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用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4492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3.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案3 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这种句式常见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特殊句式,一般不单独设题,但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如果忽略了特殊句式,往往会在文意理解、句意把握、语句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导致失分。通常情况下,判断句、被动句等都会有鲜明的语言标志,比如判断句中“者”“也” “乃”“则”“非”等,被动句中的“于”“见”“受”“所”“被”等,抓住语言标志无疑是我们复习掌握这些句式的简便可行的方法;对于那些没有语言标志的句子,则应该通过上下文推断语意来作

2、出判断。,考点1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见文言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特例: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这种特例有三种形式。,限时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B.汝是大家子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客有吹洞箫者,解析:D “客有吹洞箫者”是定语后置句。,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非我也,兵也 D.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解析:B B项是肯定判断,ACD项都

3、是否定判断。,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译文: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译文: (4)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答案:(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2)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3)如今的形势是人家好像是切肉的刀和案板,我们是鱼肉。(4)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4.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翻译画线句子。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4、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1)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译文: (2)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译文:,解析:(1)句翻译时注意判断句的标志“者”“者也”和“行”“施”等实词;(2)句翻译时注意判断句的标志“则”“非也”和“陵” “摄”“训导”“移”等实词。 答案:(1)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2)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了的。,参考译文: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

5、的。所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爱则弟不恭敬,夫不仁义则妇不温顺。至于父虽慈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了的。,二、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限时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为天下笑者,何也 B.而君幸于赵王 C.以其无礼于晋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解析:C “以其无礼于晋”是倒装句。,2.下列句子中

6、,与其他三句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既自以心为形役,解析:A A项是“为所”表被动,BCD项都是“为”表被动。,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文:,答案:(1)(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2)这不正是当年周瑜围困曹操的地方吗? (3)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4)驻守边关的士兵起义,函谷关被刘邦攻占;项羽放

7、了一把大火(烧毁秦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4.导学号 87202004 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翻译画线句子。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译文: (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译文:,解析: (1)句翻译时注意被

8、动句的标志“见于”;(2)句翻译时注意被动句“前见贤而后获罪”。 答案:(1)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2)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参考译文: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罪行!”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

9、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三、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补+定+宾+补”。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限时训练,解析:C C项,为正常语序,没有倒装。 A项,定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D项,介词结构后置。,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10、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不吾知其亦已兮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解析:D 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答案: (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2)(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3)不明白句读,不能解答疑惑。(4)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译文: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 (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译文:,4.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翻译画线句子。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

11、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1)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

12、以厚礼。 译文: (2)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译文:,解析: (1)句翻译时注意定语后置“大臣用事者”、介词结构后置“申以厚礼”和“第”“无”“曲承颜色”;(2)句翻译时注意被动句“丰厚者进擢”和“之”“疏俭”。 答案:(1)对掌权的大臣,全力交往。宫中太监到自己家中,无论地位高低,(杨广)都屈己奉承,和颜对待,并多次以厚礼相赠。(2)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判罪。,参考译文:当初,皇上因为自己是诸侯王,按照次序不应当立为太子,常常掩饰真情,美化行为,以此获取虚名,暗中有夺取太子之位的打算。当时高祖非常信任

13、文献皇后,而皇后生性忌恨妃妾。皇太子杨勇内宫有很多宠爱的妃妾,因此失去皇后的喜爱。皇上当时的妃妾也生有孩子,但皇上都不抚养,表示不宠爱妃妾,以此向皇后讨好。对掌权的大臣,全力交往。宫中太监到自己家中,无论地位高低,(杨广)都屈己奉承,和颜对待,并多次以厚礼相赠。宫中婢仆到过隋炀帝家中的,无不称赞他仁义孝顺。他又常常私下进入宫中,与文献皇后密谋策划,杨素等人趁机陷害煽动,终于废黜了原太子,立杨广为太子。因为天下长期安宁,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那些邦国听命令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向天下的

14、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判罪。,四、省略句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不发生歧义,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这些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文言文中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参看下表:,限时训练,解析:D A项,介词宾语省略;B项,谓语省略;C项,介词省略;D项,为一

15、般句式。,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介词省略的一项是( ) A.见燕使者咸阳宫 B.今君乃亡赵走燕 C.狗吠深巷中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解析:D D项为“止”的宾语省略,ABC三项均为介词“于”省略。,1.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欲以击柱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D.商人重利轻别离,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译文: (3)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文: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译文:,答案:(1)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

16、等招募士卒和侦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3)不如借这个机会厚厚地礼遇他,让他归顺赵国。(4)追击逃走的败兵,(杀得)败军横尸百万,流淌的血水竟能使盾牌浮起来。,解析:翻译时注意“与坐堂上”的宾语“之”省略; “置莝豆其前”,省略介词“于”;“坐”,使动用法;“马”,名词作状语,像马一样。 答案: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4.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翻译画线句子。 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

17、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译文:,参考译文: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五、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

18、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限时训练,1.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句意相反的固定结构,用在谓语动词之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 例句: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译文:,答案:1.有用来的、没有用来的 我才能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因此不积累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2.有所、无所 这是两个句意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

19、为: 例句: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译文:,答案:2. 有的(人、物、事)、没有的(人、物、事) 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如今入了关,没有掠夺任何财物,也没有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3.如何、若何、奈何 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 例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20、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本纪) 译文: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译文:,答案: 3.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凭你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虞姬啊虞姬,对你怎么办?三老不回来,河伯(能)把他们怎么样呢?,4.何为、何以为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可译为 例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译文:,答案: 4.为什么(要)呢、怎么呢,

21、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5.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的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可译为 例句: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译文: 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译文:,答案: 5.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只看我的马头(行动)(只听从我的指挥)。 只听从弈秋的教导。,6.何之有 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反问语气。其中“何”是宾语, “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有”是谓语动词。可译为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22、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7.不亦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 例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译文:,答案: 6.有什么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 7.不是吗 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8.得无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 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 例句: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译文:,答案: 8.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

23、 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观赏景物时所发出的感叹,该不会没有差异吧?,9.无乃乎 表示测度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的语气是委婉的。句末“乎”可用“与(欤)”“耶”等语气词替换。可译为 同义结构还有“非乃乎”“不乃乎”等。 例句: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文: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答案: 9.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 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10.,抑 译为: 例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译文: 11.庸乎 译为: 例句:吾师道也,夫

24、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答案: 10.是,还是或,或者 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人事所决定的吗? 11.哪呢 我(是向他)学习道。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12.其乎(邪) 译为: 例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译文: 13.与其孰若(毋宁) 译为: 例句: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译文:,答案: 12.难道吗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3.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14.能无乎 译为: 例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译文: 15.(而)况乎

25、 译为: 例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译文:,答案: 14.怎么不呢 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15.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16.孰与(若)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 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 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与其”配合使用,译为 例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童区寄传) 译文:,答案: 16.与相比,谁(哪一样) 哪比得上 与其不如 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做两个人的童仆,

26、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的童仆?,17.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 例句: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 之事) 译文: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译文:,答案: 17.说的就是 叫作、称作 诗里面讲过:“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心。,18.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译文:,19.何如 (1)代词性固定结构。

27、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何如”“奚若”等。可译为:,译文:,答案: 18.的(人、事、物)是什么 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19.怎么样或比怎么样 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20.然则 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译文:,21.是以 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 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译文:,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答案: 20.既然这样,那么 这就是说入朝为官便担忧百姓,辞官隐居便担忧君主。既

28、然这样,那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21.因此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2.“所以”一是表原因,二是表动作行为的作用。可译为: 例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译文:,答案: 22.的原因或用来的 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崇高的品德。所谓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 ,解答疑惑的。,23.“安能”“何能”“何得”可译为: 例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9、?(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答案: 23.怎么能 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考点2 词类活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等。这些基本功能古今相同。 但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例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一句中的“洞”本是名词,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打洞。这种情况就是词类

30、活用。,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翻译句子。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译文: 2.函封之。(荆轲刺秦王) 译文: 3.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答案: 1.雾、星 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雾一样涌起,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多。 2.函 用匣子封装起来。 3.廷 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答案: 4.兄 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5.上 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 6.日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4.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译文: 5.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译文: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31、乎己。(劝学) 译文:,【规律总结】 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如1句的“雾、星”),译时加“像”; 2.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如2句的“函”),译时加“用”; 3.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3句的“廷”),译时加“在”或“从”; 4.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如4句的“兄”),译时加“像对待一样”; 5.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如5句的“上”),译时加“向”或“对”“到”; 6.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如6句的“日”),译时加“每”或“一比一”。,答案: 1.军 刘邦驻军霸上。 2.目 范增多次用眼神暗示项王(下决心杀刘邦)。 3.水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4.王 沛公打算

32、在关中称王。,(二)名词作动词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词,并翻译句子。 1.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译文: 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译文: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译文: 4.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译文:,答案: 5.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 6.东 在他曹阿瞒攻破荆州,顺着长江东下江陵。 7.名 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8.白衣冠 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5.吾师道也。(师说) 译文: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译文: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译文: 8.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33、译文:,【规律总结】 1.名词连用,句中无其他动词,如1句的“军”; 2.名词带宾语、状语和补语,如5、2、4句的“师”“目”“王”; 3.能愿动词带名词,如3、4句的“水”“王”; 4.“而”连接动词和名词,如6句的“东”; 5.代词前的名词,如7句的“名”; 6.名词后面接介词结构,如8句的“白衣冠”。,(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并翻译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2.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答案: 1.封 既然向东将郑封为自己的土地,又想将西边的地封到自己国名下。 2.利 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3.先破秦

34、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译文: 4.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译文:,答案: 3.王先打败秦国进入咸阳城的人我们尊他为王。 4.序 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来朝拜。,【规律总结】 名词的使动用法指的是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宾语,且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为:使+宾语+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词,并翻译句子。 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2.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译文: 3.孔子师郯子。(师说) 译文:,答案: 1.鄙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2.侣、友 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3.师 孔子拜郯子为师。,4

35、.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 译文:,答案: 4.襟、带 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规律总结】 名词的意动用法指的是名词必带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可译为“把看作(当作)”。,二、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翻译句子。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译文: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答案: 1.赐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 2.至 大概那更深 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 3.生、死 这是让老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而不

36、感到有遗憾。,【规律总结】 1.标志: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2.语法分析: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并翻译句子。,答案:1.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2.负 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给秦国璧)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1.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译文: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答案: 3.活 项伯杀了人,我使项伯活了下来。 4.舞、泣 箫声使深

37、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3.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译文: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译文:,【规律总结】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答案: 1.贤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并不如孔子。 2.贤、少长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 3.美、难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在一起了。 4.高 登上高处招手,并非是你的胳膊变长了。,三、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

38、词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翻译句子。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译文: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译文: 3.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 译文: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译文:,【规律总结】 1.形容词用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如1句中的“贤”; 2.形容词作主、宾语,如2、4句中的“贤、少长”“高”; 3.形容词用在数词后,充当中心语,如3句中的“美、难”。,(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翻译句子。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译文:

39、 3.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译文:,答案: 1.敝 依靠他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啊。 2.直、利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穷 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译文:,答案:4.欣 过去所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成陈迹了。,【规律总结】 1.形容词用在“所”后,如4句中的“欣”; 2.形容词带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如1句中的“敝”; 3.形容词用在能愿动词后,如3句中的“穷”; 4.形容词不带宾语,但也表示某种动态,如2句中的“直、利”。,(三)形容词的使动用

40、法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并翻译句子。 1.高余冠之岌岌兮。(离骚) 译文: 2.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并序) 译文: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译文:,答案:1.高 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 2.荣 (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 3.谬 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里能说得完呢!,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译文:,答案: 4.利 能利用车马的人,不是他有矫健的足力,而是依靠车马把他送达千里之地。,【规律总结】 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宾语,且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为: 使+宾语+形容词。

41、,答案: 1.迟 太子嫌荆轲动身迟缓。 2.奇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 3.先、后 把国家的紧急事情放在首位,把自己的私仇放在后面。,(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词,并翻译句子。 1.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译文: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 译文: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4.而耻学于师。(师说) 译文:,答案: 4.耻 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规律总结】 形容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四、数词活用 试标出下列各句中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词,并翻译句子。 1.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答案: 1.贰 数词作动词 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2.一 数词作形容词 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译文: 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译文:,答案: 3.一 数词的意动用法 我本来就知道将死生等同起来是虚诞的做法。 4.一 数词作名词 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