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年纪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正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对于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必须建立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之上。同时他们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对称的感性材料,对于对称的基本性质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用生活中常见的大量的对称图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丰富的认知经验,以便更好地建立对称的概念。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三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二课时,在课本的第 68 页。本课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
2、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本课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事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以及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从而去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物体给人的那种匀称、均衡的美。为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对称现象,了解对称的一些简单特点;认识对称轴,会利用对称的性质完成对称图形的摆和拼。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习惯。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引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 使学生认识对称现象,了解对称的一些
3、简单特点;2、 使学生认识对称轴,会利用对称的性质完成对称图形的摆和拼。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会利用对称的性质完成对称图形的摆和拼。二、教法设计。为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理念下的创新、开放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我运用以下几种教法:1、 拼图游戏引人激趣,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儿童喜欢游戏活动和乐于助人的心理,以拼图游戏引入,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感受事物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2、 渗透“模仿展示”学习策略。新课标
4、指出, “课程是学生习得经验” , “是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因此我注重了“模仿展示”学习策略的渗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模仿,使其积累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而形成“经验” ,并通过“展示”活动,检验自己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初步体验“展示”的乐趣。如:在制作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模仿与展示,既使学生得到了制作对称图形的经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 把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采用尝试教学法。“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悟数学”是现代数学课堂的教育新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历、感悟、理解深化、反思、形成技能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
5、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寻找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时,我选择了尝试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的辩论、尝试和对比,最终靠自己去发现正确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 4、 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寓教于乐的情境教学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眼、动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如:在学生认识了对称现象之后,我特意安排了一段关于对称现象的影片欣赏,让学生在优美音乐中感受身边对称物体的美,既为学生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又使学生从对称这一角度认识了我们的世界。5、 练习形式多样。巩固练习既注重基础,又抓好学生能力的培
6、养,使学生多种方式感受新知,巩固新知,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三、学法设计新课标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教学目标,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辩论和尝试等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3、 尝试“模仿展示”的学习方法,初步建立“模仿展示”的意识,并体验“展示”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程序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思想。一节好课如行云流水,情景创设重在激趣,探究新知力求自主、创新,巩固发展启智培能。为此,对本节课的
7、主要教学过程,我作如下设计:(一) 第一个环节 情景创设 游戏激趣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蝴蝶、蜻蜓、树叶的一半,让学生从形状不同的几幅图形中找出它们的另一半。使学生在找和拼的游戏活动中感受到蝴蝶、蜻蜓、树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左右两半形状完全一样。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做为创设情景的依据,选取蝴蝶、蜻蜓、树叶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对称现象的昆虫和植物作为素材。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乐于助人品质去帮助小蝴蝶、小蜻蜓和小树叶。从而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蝴蝶、蜻蜓、树叶的共同特点,即左右两半形状一样。问题:为什么形状不一样的就不能拼了呢?设计意图:此问
8、题的提出主要是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把活动中对蝴蝶、蜻蜓、树叶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为下一步认识对称现象做好知识与情感方面的准备。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此环节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认识对称现象;第二层次是制作对称图形;第三层次是找、画对称轴。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学第一层次时,首先利用课件演示蝴蝶、蜻蜓和树叶的对折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对折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感受什么是对折,以及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对称现象。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对折和对称这两个关键词语。问题(1) 、蝴蝶、蜻蜓和小树叶刚才都做了一个什么动作?(2) 、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老师小结:这种现象就是我们
9、今天要认识的对称。同时板书课题:“对称”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是本课重难点的突破口,使学生对对折动作和对称现象的直观感受转化为数学理论。最后请几位同学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给大家演示一下对折。设计意图:此活动渗透了“模仿展示”的学习策略,使学生通过对对折过程的模仿与展示,直观感性的认识到“对折” 、 “对称”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教学重点。2、教学第二个层次:制作对称图形(1)欣赏与感悟首先,我安排了一段关于对称现象的影片欣赏,其中有建筑、飞机、汽车、脸谱、图案等,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去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感受其中的美。设计意图:用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用美丽的动画图片欣赏加深学生对
10、对称现象的认识,更为下一步的制作拓宽学生的思路。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身边的对称物体。 ,使学生发现对称现象其实离我们很近.。(2)学生尝试制作。首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打算怎样制作呢?可能会出现两种想法:一种是在纸上随便剪;另一种是先对折后再剪。抓住这个时机组织学生对这两种想法的可行性进行辩论。设计意图:通过辩论的形式整理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尝试制作。 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作品:一种是 对称的,一种是不对称的。将这两种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析不对称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对折是制作对称图形的关键。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的是尝试教学法,让学生通
11、过尝试、对比去发现正确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方法的探索、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3)学生创造性的制作。首先,老师展示自己剪好的几幅作品,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剪,老师巡视帮助,并发现优秀作品,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4)学生点评展示在黑板上的作品。这一环节的设置渗透了“模仿展示”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观看了老师的几幅作品之后,进行创造性的模仿与展示,既熟练了制作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教学第三个层次:找、画对称轴。(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展示的这些对称图形,让学生发现折痕,通过折痕让学生认识对称轴。(2)老师用一张长方形纸片随意折一下。问:这条折痕也是对称轴
12、吗?设计意图:通过对这条折痕的判断,来加深学生对对称轴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对只有折后让左右两半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对称轴。(3)老师示范画对称轴。并板书:“对称轴”三个字。(4)让学生在自己剪出的对称图形上画出对称轴。画完后,让学生相互评价一下画的对不对。本环节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判断、画这些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对称轴的理解与认识。(二) 第三个环节 巩固练习第一题:基础练习:书上 68 页做一做。第二题:让学生先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折一折,再画出对称轴。我把此题设计成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比一比谁找到的对称轴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在找圆的对称轴时发现规律。第三题: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对称图形,并说说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又是怎样摆的。设计意图:此题是一道能力训练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想象能力。第四题:让学生在钉子板上按对称轴围出另一半。此题是一道能力提高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