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讲 林学园艺学院教授 苏金乐目 录l 第一章 绪论l 第二章 园林苗圃的区划与建设l 第三章 园林树木的种实生产l 第四章 苗木的播种繁殖l 第五章 苗木的营养繁殖l 第六章 园林树木的大苗培育l 第七章 苗木质量评价与出圃l 第八章 设施育苗l 第九章 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l 第十章 常见园林树木的繁殖与培育第一章 绪 论l 第一节 园林苗圃在园林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l 第二节 园林苗木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l 第三节 园林苗圃学的内容和任务l 第四节 园林苗圃学课时安排l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乃至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程度不
2、断提高,人们向城市集中聚居,城市中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显得重要。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已成为评价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园、动物园、街道广场绿地等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各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等各类城市绿地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园林苗圃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和经营管理园林苗圃,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源源不断地为城市绿化提供多样性的优质种苗,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非常迫切的一项
3、重要内容。 第一节园林苗圃在园林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城市绿化的作用l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公用事业、环境建设和国土绿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美、清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离不开绿化。运用城市绿化手段,借助绿色植物向城市输入自然因素,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治污染,调节城市小气候,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居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绿化的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评价城市的环境质量、风貌特点、发达程度和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园林苗圃是园林绿化苗木的生产基地,可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大量的园林绿化苗木,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障。
4、二、城市绿化的主要指标l 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是指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化覆盖率 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地率 是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总建成面积的百分比。 林学研究认为,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至少应在 30以上,才能起到改善气候的作用。由于城市中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从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问题考虑,城市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起码应达到 3040m2,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存环境。联合国生物圈生态环境组织要求城市中人均公共绿
5、地面积要达到 60m2。国外不少城市已达到或接近这一要求,如华沙和堪培拉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 70m2,绿地率在 50以上。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80.3m2,美国规划的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为 40m2,英国为 25m2。 l 我国许多城市的绿化条例中规定,要求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 8m2,城区绿化覆盖率大于 30%,对于一些具体的地段或建设项目区的绿化覆盖率则有更高的要求。如 2000年建设部制定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规定,国家园林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城市要达到 6 6.5m2,中等城市要达到 6.5 7m2,小城市要达到 7.5 8m2;绿地率大城市要达到 30
6、,中等城市要达到 30 32,小城市要达到 32 34;绿化覆盖率大城市要达到 33 35,中等城市要达到 35 37,小城市要达到 37 39。据 1996年全国园林城市工作会议资料,深圳、威海、珠海等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 3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 16.8m2。北京、合肥、中山、马鞍山等城市绿化覆盖率在 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为 6.4m29m2。但我国其它许多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距园林城市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还有巨大潜力,对园林绿化材料的需求量很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明确指出,城市苗圃、花圃和草圃等城市生产绿地应当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其用地面积应占城
7、市建成区面积的 2%,实现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达 80以上。由此可见,在当今的城市建设及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园林绿化不断需要大量的种苗,园林苗圃将对城市园林绿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城市绿化的地域性对园林苗木的要求l 城市园林绿化既带有地域特征,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不同地域的气候相差悬殊,适生植物种类存在很大差别。城市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多是城市所在地的特色树种,城市绿化的地方特征十分明显,因而,与城市所在地环境条件相对应的园林苗圃建设极为重要。此外,由于城市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可以使一些外来植物种生存下来,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适当引进外来植物种,与当地植物种科学和艺术地进行配置。这就
8、要求在园林苗圃中繁殖和培育引进的植物种,为当地城市提供园林绿化材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绿化中不仅要尽可能地配置各种植物种,而且要选择多种多样的苗木类型和苗木造形,使城市装扮的更加美丽,创造更加宜人的生存环境。所有这些都需要有专门的园林苗圃,不断培育和提供丰富多样的满足各种要求的园林绿化材料。四、城市绿地的多样性对园林苗木的要求l 城市绿地多种多样,各绿地常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同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对各类绿地的绿化要求又有很大差别。这些独特性和差别,对园林绿化材料提出更高要求,也使园林苗圃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起到丰富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给人以美的感受、增进
9、人们的身心健康的作用,还要起到净化空气、减轻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1992年 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 城市绿化条例 将城市绿地大致分为六类。l 1、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园和动物园、植物园、陵园、小游园及街道广场绿地;l 2、居住区绿地 ( 除公园以外)居民居住区的绿地;l 3、单位附属绿地 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管界内的绿地;l 4、防护绿地 用于城市环境、卫生、安全、防火等目的的绿地;l 5、风景林地 具有一定景观价值,在城市整体风貌和环境中起作用,但尚未完善游览、休息和娱乐等设施的绿地;l 6、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和草圃等。l 不同
10、类别的城市绿地,无论从生态环境条件方面,还是从绿化目的的具体要求方面,都需要丰富多样的绿化苗木。如形式多样的公园,有地形变化,也有水旱变化,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空间,可为多种多样的观赏植物提供生存环境。机关、学校、医院、陵园等不同性质的单位,对绿化苗木的观赏要求各不相同,需要用不同的苗木进行绿化。工厂绿地会因具体的产品类型和生产工艺对绿化植物种类提出抗粉尘、抗 SO2等不同要求。 l 由上可见,为了美化城市环境,不断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中不仅需要数量足够的园林苗木供应,而且需要丰富多样的苗木种类。园林苗圃是专门为城市园林绿化定向繁殖和培育各种各样的优质绿化材料的基地,是城市园林
11、绿化的重要基础。园林苗圃可以通过培育苗木、引种、驯化苗木、以及推广苗木等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同时,园林苗圃本身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公园功能,可形成亮丽的风景线,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内容。因而,园林苗圃在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国家的重视 l 园林苗木是园林绿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园林苗木的生产能力和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优质苗木才能保证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顺利发展。早在 1958年,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市绿化会议上提出: “苗圃育苗是城市绿化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必须加强苗圃
12、建设,大力育苗保证供应。 ”要求全国城市发展绿化用苗圃,普遍植树,给城市增添绿色。 1979年 6月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建设总局发布了 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 ,明确指出: “苗圃是园林绿化建设的基础,绿化城市必须苗木先行。苗圃是苗木的生产基地,每个城市都应有足够的苗圃。l 1985年以前,要基本实现苗木自给。各城市要根据绿化规划的要求,制定育苗计划,做到有计划和按比例的产生和供应苗木。 ”该意见还明确指出: “苗圃要逐渐走向专业化、工厂化,实行科学育苗,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较短的时间多育苗、育好苗。城市绿化树种,要考虑多方面功能,注意选用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常绿树与落
13、叶树,观赏树与经济树,一般树与名贵树,要兼顾搭配,合理育苗。 ”1982年 2月,国务院按照全国人大 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的要求,制定了 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提出园林部门对城市绿地要严加保护,要努力搞好规划设计和苗木培育等各项具体工作。1992国务院颁布的 城市绿化条例 以及随后诸多省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有关城市绿化条例和办法等,均指出园林苗圃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并强调城市园林苗圃要适应城市绿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城市绿化苗木自给。二、新技术的应用l 近年来园林苗圃的数量与日俱增,园林苗圃的快速发展,园林苗木的大量繁殖和培育,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持续发展。组培苗工
14、厂化生产基地的建设,组培繁育技术及先进的生物技术在苗木快速繁育中的应用,人工种子和种子大粒化技术,保护地育苗、全自控的育苗温室、容器育苗、无土育苗等现代育苗技术的应用,新型轻质育苗基质的应用以及全自动装播扦插生产线的应用等,大大提高了园林苗木培育水平,丰富了苗木种类,提高了苗木质量。三、目前园林苗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l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亦将愈来愈高。不仅要求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而且要求形成丰富多彩的园林绿化景色和城市景观。对苗木数量、种类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园林苗圃的建设和苗木的生产经营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 ,现有的园林苗
15、圃及其园林苗木的生产还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城市绿化的要求,城市绿化的苗木自给率还很低,不得不大量调运外来苗木。结果,往往由于外来苗木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以及长途运输对苗木的不良影响,导致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绿化成本增高,绿化效果降低。 另一方面 ,不少园林苗圃的苗木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生产的苗木规格、苗木种类和苗木造型等不能满足当地城市绿化的需求。四、绿化资源潜力巨大l 全世界观赏植物有数万种,目前在园林绿地中常用的约 6000种。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常用的观赏植物达 30004000种。但从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情况看,绝大多数观赏植物只栽培在植物园中,而在其它绿
16、地中应用的观赏植物不过数百种。进一步开发利用园林绿化资源的潜力极大。特别是通过园林苗圃的定向培育,积极进行多样性苗木生产,挖掘潜在的绿化资源,将极大地丰富城市园林绿化色彩,发挥多样性的绿化功能,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水平。 五、园林苗圃发展趋势l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园林绿化的市场需要常常制约着园林苗圃的发展规模和方向,决定着园林苗木的生产,同时,园林苗木的生产经营和推广又对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园林苗圃建设和苗木生产应当主动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需求,靠市场求发展,向市场要效益。实现高新技术和实用手段相结合,增加园林苗圃的竞争实力。园林苗木的生产既要立足国内和当地城市建设的客观
17、实际,又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和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既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大力开发和利用当地植物种资源,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苗木种类,又要加强新品种和新类型苗木的培育和推广,大力繁育市场紧俏的珍贵苗木,积极开展多样性的苗木生产。做到苗木种类多样性、地域性与苗木生产的特色性有机结合,实现低成本、多品种类型、多样化的可持续的园林苗木生产,以保证不断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且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绿化苗木。第三节园林苗圃学的内容和任务1、园林苗圃学概念 l 园林苗圃学是研究论述园林苗木的培育理论和生产应用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园林苗圃学理论建立在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植物遗传育种
18、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美学和市场营销学等众多学科的基础上。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园林苗圃学理论与技术,应当掌握相关的各门学科的知识。 2、园林苗圃学研究内容 l 园林苗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苗圃的区划与建设、园林树木的种实生产、苗木的播种繁殖和营养繁殖、园林树木的大苗培育、园林苗木质量评价与出圃、设施育苗技术、常见园林树木的繁殖与培育、以及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等。3、园林苗圃学主要任务 l 园林苗圃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园林苗木的培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先进技术,使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培育技术和经营管理相结合,以便持续地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绿化苗木。具
19、体地可将园林苗圃学的主要任务归纳为如下几方面:l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需要和自然环境条件特点,研究园林苗圃的特点及其合理布局,进行园林苗圃工程设计。l 论述园林树木的结实规律,了解园林树木结实的生理基础,为种实的采集、加工、贮藏、运输、以及种实品质的检验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技术措施。l 根据播种繁殖苗和营养繁殖苗的发育特点,阐明培育园林苗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依据苗木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提出苗圃灌溉排水和土肥调控技术,以及大苗的定向培育管理技术。介绍组织培养育苗、无土栽培育苗、容器育苗及保护地育苗等设施育苗新技术。l 根据苗木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及遗传学特性,评价园林苗木的质量,提出
20、苗木检疫、包装、运输的关键技术环节。l 结合苗木培育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简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树种的生物学特点及其苗木培育的关键技术。l 分析园林苗圃的组织管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进行效益和风险评价,探讨园林苗圃经营管理模式。第四节园林苗圃学课时安排l 园林苗圃学共计 3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20学时,讲课实验 20学时。大约 5 6周为课堂讲授时间。实验课含室内实验和苗圃地实习。室内实验主要进行种子品质检验;苗圃地实习主要进行播种繁殖和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包括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l 园林苗圃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