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 苏教版七上 (3).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49352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 苏教版七上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 苏教版七上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 苏教版七上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 苏教版七上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 苏教版七上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三岁的际遇学习目标 1、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准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这是一位十六岁的北大学生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90 周年而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回顾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对北大的感受和理解,重点描述了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自己哪几个年龄段、选取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回答后师总结:文章用空行隔开为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先写了自己的七岁的梦想,十岁的信心、十三岁的际遇、十六岁的回顾,接着回忆介绍了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最后一再表示要作

2、“不系之舟”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告慰北大。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依恋和感动,同时也表达了渴望取得更大成绩来回报北大的愿望和深情。 ) 要点精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题解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2、一些非常见的字词 尘缘(yun):尘世的缘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社会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 涉足(sh):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chngyng):安闲自在地步行。 犀利(x):(

3、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安恬(tin):安详恬静。 撷取(xi) :摘下,取下。 沉淀(din):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X):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一、过程与方法 1课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 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 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

4、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2第二部分中哪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后来作者分别赞美了哪些人以及他们的特点? 明确:“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 写同学对知识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气,横溢的才华,敏锐的思想;写老师的治学,为人,育才;写“我”两年来的充实时光。 3本文结构自由,内容纷杂,主旨含蓄,众多内容是靠什么统领于一体的? (分析 本题旨在要求学生梳理全文的线索,可结合文章结构的分析来思考。 ) 明确:作者对北大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是统领全文所有内容的一条感情线索。 5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意? 在学生充

5、分发言,讨论并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情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这个句子的内涵。 分析: 这是文中一个精彩的比喻。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不仅写出了北大的丰富,也写出了北大精神与学术的流动;把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 ,把北大的老师比作“舵手与船工” ,不但承接“河流”之喻,而且富有意蕴。 (答案:从大建校到现在,再到未来,不管

6、外界如何变化,北大莘莘学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永不停息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 ) 2:在第三部分课文中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情感?(仔细体味) 明确:把自己比作“不系之舟”的意思是:作者是不会像永远靠在避风港湾的小船一样,而是要积极的驶向大海,去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比喻坚定无悔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进取的雄心和建功立业,报答母校的情怀。 3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课程资源 作者简介: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地家长的引导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

7、,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 ,后来,又学写作,并地初中时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 年,十三岁时,地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 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接下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1987 年) ,也就是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90 周年写的。 背景材料: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为此,80 年代部分名牌大学,如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教学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破格招收品学兼优、有超常自学能力的少年大学生以加快人才培养,所以 13 岁的田晓菲有幸于 1984 年进入北京大学少年班学习。

8、相关田晓菲的童年生活还可读田晓菲的童年琐忆来了解。 学法指导 1在田晓菲的身上,展现了当代学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风貌;学生可联系自己,找出自己的差距,端正学习态度,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为建设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学习时应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主。学生可以先默读一遍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同时将生疏词语和需要积累的好词画出来,然后自己查字典解释这些词语,最好抄在本子上作为积累。第二遍应出声朗读全文,注意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最后可通过跳读,搞清文章结构线索,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完成课后训练习题。本文词汇丰富,一些词语学生较为生疏,可让学生做一个词语卡片或词汇收集本,使学生养成积累词汇的好

9、习惯,以期逐渐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2要回答要点精析|过程与方法 |第三题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细读一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归纳整理。 写作口语 课文为什么以大量篇幅回忆自己对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的感受?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对自己所在学校的认识和感受。 分析 : 本题旨在启发同学们思考散文选材的一般特点和技巧。北大,是知识和学术的北大,图书馆是知识的象征,对作者的触动和影响也最深,故重笔写图书馆,作者对北大特有的感情,也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人是北大的主体和灵魂,作者写老师和同学,实是写北大的精神。在对北大人的描绘中,作者对北大的“惊奇、喜悦、感动”

10、之情,再次得到具体的抒发。学生自由发言,不作明确要求。 妙题妙解 1、十岁时的小事表现什么含义?文中哪一句话提示了答案? 答:表现“我”对考上北大的信心。第 3 段“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 ” 2、第四段中“她”指谁?这里人称变换有什么好处?(巧妙的写法) 答:“她”就是作者,即“我” 。变换人称可以突破“我”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时间由北大一下子挪到两年前,把空间由“三十五楼下”移到了“结冰的湖面上” ,写“我”在两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这样写使文章变化多姿,行文活泼。 3、 文以“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小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作结,有什么作用? 明确:

11、流露了“我”对“湖光塔影”的无限依恋之情,与七岁时所见照片中的“湖光塔影”相映生辉。首尾遥相呼应,意味深长。 (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上回答) 评价方法 随堂测试 一、给加点字注音 穹隆 呜咽 涉足 倘佯 絮语 犀利 凝重 安恬 撷取 惆怅 沉淀 白驹过隙 绅士风度 二、抄写出课文中运用下列词语的例句,并用这些词语自己各造一个句子(不能跟课文的例句一样) 。 1)倘徉 例句_ 造句_ _ 2)白驹过隙 例句 造句_ _ 三、用课文中的词或句子填空。 1) 我渴望生活,渴望 ,渴望 。 2)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 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 ,学生特有的 ,言谈的 与 ,精

12、神壮态的 。 四、本文作者 ,本文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周年而作的,当时她年仅 岁。 巩固拓展 一、 9 段中“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运用了什么修辞?语序能否颠倒?说明理由。 二、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 90 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它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三、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 四阅读下

13、面这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们赞美金刚石,常常偏重于_(u)歌它那眩目的光泽,我赞美金刚石,单单认准了它的“硬” 。 不是吗?你看,正是因为它硬,常常用作高级研磨切割材料;也是因为它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刚石就更大有用武之地了,许多尖端科学向它伸出了乞求的手。据目前所知,金刚石已被用作原子能工业上的高温半导体器件和散热片。可以预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 我赞美金刚石的硬,因为它能借喻革命者一种品质不向任何艰难险阻低头的品质。因为它耐磨、耐高温,把它制成钻头,钻透钢、岩石等类坚硬材料,要比碳钢钻头、合金钢钻头强许多倍。在它面前,任何坚硬的东西都得低头让路

14、。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志具有金刚钻精神。敌人的碉堡不是很坚固吗?董存瑞能够舍身把它炸掉。敌人的机关枪不是很强大吗?黄继光敢于用胸口把它堵住。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不是许多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吗?陈景润敢于向它宣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不正是金刚钻精神的体现吗? 我赞美金刚石,还因为它那“硬”的来历能告诉人们一个很深的哲理:严酷的革命环境能够甲无数的革命英雄。金刚石是由一种为普通的元素碳组成的。只是因为它投身于高压高温的岩浆里,经过煅炼,才得以脱胎换骨, 改品易性,变得十分坚硬而光彩夺目,并因此而在大有作为。 我赞美金刚石,还因为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我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0 亿人

15、民确实要有一种“硬”的精神,要不畏强暴,不险畏阻,勇往直前, “硬”着头皮,大干“四化” 。 愿金刚石光彩更加_(xun)丽,愿金刚石精神永放光华! 1给下面词语的加点(加线)字注音。 眩( )目 乞( )求 2按照注音在文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字是( ) 。 _(u)歌 _(xun)丽 3在第段甲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是( ) 。 A造成 B成就 C锻炼 D造就 4第段的“用武之地”在文中准确意思是( ) 。 A使用武力的地方 B用兵之处 C显示价值之处 D发挥作用的地方 5第段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及”在文中的意思是( ) 。 A达到 B得到 C赶上 D等到 6 “在它面前,任何坚硬的东西都得低头

16、让路”一句中, “任何”一词可以删去 吗?为什么? 7下面所列的修辞的方法都出现在第段的一项是( ) 。 A反复、比喻 B排比、反问 C反问、夸张 D反复、排比 8划分本段落,正确的一种是( ) 。 A B C D 9这篇文章的体裁属于( ) 。 A写景叙事的记叙文 B介绍事物的说明文 C托物言志的散文 D阐述道理的议论文 明确:一、排比。语序不能颠倒。这个排比展示了“我”的成长与成熟,表达了“我”对自己进步的喜悦,对北大的感激之情。思想的成熟过程是不能颠倒顺序的。 二比喻。作者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波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和船工,形象生动地形容了北大老师们对学生们的教育和培养,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感动之情。 三、略 四、1、xun q 2讴 绚 3D 4D 5A 6不能 它强调毫无例外,突出金刚石的硬 7B 8D 9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