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化学,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种物质原来存在的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而物质的提纯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又称除杂。 1.分离和提纯的原则: (1)提纯方法应简单易行。 (2)操作过程中尽量不使被提纯的物质损失(不减)。 (3)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增)。 (4)最好能生成被提纯的物质(转化)。,2.主要方法: (1)常见的物理方法。,CO2,Na2CO3,CaCO3沉淀,铁粉,稀盐酸(或稀硫酸),灼热的氧化铜,(2)常见的化学方法。
2、,氧化铜,NaOH,浓硫酸,稀硫酸,3.常见物质的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1)CO2(CO):通过灼热的_ (2)CO(CO2):通过足量的 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 或NaOH的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或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 ,过滤 (6)Cu(CuO):加入足量的 ,过滤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 ,蒸发 (9)NaCl(Na2SO4):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 ,蒸发,稀硫酸,盐酸,氯化钡,盐酸,(11)NaOH(Na2CO
3、3):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 (12)NaCl(CuSO4):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 (13)NaNO3(NaCl):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 (14)NaCl(KNO3):_ (15)KNO3(NaCl): 结晶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硝酸银,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气体净化(除杂) 1.除杂试剂的选用:首先必须考虑制备气体的性质,使所选试剂不与主要气体反应,然后依据杂质气体的性质予以确定。 (1)酸雾或酸性气体(如用盐酸制氢气时产生的HCl气体)可用_等碱溶液或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 (2)水蒸气可用浓硫酸、无水硫酸铜或碱石灰等除去。 (3)碱性气体可用
4、溶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酸,2.除杂装置的选用: (1)除杂试剂为液体时,选用洗气瓶,气体应“ 进 出”。 (2)除杂试剂为固体时,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气体是“ 进 _出”。 (3)需要通过加热与固体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气体,常采用硬质玻璃管和酒精灯。,长,短,大,小,3.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1)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原因: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肯定混有水蒸气,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 溶液,再通过 。 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原因:加热时气体中最好不要混有水
5、蒸气。如除去CO2中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 ,再通过 。,NaOH,浓H2SO4,浓H2SO4,灼热的CuO,(2)除去多种杂质气体的顺序: 一般是酸性较强的气体先除去。如N2中混有HCl、H2O(气)、O2时,应先除去 ,再除去 ,最后除去O2(用灼热的铜网)。 (3)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验水) 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如被检验的气体中含有CO2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由白色变成蓝色,说明水存在),再通过 检验CO2。,HCl,水,澄清的石灰水,【例1】(2016,原创)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
6、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CuO(Fe)在空气中灼烧 B.NaCl(Na2CO3)适量稀盐酸 C.Fe(Cu)足量稀硫酸 D.CO2(CO)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B,【方法指导】杂质铁粉在空气中灼烧会生成Fe3O4,除了铁,又生成新的杂质Fe3O4,A错;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B正确;C中Fe中混有Cu,加足量的稀硫酸时,FeH2SO4=FeSO4H2,而杂质Cu不与稀H2SO4反应,C错;D中CO22NaOH=Na2CO3H2O,杂质CO则不与NaOH反应,D错。故选C。,【例2】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方法指导】根据原物质和杂
7、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B.Na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NaCl能与适量的AgNO3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D.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
8、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例3】(2014,上海)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B,【方法指导】Na2CO3BaCl2=BaCO32NaCl,除掉了Na2CO3又生成新杂质NaCl,A错;CaCO32HCl=CaCl2H2OCO2,过滤就能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B正确;CuSO4不与铜粉反应,C错;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加足量的NaOH溶液不但没去掉杂质,杂质反而增多了,将Fe2(SO4)3都转换成Na2SO4,D错。故选B。,【例4】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A,【例5】圆
9、梦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 步骤一: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 步骤二:滤液1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 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1)同学们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 (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3)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 。,NaClAgNO3=NaNO3AgCl,氢氧化铜或Cu(OH)2,NaCl、Na2SO4,【方法指
10、导】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并分离,即加入一种试剂只能生成一种沉淀,需要考虑每次所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溶液中的一种离子反应形成沉淀。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氯化钠只能与溶液中Ag形成氯化银沉淀,然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只与溶液中Cu2形成氢氧化铜沉淀,最后加入的硫酸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硫酸钡沉淀,满足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注意应先加入NaCl,而不能先加入NaOH或硫酸,否则不能达到逐一沉淀的目的。(1)同学们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
11、aNO3AgCl。(2)步骤一、二、三得到的沉淀分别是氯化银、氢氧化铜、硫酸钡,能溶于稀盐酸的是氢氧化铜。(3)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Cu2、Ba2、Ag已分别生成了沉淀,此时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有H、Na、Cl、NO3、SO42,则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NaCl、Na2SO4。,【例6】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1)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 A.右盘重,砝码轻 B.右盘轻,样品重 C.左盘重,样品轻 D.左盘轻,砝码重 (2)第步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
12、第步操作的目的是 。,D,MgCl22NaOH=Mg(OH)22NaCl,除去杂质CaCl2和加入的过量试剂BaCl2,(4)第步操作a的名称是 ,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 的一边。 (5)在第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_。 (6)在第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过滤,三层滤纸,除去加入的过量试剂NaOH和Na2CO3,防止蒸发时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方法指导】题中的除杂原理: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可除去氯化钙,同时碳酸钠又可除去过量的BaCl2,因此,氯化钡和碳酸钠两种药品应先加氯化钡,
13、后加碳酸钠,然后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1)若指针偏向右边,根据左物右码可知,右边的砝码重,左盘的称量物轻。(2)NaOH溶液可与杂质MgCl2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3)碳酸钠既可除去杂质CaCl2,又可除去过量的BaCl2。(4)过滤可得沉淀和滤液,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处。(5)滤液中含有过量试剂NaOH和Na2CO3,二者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因此加入稀盐酸可把二者转化成氯化钠。(6)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蒸发时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1.(2013陕西第20题,4分)海边盛产贝壳,其主要成分为CaCO3,以贝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下:,CaO,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 (2)写出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在工业上,熟石灰可用于生产烧碱。在农业上,它的一种用途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改良酸性土壤或配制农药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