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命题点1 分子动理论1(2016河北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B)A公路上大雾弥漫 B花棚里香气扑鼻 C 湖面上柳絮飘扬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2(2015河北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A水结冰分子发生变化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3(2014河北 )如图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C)A.闻到气味 B.气体混合 C. 刻出划痕 D.品红溶液4(2013河北 )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C)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 间隔减
2、小 D 体积减小5(2011河北 )用分子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B)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6(2013河北 )如图所示,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命题点2 内能及其改变7(2016河北 )如图瓶塞向上跳起过程中,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8(2014河北 )将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3、:采用什么方法使金属管壁的温度升高的?回答:做功命题点3 比热容的理解及应用(高频)9(2014河北 )小明购买了一只容积为1.2 L的电热水壶他往壶中装满了温度为25 的水,若使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需要吸收3.7810 5 J的热量;小明将电热水壶接到家庭电路中,通电7 min烧开了这壶水,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效率是90%,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是1000 W标准大气压下, 水 1.010 3 kg/m3,c 水 4.210 3 J/(kg ) 10(2012河北 )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如图所示
4、(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未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或用酒精灯内焰加热)(2)水和煤油比较 ,水吸热能力强(3)加热一段时间后 ,煤油的温度升高了 4 ,则水的温度升高了2 .c 水 4.210 3 J/(kg ),c 煤油 2.110 3 J/(kg ) 11(2011河北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相同的煤油,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小(1)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2)若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了10 ,镍铬合金丝消耗了3.310 3
5、kWh的电能 ,烧瓶中煤油的质量是0.6kg.已知c 煤油 2.110 3 J/(kg),不计热损失命题点4 温度、内能、热量的理解12(多选 )(2015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常用水作为冷却介质D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煤油的温度绿版练1(2016宜昌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C空气中 PM2.5超标形成雾霾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2(2016石家庄 23中二模)下列四个实例中,说法
6、正确的是(C)A水烧开时,水蒸气顶起壶盖,使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C两铅柱削平压紧,下面吊一钩码也不能将其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3(2016成都 )小李喜欢喝咖啡,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浓浓的香味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B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4(2016承德二模 )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B物体内能增加
7、,它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5(2016随州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D)A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 B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6(2016巴中 )下列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水 4.2103 冰 2.1103酒精 2.4103 蓖麻油 1.8103甘油 2.4103 沙石 0.92103煤油 2.1103 铝 0.881
8、03A.1 kg铝的比热容是2 kg铝的比热容的12B工厂里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大7( 多选 )(2016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8(2016株洲 )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
9、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量9(2016石家庄 42中三模)端午节,妈妈在厨房蒸粽子,小明在客厅里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蒸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能10(2016长沙 )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质量为50 kg,温度为20 的水,如果水温升高到60 ,需要吸收8.410 6 J的热量若同样多的热量让等质量的砂石吸收,砂石升高的温度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c 水 4.210 3 J/(kg)11(2016咸宁 )陆水河畔赤壁古城脚安有“风光互补路灯”,此灯组不需要外界对其供电,它能将太阳能和风的机
10、械能转化为电能给各自的蓄电池充电在一定时间内它们供给蓄电池的能量为2.9410 7 J若这些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能将100 kg 的水从30 加热到沸腾c 水 4.210 3 J/(kg)12(2016临沂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两烧瓶中的电阻丝相同(1)实验中,必须取 质量(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2)实验中,用 A(填序号)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B(填序号)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3)下表是某次实验的数据 , 分析可知,甲(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物理量物质 质量(g)
11、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终温度()液体甲 150 20 3 45液体乙 150 20 3 68(4)若在甲、乙两瓶中 ,液体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 ,电阻丝的阻值不同,则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13(多选 )(2015潍坊)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 (如图甲) ,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 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 ,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BC)A若m am b,则c ac b B若m am b,则c ac b
12、 C若c ac b,则m am b D若c ac b,则m am b14(2016广州 )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2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D)A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高D甲杯的水加热2 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 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15(2016绵阳 )将一温度为20 质量为4.2 kg的铁块的温度升高到80 ,需要吸收115_920 J的热量然后将其放入一个装有温度为10 质量为1.15 kg的水的量热器中,最后水的温度将升高到30 .忽略量热器吸热,c 水 4.210 3 J/(kg) ,c 铁 0.4610 3 J/(kg)16(2016雅安 )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季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某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 7 kg.若水温平均升高0.8 ,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3.3610 10_J;若这些热量被相同质量的砂石吸收 (c水 c 砂石 ),则砂石升高的温度大于(填“ 大于”“ 等于”或“ 小于”)0.8 .c 水 4.210 3 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