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合格品管理制度G800031.目的为确保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品转序、入库、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本程序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作出了具体规定。本程序适用于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完工产品入库验收以及成品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3.术语3.1 不合格:未满足要求。3.2 可疑产品:指检验或试验、测试状况无法确定的物料或产品。3.3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与返修不同,返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3.4 降级:由于不合格产品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3.5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
2、采取的措施。返修包括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3.6 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3.7 严重不合格:a) 产品的特殊特性(属安全特性项目)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b) 不合格品价值达到 10000 元以上;3.8 重要不合格:a) 产品的特殊特性(属关键特性项目)不符合规定要求且影响装配性能;b) 不合格品价值处于 500010000 元之间;c) 连续或重复发生的一般不合格。3.9 一般不合格:a) 产品的质量特性(非安全特性、关键特性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返工后不影响装配性能;b) 不合格品价值处于 5005000 元之间;
3、c) 连续或重复发生的轻微不合格。3.10 轻微不合格:a) 产品的特殊质量特性(非安全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且不影响装配性能;b) 不合格处于 500 元以内。4.职责4.1 质量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协作配套件、入库验收中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 记录、隔离、 评审和处置。4.2 技术开发部负责让步产品申请单的会签。4.3 产生不合格品的责任者和单位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执行处置决定。4.4 采购部负责通知供应商会签不合格品。4.5 物资管理部负责对供应商退修品的保管。5.工作流程责任单位 工作内容 记录6.1 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检验员 6.1.1 检验员根据
4、检验规程/检验操作指导书对进货产品、过程产品、成品 进行判定以及对库存产品作定期检验,对于出现的不合格,应及时进行隔离、标识并做好记录。操作工 6.1.2 操作工按操作指导书对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进行自检,对自检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并标识,最终由检验人员进行判定确认。质检部部 6.1.3 对确认的不合格品按划定的区域进行隔离、标识。仓储部部 6.1.4 对于从顾客处退回的不合格品或可疑产品,由销售部或生产装备部送件员按照产品质量赔偿及退货管理程序规定提请检验员复检确认标识后入成品库隔离存放。质检部 6.1.5 对产品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及时进行隔离、标识。质检部 6.1.6 如不合格产品已发给顾
5、客,必须书面通知顾客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6.2 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检验员 6.2.1 根据特殊质量特性不符合情况作出判定:严重、重要、一般及轻微,并对判断的准确性负责,并传递到质量工程师。质检部 6.2.2 对严重不合格品,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 ,组织技术开发部、分厂等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评审,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签署意见,最终处理意见由总经理予以审批。不合格品评审表质检部 6.2.3 对重要不合格品,检验员应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 组织技术开发部、分厂等有关部门进行 现场评审,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签署意见,最终处理意见由主管不合格品评审表副总经理予以审批。检验员 6.2.4 对一般不合格品
6、,检验员应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并将信息报告至质量部质量工程师、技术开发部工艺员,分厂技术员由其分别签署意见,质量工程师对不合格品作出最终处理意见。不合格品评审表检验员 6.2.5 对轻微不合格品,由当班检验员直接作出判定及在不合格处理单据上签署处理意见,并作好记录。返工(修)品通知单质检部 6.2.6 负责组织对从顾客处退回的不合格品或可疑产品和产品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置,同时作好记录。必要时,也应填写“不合格品评审 表”。6.2.7 处置内容:a) 返工或返修;b) 让步接收;c) 拒收或报废;d) 降级改作他用;6.2.7.1 对采取措施后使其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不合格品作返工
7、处置。6.2.7.2 对采取措施后其虽然可能不符合原来规定的要求,但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的不合格品作返修处置。6.2.7.3 对不符合规定要求且又不能使用的不合格品采取拒收或报废的处置。6.2.7.4 对不符合规定要求但不影响实际使用的不合格品作出让步接收或降级改作他用的处置。6.3 不合格品的处理检验员 6.3.1 内部生产过程造成的需进行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出具“返工(修)通知 单” ,由分厂技 术员编制返工(修)品指导书,返工(修)品指导书必须体现返工措施、要求和复检要求。返工(修)品通知单采购部 6.3.2 外协件的不合格品返工(修)由采购部通知供应商负责实施。6.3.3 不合
8、格品经返工、返修后必须向质量部重新报检,检验员按“返工(修)指导书” 中规定的复检要求 进行检验,建立质量记录,合格后方可接收。质检部 6.3.4 对拒收的不合格批,由检验员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表”,并按性质情况报请质量部长审批确认,并将该表反馈至制造单位。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表采购部 6.3.5 对不合格品的让步接收(仅限于原辅材料,外协件,不包括成品),由检验员填写“让步接收产 品申请表”,由产品制造单位或采购部门报请质量部长、技 术开发部长会签、管理者代表审批确认,必要时由产品设计部门进行产品功能性试验,结果必须表明不影响产品功能和使用性能,否则予以拒收。同时做好标识,并说明不合格品的实际
9、状况,以便一旦出现问题能及让步接收产品申请表时追溯。必要时经顾客批准。质检部 6.3.6 组织有关部门对顾客退回的产品或可疑产品进行分析评审,并记录处理结果。如有必要,将处理结果通知顾客。检验员 6.3.7 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按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执行。检验员 6.3.8 不合格品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6.4 不合格品的优先减少计划质检部 6.4.1 每月底对公司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定量化的统计和分析,应用排列图等统计方法对缺陷进行汇总分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的情况制定不合格品减少计划,优先降低主要的不合格。有关的统计方法见统计技术应用程序。质检部 6.4.2 根据优先减少计划,对不合格根
10、据问题的重要性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直至消除重复性的不合格。具体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执行。质检部 6.4.3 对优先减少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质检部 6.4.4 依据对上月质量表现的统计,在生产质量例会上提出改进的要求。质量部跟踪改进的效果。6.5 经工程批准的产品的授权(顾客有要求时)销售部 6.5.1 只要产品或过程与现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需事先经顾客书面批准。向顾客提交让步申请:a) 若顾客同意接收,则组织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工、入库、交付;b) 若顾客不同意,则采取另外的方式予以处置。采购部 6.5.2 本情况也适用于从供应商采购的产品和服务。销售部 6.5.3 保存经批准的限期和数量方面的记录,当授权期满时,应确保能够符合原有的或替代的规范要求。销售部 6.5.4 被批准的物料装运时,应在包装箱上按与顾客协定的方法进行明确标识,以示区别。不合格品通知单检察部门 检查人 日期责任部门 责任人不合格品事实描述不合格品类别 : 严重 一般 不合格评审处置意见:验证:备注: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进货 过程 终检 产品审核 顾客反馈其他隔离标识判断严重/要 一般 轻微按职责权限处理确定处理方式形成记录存档 通知客户隔离标识填写顾客信息反馈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