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 页 期行一、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古代 集,分 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 。作者 ,南朝宋 家,彭城人。2、期行选自 ,乘船选自 。这两篇体裁都是 。二、结合课下注释学习:1、重要词语解释:期日中:期( )日中( ) 则是无信:则( )相委而去:委( )下车引之:引( ) 元方入门不顾:顾( )2(1)古今异义词:去后乃至(去:古义: 。今义 。)(2)通假字:尊君在不(“ ”通“ ”,读“ ”。)3、翻译下列句子:(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三、按要求回答:1、期行中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是 2、陈元方
2、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是 (1.2 题用课文原句回答)3、用一句话概括期行的主要内容。4、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6、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乘船一、1、重要词语解释:第 2 页 共 3 页 辄( ) 幸( ) 尚( ) 可( ) 贼( )舍( )纳( ) 托( ) 宁( ) 邪( ) 拯( )2、一词多义:何为不可(为: 。) 正为此耳(为: 。)3、古今异义词:宁可以急相弃邪(可以:古义: 。今义 )后贼追至(贼:古义: 。今义 )本所以疑(所以:古义: 。今义 )(5)特殊句式。倒装句:何为不可(
3、 前置句) 相弃邪( 前置句。)省略句: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 ”。)3、翻译下列句子:(1)歆辄难之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3)宁可以急相弃邪?五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刘义庆是宋文学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过中不至(过: ) 去后乃至(乃: 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元方入门不顾(顾: ) (6)歆辄难之(辄: )(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 (8)王欲舍所携人(舍: )(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10)既已纳其自托(托: )3、我的疑惑、我的收获:第 3 页 共 3 页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参考答案一、
4、1、笔记小说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刘义庆 文学2、世说新语方正 世说新语德行 短篇小说二、略三、1、期日中。过中不至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四、1、本文叙述陈元方反驳友人无信无礼而致友人理屈词穷、十分惭愧的故事。 2、期行告诉我们诚信是立世之本,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3、认为失礼:在友人表示惭愧的时候仍是“入门不顾”,显得不够礼貌。认为不失礼:当时陈家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陈元方也知道维护家门的荣誉,友人骂自己的父亲,他自然不能原谅他。4、略乘船【自主先学】一、略。二、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三、1、有人想搭
5、船,王朗轻率答应,当贼人追来时,他又欲舍所携人,反映了王朗轻诺寡信,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华歆在那人想搭船时,有不纳之意,“后贼人追至”时却救人救到底,反映了华歆考虑问题全面,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到底的精神,华优王劣。2、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四、略【课堂小测】1、世说新语是 古代笔记小说 集,主要记述了 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刘义庆是 南朝 宋文学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过中不至(过: 超过,过了 ) 去后乃至(乃: 才 去: 离开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丢下、抛弃)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元方入门不顾(顾: 回头看 ) 歆辄难之(辄: 当即)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幸而、恰巧 ) 王欲舍所携人(舍: 扔掉、抛弃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的原因 )既已纳其自托(托: 请托、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