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 三十五) 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8山西太原一模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存在负反馈调节C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答案:B 解析: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很多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主要原理是提高害虫的死亡率B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提高被保护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人工设计的立体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D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再施入农田,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答案:A 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主要原理是降低害虫的出生率,A 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干扰,能够有效提高被保护动物的环境容纳量,B 正确;根据作物的高度差异、生长特点等设计的立体农业,可大大提高光能利用率,C 正确;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再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D 正确。3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3、(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粮食作物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答案:C 解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利用粮食生产可再生能源可能会导致粮食紧缺;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大力开垦湿地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42018河北保定调研 荒漠化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对沙漠的治理使沙漠变绿,物种增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沙漠旅游、沙漠中草药加工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在沙漠变绿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C在沙漠变绿过程中,群落结构发生改变D在沙漠变绿过程中
4、,物种的丰富度增大答案:B 解析:旅游观赏和药用价值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在沙漠变绿的过程中,环境逐渐改变,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改变,B 错误;在沙漠变绿的过程中,物种种类会增多,群落结构会改变,丰富度增大,C、D 正确。5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直接减轻臭氧层的破坏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可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D 解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少 CO2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是反对盲目地、
5、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而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62018辽宁沈阳郊联体期末生态护坡是利用植被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的一项综合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绿色植物B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植被掩盖可有效防止坡地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把裸露的坡地建成生态坡地,说明人类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自养生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A 错误
6、;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同一地点在垂直结构上生物种类不同,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不属于生物的垂直结构,B 错误;植被掩盖可有效防止坡地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在生态方面的价值,属于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错误;裸露的坡地若经自然演替需要时间较长,人工把裸露的坡地建成生态坡地缩短了演替时间,加速了演替进程,说明人类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D 正确。7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B人类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
7、可控制其演替速度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D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答案:B 解析: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A 正确;人类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可改变其演替速度,但不能控制, B错误;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C 正确;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D 正确。8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
8、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 BC D答案:C 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水体中氮、磷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92018邵阳校级模拟 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 BC D答案:C 解析: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所以增长率最高,故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102016河南洛阳统考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9、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工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A 正确;把沼泽地改成人工林往往使生物多样性减小,B 错误;对无经济价值物种的保护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C 正确;不同的环境使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从而使生物向不同方向进化,增加了物种多样性,D 正确。11如图表示的是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有关
10、分析错误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 aB若地球上人口的环境容纳量(K)为 110 亿,则全球最适的人口数量为 55亿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 b 与曲线 a 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 c答案:A 解析: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呈 “S”型曲线,应该表现为曲线 b;“S”型曲线具有 K值,若 K值为 110 亿,则 K/2 值是最适的人口数量,即为 55 亿;“J”型曲线无 K值,但在资源或空间有限时,人口增长呈“S” 型曲线;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会逐渐减少,因此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 c。12.2018四川双
11、流中学二模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B “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 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答案:A 解析: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有关,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过度放牧可能会导致草场退化,使牲畜的环境容纳
12、量变小,A 错误;“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 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 正确;对于自然资源,提倡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C 正确;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D 正确。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B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自然气候的特点,此为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C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江苏沿海一带,并迅速扩散,提高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D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13、答案:A 解析:选项 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特点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选项 C,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使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选项 D,栖息地受到破坏后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142018湖南六校联考 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 1981 年的 7 只发展到 2016 年的 2 200 多只。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B易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C保护朱鹮就是因为它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
14、值D朱鹮的数量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也被破坏答案:B 解析:环境条件、食物、栖息场所等发生的变化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数量,A 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 B 错误;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C 正确;由于个体的死亡会导致某个基因或某些基因丢失,因此某个物种数量的减少会使遗传多样性降低,D 正确。15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 含量升高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PM2.5 中的颗粒物可能成为过敏原,使
15、某些人出现过敏反应CPM2.5 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 pH 呈酸性D某颗粒物入肺后若能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其释放出的水解酶会破坏细胞结构答案:C 解析: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 PM2.5 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导致其 pH 发生变化,故 C 项不合理。162018广东湛江二模 大麦麦秆放入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为了监测水华
16、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答案:C 解析:凤眼莲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误;引起水华发生的藻类主要为单细胞生物,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以监测水华的发生,C 正确;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的原理是:放进水中的大麦麦秆腐烂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因此可能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D 错误。172018北京顺义区期末图 1 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生态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物种,以达到对污水的协同净化效果,它是集生态工
17、程、废水处理、园艺美观于一体的新型高级生态工程系统。图 1图 2(1)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此系统内有植物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还有沉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调查芦苇的种群密度可以用_法。(2)科研人员利用上述生态净化系统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实验期间鱼池每天投饵三次,定量测定该生态净化系统的 COD 值和 NO 含量,结果如图 2 所 3示。(COD 即化学需氧量,值越高说明有机物含量越高)上述实验结果说明,该生态净化系统对_去除效果较好。COD 值的变化是由于该系统成分中的_能把流入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实验
18、后期的鱼池中出现藻类水华现象,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答案:(1)生物群落 消费者 垂直结构 样方 (2)有机物 分解者 被消费者捕食、与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等解析:(1)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螺蛳、草鱼、鳙鱼属于消费者。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分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2)图 2中曲线表明,经过处理后 COD 值下降,即处理后有机物含量降低,而经过处理后 NO 含量不变,故该生态净化系统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该系统成分 3中的分解者能把流入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生态净化系统中有一些生产者和消费者,鱼池中的藻类流经生态净化系统时会与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等,也可能被消费者捕食,故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