恶 xin w 可鄙 b 什物 sh 惊惶 hung 瑟缩 s 惩罚 chng 虐杀 n 宽恕 sh 苦心孤诣 y 堕 du 蜈蚣 wgng 伶仃 lngdng 嫌 xin 嫌恶 怒 n 愤怒 堕 du 堕落 赚 zhun 赚钱 恕 sh 宽恕 坠 zhu 下坠 诀 ju 诀别 决 ju 决定 抉 ju 抉择 三、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四、研读课
3、文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 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2.细读课文 12 段,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
4、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五、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 ,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页 2 第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 38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
5、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一)细读课文 34 段,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134 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二)细读课文 58 段,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3.弟弟全然忘却,作者
6、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 (三)细读课文 912 段,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
7、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三、小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四、课堂练习 课文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五、板书设计: 风 筝 精神的虐杀 补过的方法 少年的胡涂 全然的忘却 内心的沉重 页 3 第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