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榜名师推荐】2015-2016学年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练习 4.13.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83919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名师推荐】2015-2016学年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练习  4.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榜名师推荐】2015-2016学年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练习  4.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榜名师推荐】2015-2016学年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练习  4.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榜名师推荐】2015-2016学年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练习  4.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榜名师推荐】2015-2016学年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练习  4.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一课一练提素能一、选择题1.“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柳条湖铁轨”,由此链接史实: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日军炸毁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2.“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

2、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来源:学优高考网A.长春 B.沈阳 C.北平 D.上海【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九月十八” “日本兵”“北大营”等可知是日本军队在沈阳制造的九一八事变。3.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知识迁移能力。由图片中拴在东北军脚上的镣铐上的“不抵抗”这一关键信息,可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是导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丧失大片国土的主要原因。4.九一八

3、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沈阳。三个月后,东北三省沦陷。5.右图人物曾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 该人物是 ( )A.贺龙 B.朱德来源:gkstk.ComC.叶挺 D.杨靖宇【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题图中人物是抗日英雄杨靖宇。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

4、北组织抗日游击队。6.1936 年 12 月 12 日,右图的两位人物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他们是 ( )A.毛泽东和周恩来B.周恩来和张学良C.张学良和杨虎城D.周恩来和杨虎城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7.(2014鄂州学业考)右图是 1936 年 12 月 13 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B.日军突袭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D.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5、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通过图中的内容“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可知是张学良、杨虎城,时间是 1936 年 12 月 13 日,是张学良、杨虎城在 12 月 12 日发动西安事变之后一天,所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的爆发。【知识拓展】西安事变的背景(1)日军侵占东北,魔爪又伸向华北;(2)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3)共产党要求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5)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亲临西安督促张、杨进攻红军。8.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为张学良将军幽禁生活的第一站。院落中将军塑像的底座上,刻有周恩来题写的“千古功

6、臣”四个大字。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C.最终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D.停止向红军进攻【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张学良将军被幽禁的原因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故 C 最符合题意。9.(2014遵义中考)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

7、共同抗日D.粉碎日本想引起中国内战而趁机扩大侵略的企图【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共同抗日,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这里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

8、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11.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来源:gkstk.Com【解析】选 A。本题为因果关系类选择题,考查辨析因果关系和区别历史事件主要原因的能力。题干要求是主要原因,B、C 都是在 A 的影响下发生的,D 是A、B、C 导致的结果。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漫画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 1946 年的东北

9、画报上。材料二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以后,掌握实权的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竭力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亲自到西安和张、杨进行谈判。(1)材料一中事件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事?此事件结局如何?(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是谁?(3)结合材料三,说出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主张。(4)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综合认识能力。材料一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是“十五年前” “1946 年”,以及漫画中的“张学良” “东北”

10、 、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可知是发生于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第(1)题迎刃而解;由材料二中重要信息“张杨” “对蒋兵谏”,可知是发生于 1936 年的西安事变,由此可解答第(2)题;第(3)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亲日派和亲英美派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但第一种选择会导致中国内战,对日本扩大侵略非常有利,第二种选择考虑到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复杂形势,可知和平解决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抗日,由以上分析可正确回答第(3)(4)题;第(5)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即可轻松作答。答案:(1)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2)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3)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4)第二种观点(或和平解决)。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5)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