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8 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第 1 课时 物质的除杂、提纯一、选择题1(2014,临沂)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A)ACaO(CaCO 3) 稀盐酸BNaOH 溶液Ca(OH) 2 溶液 碳酸钠溶液CCu(Fe) 硫酸铜溶液DCO(CO 2) 氢氧化钠溶液2(2014,益阳)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中,正确的是(C)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试剂A 铁粉 铜粉 稀盐酸B NaCl Na2CO3 稀 H2SO4C CO2 CO 灼热的 CuOD KCl KNO3 H2O3.(2014,佛山)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B
2、)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A CO2(CO) O2 点燃B NaCl 溶液(CaCl 2) 适量的 Na2CO3溶液 过滤C NH3(H2O) 足量的浓 H2SO4 洗气D CuO(Cu) 适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4.(2013,苏州)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 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A)ACO 2 气体(H 2O)生石灰BC 粉(CuO)稀盐酸CCaCl 2 溶液 (HCl)碳酸钙粉末DCO 气体(CO 2)氢氧化钠溶液5(2014,兰州)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A)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A 氢气 氯化氢 氢氧化钠溶液B 二氧
3、化硫 水 碱石灰C 氧化钙 碳酸钙 适量的稀盐酸D 氢氧化钠 碳酸钠 适量的氯化钡溶液6.(2013,沈阳)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C)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A CaO CaCO3 稀盐酸B N2 O2 灼热 CuOC FeCl2 溶液 CuCl2 铁粉D CO2 H2O NaOH 固体7.(2014,哈尔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A CuO C 足量空气 在空气中 燃烧B CO2 HCl 足量氢氧化钠溶 液和浓硫酸 依次通过两种试剂C KCl K2SO4 蒸馏水和过量 BaCl2 溶液溶解、
4、蒸发D FeCl3 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过滤8.(2013,盐城)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C)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A O2 水蒸气 通过浓 H2SO4 洗气B MnO2 炭粉 在空气中燃烧C KCl 溶液 BaCl2 加入适量的 Na2SO4溶液,过滤D FeSO4 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9.(2014,扬州)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B)物质 选用试剂 主要操作A CO2(CO) O2 点燃B MnO2(KCl) H2O 过滤C NaCl 溶液(CuCl 2) AgN
5、O3 溶液 结晶D Fe(Zn) H2SO4 溶液 过滤10.(2014,聊城)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的方法 ,其中错误的是(C)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 CO2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B NaCl 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C NaOH 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 FeCl2 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二、填空及简答题11(2014,临沂)已知 A、B、C 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 A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 为氧化物;D、E、F 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 F 是单质,E 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
6、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 , 试回答:(1)写出 E、F 的化学式:E_CO_;F_ C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AD_CaCO 3 CaOCO 2_;= = = = =高 温 CA_CO 2Ca(OH) 2=CaCO3H 2O(合理即可)_。12(2012,江西)如图所示 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 A 是紫红色金属,B 常温下是气体,C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1)A 的一种用途是 _作导线_ ;(2)B 的化学式为_H 2_;(3)D 物质属于 _盐
7、_(填“氧化物” “酸” “碱”或“盐”);(4)E 和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CO2H 2O=H2CO3_;(5)上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分解反应 _。三、实验及探究题13(2014,江西)如图所示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仪器 a 的名称_铁架台_;(2)操作 A 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_防止粗盐腐蚀托盘_;(3)操作 B 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胶头滴管_;(4)操作 C 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C_(填序号)。A过滤速度慢B滤纸破损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
8、会导致精盐的产率明显偏低 ,其原因是_蒸发中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而飞溅,导致晶体质量减少,从而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_。14(2014,菏泽)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 和多种可溶性杂质( 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 CaCl2、MgCl 2 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1)实验操作 A 的名称是_过滤 _,该操作的目的是_除去难溶性杂质(或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_。(2)写出步骤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MgCl 22NaOH= =Mg(OH)22NaCl _;步骤的作用是_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或除去过
9、量的碱和碳酸盐)_。(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_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 NaCl 生成_。第 2 课时 归类推理与转换一、选择题1(2014,江西)小凯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合理的是(B)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B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 气体一定比液体大C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2(2014,黄冈)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B)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没有质量变化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
10、或原子团,则带电的粒子是离子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3(2014,德州)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C)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4(2014,扬州)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C)CCOCO 2 CuCuOCuSO 4 Na 2CO3NaCl NaNO 2 CaCO 3CaOCa(OH) 2A BC D
11、5(2012,兰州)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C)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 ,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6(2014,无锡)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A.对除杂的认识 B.食品安全用稀硫酸除去 Zn 中混有的 Ag用灼烧的方法除去 Fe2O3 中混有的 C用碳酸钙除去 CaCl2 溶液中的 HCl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
12、品防腐补充维生素 A 防止夜盲症C.对现象的认识 D.化学学科的价值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红磷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研制高效低毒农药,保障粮食生产开发新型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7.(2014,甘肃)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D)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 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因为 H2O 和 H2O2 的组成元素相同 ,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 和 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8(2014,陕西)运
13、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 ,其中合理的是(D)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 、Mg 2 、Cl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 ,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9(2013,乌鲁木齐)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则 A、B、 C 可能是(B)ANaOH、CuSO 4、Na 2CO3BK
14、OH、HNO 3、K 2CO3CBa(OH) 2、 CuSO4、CuODNaOH、HCl、Ba(NO 3)210(2013,连云港)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 Fe、NaOH 、CO 2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C当乙为 NaOH 时,它可由 Ca(OH)2 与 Na2CO3 反应生成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二、填空及简答题11(2014,德阳)如图所示的是物质 AF 相互间的
15、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情况下 A 是能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B 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D 的溶液呈蓝色;E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 气体是_ CO2_,B 的化学式 _Na2CO3_。(2)F 可能是_盐酸或硫酸_。(3)C 和 D 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uSO 4=Ca(OH)2CaSO 4_。(4)E 和 F 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2Al6HCl= =2AlCl33H 2_。12(2013,南京)下图中的 AI 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
16、质,其中 A、D 、I 是氧化物,I 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 34;B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 由三种元素组成;G 为紫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 G 的化学式 _Cu_;E 的化学式_CuSO 4_。(2)写出 B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Al3O 2=2Al2O3_。(3)反应、和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 _置换反应_。(4)写出 H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CuOC 2CuCO 2_。= = = = =高 温 三、实验及探究题13(2014,滨州)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
17、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红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H2SO42NaOH= =Na2SO42H 2O_。(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 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方案二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当稀硫酸不过量时,生成的硫酸钠也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镁条(或碳酸钠等)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答案合理均得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