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化学中考总复习练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00448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化学中考总复习练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届化学中考总复习练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届化学中考总复习练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届化学中考总复习练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届化学中考总复习练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责编:熊亚军 【考纲要求】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知道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及毒性等。3.掌握单质碳、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对比项目 金刚石 石墨外 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固体 深灰色细磷片状固体光 泽 加工琢磨后有光泽 略有金属光泽硬 度 自然界最硬 软导电性 无 良好导热性 良好 良好用 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要点诠释:1.由于碳

2、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2.炭和碳不同。碳是指碳元素,是“核电荷数为 6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有广泛、概括的含义,并不具体指某种物质;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碳与炭不能混用。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些色素、有异味的物质,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并非化学变化。4.规律总结:物质的组成、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A决 定反 映 A决 定反 映考点二:CO 2和 CO 性质及用途的比较(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对比项目 CO2 CO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

3、空气大, 干冰易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 气略小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有可燃性2CO+O2 2CO2还原性没有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C+CO2 2CO有还原性CO+CuO Cu+CO2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不能与水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碱)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 2O 不能与石灰水反应化学性质毒性 无毒 有剧毒主要用途 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 气体燃料、高炉炼铁对环境的影响 造成温室效应 污染空气要点诠释:1.由于 CO 和 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2.CO 和 CO2的鉴别

4、方法:根据 CO 和 CO2的不同特性,可以设计多种方法进行鉴别。鉴别时现象越明显,差异越多,区分越容易。物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密度和溶解性不同设计实验来鉴别。化学方法:可以利用 CO 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来鉴别,也可以利用 CO2能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现象来鉴别。考点三:一氧化碳和单质碳性质的比较(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对比项目 C CO可燃性有可燃性C+O2 CO2 2C+O2 2CO有可燃性2CO+O2 2CO2还原性有还原性C+2CuO 2Cu+CO2 CO+CuO Cu+CO2有还原性CO+CuO Cu+CO23CO+Fe2O3 2Fe+3CO2相同点用途 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

5、炼金属 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不同点 属于固体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属于气体化合物,具有毒性要点诠释: 1.碳单质的可燃性反应中值得注意的是条件不同,燃烧产物不同(CO、CO 2) 。2.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验纯;通 CO;加热;停止加热;停止通 CO。3.点燃一氧化碳或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前,一定要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当一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 ,点燃或加热时会发生爆炸。一氧化碳有毒,对入有毒害作用,当空气中混有一氧化碳时,不能用水来消除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

6、进行,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要进行尾气处理,用气球收集或点燃处理。考点四、单质碳、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1.单质碳及碳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简称“碳三角”,如图二)。可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煤炉内的化学反应,从而顺利完成对知识的理解。2.确立二氧化碳在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桥梁地位,掌握好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一)。要点诠释: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由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可拓展到二氧化碳能与所有碱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

7、体的存在,其反应实质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3.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或生活问题。(1)根据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可解释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和适用范围。(2)人进入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山洞或菜窖导致窒息死亡,要与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区别开。4.H2、CO、CH 4都具有可燃性。它们纯净时能安全燃烧,若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故使用可燃性气体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或加热之前必须验纯。5.CO2和 CO 的相互转化除杂:除杂原则:不增加新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杂质与所需物质要易于分离。除杂不仅原理要正确

8、,而且操作要切实可行。如要除去 CO2中的 CO,一般用还原 CuO 的方法,不能用点燃(少量 CO 不能点燃)或石灰水(可除去 CO2)来除去 CO。若要除去 CO 中少量的 CO2,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不能用倾倒的方法(密度虽然有差异,但气体混合后一般是均匀分散的) ,也不能用水或紫色石蕊试液来除去(不易除尽) 。【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 CO 中毒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 CO、CO 2【思路点拨】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

9、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碳氧化物中的 CO 和 CO2,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性质差别也很大。【答案】D【解析】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矿物质,而石墨质地较软,所以答案 B 不对。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其具有疏松多空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一些色素和一些气体,以及可以吸附溶液中的一部分不溶性杂质;但不能吸附一些无机化合物的离子,如不能吸附食盐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答案 C 也不对。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 CO 中毒 ,答案 A 错。选项 D 中区别两种气体的方法很多,但化学中区别物质的一般要求

10、是操作简便安全,现象明显可靠,结论清晰无争议。综合考虑只有通入澄清石灰水后,CO 2与溶质 Ca(OH)2反应使其变浑浊,而 CO 则无任何现象。【总结升华】CO 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CO2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与碱反应、无毒等。2.(2015 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实验中, 、 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 、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CO2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变红, 不变红 B变红,不变红 C、变红,、不变红 D比先变红,、不变红【思路点拨】根据二氧化碳能

11、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比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3.将一定量的 CO 和 C0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 NaOH 溶液、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假设每次反应均反应完全)。最后所得到的气体( )A只有 CO2 B只有 CO CCO 和 CO2都有 D最后没有气体【思路点拨】CO、CO 2的性质及用途属于易混知识点和中考热点。对比法掌握 CO、CO 2二者的性质和用途、会探究二者

12、的性质、能正确应用二者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被其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经氢氧化钠溶液后混合气中只剩一氧化碳;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一氧化碳能与热的氧化铜反应从而转化成二氧化碳,故最终气体为二氧化碳。【总结升华】推断题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之一。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前提条件;解题时还要注意前后步骤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综合归纳法得出完整合理的结论。4.关于下列变化过程:H 2H 2O,COCO 2,CCO 2,CO 2CO;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 B都可以通过置换反应而实现C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D都是固体和气

13、体间的反应【思路点拨】掌握常见物质相互转化的条件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答案】A【解析】氢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几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故A 说法正确,B 说法错误。其中前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条件是高温,故 C 说法错误。此三个反应中碳是固体,而氢气、一氧化碳是气体,故 D 说法错误。【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答。举一反三:【变式 1】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气体净化剂,能吸附有害气体 NO2。如下图装置,甲中充满了红棕色的

14、NO2 气体,向甲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再将 a 与 b 连接,打开 T 处弹簧夹,装置甲、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甲: ;乙: 。【答案】甲:瓶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变为无色 乙: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液面逐渐上升【变式 2】 (2015广西中考)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CO 2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O 2 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O 2 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CO 2 不支持燃烧A B C D 【答案】B【解析】该对比实验与 CO2 的密度及 CO2 是否支持燃烧无关,故不能得出的结论。实验 l 可证明CO2 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实验 2 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不

15、能变色,说明水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但喷水后的石蕊纸花放入 CO2 中可变色,说明 CO2 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碳酸)能使石蕊纸花变色,故可得出的结论,即答案选 B。【变式 3】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超临界 CO2 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CO 2 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超临界 CO2 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A B C D【答案】B 【解析】超临界 CO2 流体的性质特殊,但与干冰的化学组成相

16、同,故不正确。CO 2 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故正确。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阻燃性,不易燃烧,故不正确。超临界 CO2 流体具有溶解能力强的性质,可替代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故正确。类型二、考查有关 C、CO 2、CO 性质的实验探究题5.从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B 乙实验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丙实验利用杠杆提起砝码的过程中省力但费距离,说明使用机械可能省功D 丁实验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思路点

17、拨】本题是理化综合题,平时要注意掌握常见实验的装置、原理及操作要点。【答案】C【解析】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甲溶液中的碳酸分解使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还原石蕊试液的本色;故 A 正确。由实验乙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B 正确。物体在作功过程中,省力就费距离,费力就会省距离,功是不会变的;故 C 不正确。丁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的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 D 正确。故选 C【总结升华】此题体现出学科间的联系,考查了一些基础的理化知识,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实验的能力。6.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

18、可能生成 CO2,也可能生成 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只有 CO2;只有 CO;既有 CO 又有 CO2。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 CO2 无变化,但遇到微量 CO 会立即变成蓝色。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 CO2;(2)若试纸_,石灰水_,则只有 CO;(3)若试纸_,石灰水_,则既有 CO 又有 CO2。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19、验装置。实验步骤:(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 N2;(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思与评价:(1)该实验开始前通一会儿 N2 的目的是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中的不完善之处: 。【思路点拨】本题是考查与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有关的实验题,弄懂整套装置的设计意图、原理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答案】方案设计:(2)变蓝 无明显现象 (3)变蓝 变浑浊 结论:CO 2+Ca(OH)2=CaCO3+H 2O反思与评价:(1)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2)没有尾气处理(或吸收)装置【解

20、析】生成物若只有 CO,则试纸变蓝色,因为没有 CO2,所以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若生成物中既有CO2 又有 CO,则试纸变蓝色,石灰水变浑浊。用设计的装置进行实验,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 N2是为了排出装置内的空气。C 与 CuO 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的 CO 使试纸变蓝色,生成的 CO2 使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 2O,由于生成的 CO 不能被试纸吸收,多余的CO 会由装置 C 中的导气管逸出污染空气,因此,此实验装置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总结升华】解题时要注意分析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根据 CO 与 CO2 的性质和鉴定方法答题

21、。举一反三:【变式 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2、CO、H 2 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通过炽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通过灼热的 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通过白色 CuSO4 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CO,H 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CO2,一定含有 H2 和 CO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H2 和 CO2,可能含有 COD根据,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 CO2 生成【答案】B【解析】注意审题,抓住实验的前提条件:“依次进行”实验, “每步反应均完全”

22、。由可知,原气体中无 CO2,因为如有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CO 2+C 高 温 2CO,反应后气体体积会增大。由可知,原气体中至少有 CO、H 2 两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都有,因为 CO+CuO 高 温 Cu+CO2,H 2+CuO高 温 Cu+H2O。由可知,从实验出来的气体中有 H2O,因为 CuSO4 (白色)+5H 2O=CuSO45H2O (蓝色),进而可以推断出原气体中有 H2。由可知,从实验出来的气体中有 CO2,因为 Ca(OH)2+CO2=CaCO3+H 2O,进而推断出原气体中有 CO。【变式 2】如下图所示,请你选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制得并验证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_(用字母表示) ,验证时产生的现象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并验证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选用的装置是_(用字母表示) ,验证时产生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处理尾气的方法是 。【答案】(1)AD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2)CB B 中氧化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CO+CuO Cu+CO2 将尾气点燃或收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