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全国中考物理110套试题汇编:03物态变化.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81197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全国中考物理110套试题汇编:03物态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5年全国中考物理110套试题汇编:03物态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5年全国中考物理110套试题汇编:03物态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5年全国中考物理110套试题汇编:03物态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5年全国中考物理110套试题汇编:03物态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热现象 (一)温度及物态变化1 (2015 东营) 2015 年 5 月 8 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A凝固现象且吸热 B凝固现象且放热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解答: 解:雪是固体,是由地面上蒸发的水蒸气,在向上流动时,遇到极冷的气流而放热,形成了固态的雪花,然后雪花变大,下落,形成下雪整个过程中雪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而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

2、华过程要放出热量故选 C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是一道基础题2.(2015 北京) 图 3 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解答: 解: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合题意;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 B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3.(4 分) (2015 内江)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汽液化,小水珠

4、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汽液化,水珠在内表面解答: 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 B点评: 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汽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4.(2015 娄底) (6 分)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性质制成的;(2)该实验应选用_(选填

5、“大冰块”或“碎冰块” )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选填“甲”或“乙” )装置来进行实验。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2)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3)等质量的碎冰块与大冰块相比,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2)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效果更好些;(3)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

6、,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碎冰块;(3)乙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要明确:为使冰能够均匀受热,应选用碎冰5.(2015 孝感)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 ,这是液化现象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

7、和凝华分析: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需要放出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解答:解: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 90水就沸腾了此选项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选项正确;C、雪糕周围冒的“ 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故选 D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

8、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6.(2015 安徽)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解答: 解: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

9、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 正确,选项 B 错误;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故选 B点评: 我们不仅要掌握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还要清楚每个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7.(3 分) (2015常德)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 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

10、点.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 解:A、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放热的,故 A 错误;B、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故 B 正确;C、冬天人呼出的高温气体遇到外面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 ,液化是放热的,故 C 错误;D、樟脑球变小,是升华过程,是吸热的,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前后状态变化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4 分) (2015 广元)小英学习液体蒸发知识以后

11、,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 比较酒精与水蒸发快慢”的小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1)在吸管的中间插入一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把大头针的两端搭在两个纸杯的边沿并使吸管保持水平平衡(2)在这两纸杯中分别倒入少许质量相等的酒精与水,取两片相同的纸巾分别浸入酒精与水中;待杯中酒精与水全部被纸巾吸收后,取出湿纸巾分别挂在吸管的两端(如图乙所示) ,两节纸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复平衡(3)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段上翘,就说明哪段的液体蒸发得更 快 (选填“快” 或“慢”)【交流与评估】(4)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 相同 (选填“相同” 或“不同” )解:(3)根据杠杆的平

12、衡原理可知,原来吸管是平衡的,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吸管上翘的一端质量减小,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快;(4)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相同,还必须保证他们的温度和通风情况相同,这个样才有利于比较酒精和水的蒸发快慢情况故答案为:(3)快;(4)相同9(2015.广州)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上图7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Ct= 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 图像综合题分析: (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

13、吸热,温度不升高,但内能增加,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2)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解答: 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 A错误B、从图象可以看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 B 错误;C、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因此 t0 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 C 错误;D、0t1 这段时间,物体一直吸热,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 从图示的图象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物质的种类(晶体还是非晶体)

14、、熔点、熔化时间等关键要将熔化过程与图象两者联系起来10.(2015.张家界)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解答: 解:雨后的空气中总有很多的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就是雾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故选 D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分析时弄清变化前后的状态变化是本题的关

15、键11.(2015.德州)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 描述正确;炒鸡块时利用了加热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故 B 描述正确;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高,所以饭熟得快,故 C 描述错误;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 D 描述正确。选 C。【考点定位】 分子热运

16、动 改变内能的方法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不同物种的沸点12.(3 分) (2015 怀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B 绕在半山腰的云雾C 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D 身上的汗水变干了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 解: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

17、饮料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 A 错误;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 B 错误;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 C 错误;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是汗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3.(2 分) (2015扬州)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雪 B 露 C 霜 D 冰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物体由

18、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根据液化的定义来一一判断解答: 解:A、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 A 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固体上形成露,露的形成属于液化,故 B 正确;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 C 错误;D、冰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14.(5 分) (2015 桂林)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19、,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929496979898989898(1)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大小 变大 (选填“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2)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水的沸点为 98 ;烧杯口有大量的“ 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 是 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 ;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 (1)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体积减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体积不断增大;(2)壶口冒出的大量

20、“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 解:(1)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2)由表格数据知,水在 5min 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水保持 98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 98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 ,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3)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变大;(2)98;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3)升高;不变点评: 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

21、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15.(3 分) (2015 武汉)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t/ 0 1 2 3 4 5 6 7 8/( kgm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A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B 水在 4时密度最大C 温度高于 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D温度低于 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考点: 密度与温度.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分析: 将 08分两个阶段分析: 04 ,4

22、8,然后根据表格中温度对应的密度数值可得出结论解答: 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表格中记录的是在 08 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没有涉及到体积,因此不能得出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这一结论,故 A 符合题意;B、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 4时密度为 1000.00kg/m3,在 03,58时的密度数值都小于水在 4时密度,故可以得出水在 4时密度最大的结论,故 B 不符合题意;C、温度高于 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数值由999.97999.94999.90999.85,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 C 不符合题意;D、温度低于 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999.97999.94999.90999.84

23、,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 此题通过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难易程度适中16.(2015 河北) 探究水沸腾时对温度变化的特点。(1)图 14 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 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 ,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 。冰 霜 雾 雪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充分跟被测物体接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液泡不能跟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高液

24、体的沸点就越高;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8,因此烧杯内水面上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白气”是小水滴,是烧杯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也是液化形成的。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缩短加热时间(或减小热量损失) (2)小于 (3)17.(2 分) (2015泰安)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B 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C 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D 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

25、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 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是吸热的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形成的,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D、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的过程,凝华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

26、有清晰的认识18.(2 分) (2015济南)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自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液化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淡淡的白雾是液态的小水珠解答: 解:淡淡的白雾是液化现象,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选:D点评: 对于常见的物理现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可以对比记忆,例如雨、雪、雾、雹等的形成过程19.(2 分) (2015 济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

27、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 解: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

28、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 A 符合题意;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 B 不符合题意;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 C 不符合题意;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 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20.(2015

29、 滨州)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 A 错;玻璃泡要在被测液体中,所以 B 错; 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所以 D 错;C 的操作完全符合温度计的用法,故应选 C。【考点定位】 温度计的用法21.(2 分) (2015漳州)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 洗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B 冰箱里的水蒸气结成霜C 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低体温D 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

30、、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 解:A、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是清新剂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是升华现象,故 A错误;B、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故是凝华现象,故 B 正确;C、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故 C 错误;D、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是水由液态接变成了固态,故是凝固现象,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22

31、.(2015潍坊)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 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升华现象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它需要放热解答: 解:北方秋、冬两季,地面和房顶出现的霜、窗的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树枝上出现的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选 B点评: 由生活现象判断物态变化这类题目,一定要搞清物体先后都是以什么状态出现,然后结合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来判断物态变化过程,结合题意认真分析,不可盲目判断23.(2015潍坊)将烧

32、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 ,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答: 解: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得瓶内压强减小,使液体沸点降低,液体重新沸腾起来所以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第二次沸腾时比第

33、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故 AC 错误,BD 正确故选 BD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气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的掌握情况24.(2015益阳)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 “A”“B”“C”或“D ”)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是示数,再进行读数;(2)水沸腾前

34、和沸腾时都会从水底冒出气泡,但一种缓慢、一种剧烈,且在温度和形态变化上也有不同(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对各个图象注意分析即可解答:解:(1)每一个大格代表 10,每一个小格代表 1,示数是 89(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 A 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

35、,温度保持不变,图 A 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90 80 10 10 90 80 甲 乙时间/s温度/A B时间/s温度/D时间/s温度/C时间/s温度/象图 B 是晶体熔化图象,C 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 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 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89;(2)气泡越变越大;(3)继续吸热;(4)A点评: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要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同时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25.(8 分) (2015盐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甲图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读数为 89.5 (2)实验时,

36、当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变大 ,直至水面破裂水开始沸腾(3)当水温上升到 80时,每隔 0.5min 记一次溫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 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99 ;沸腾前水溫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先快后慢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温度升高,加快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出溫度并记录数椐,而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小红每次读数都比小华迟 6s,在同一坐标系中,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

37、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发现,小红的图象在小华的 左 (左/右)边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 (1)明确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读出示数;(2)沸腾时,水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达到水面处破裂;(3)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4)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越长,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升高的温度越高解答: 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温度计的示数是 89.5;(2)沸腾时,水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达到水面处破裂;(3)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

38、为 99;沸腾前水溫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加快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4)小红每次读数都比小华迟 6s,则小红所绘的温度比小华所绘的温度高,小红的图象在小华的左边故答案为:(1)89.5;(2)变大;(3)99;先快后慢;温度升高,加快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4)左点评: 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6、 (2015福州)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凝固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 物

39、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解答: 解: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 ,是因为冰块变成了水,发生了熔化现象故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的理解,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27.(2015福州) (5 分)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1)如图 16 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16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 ”、 “B”或“C” ) ,示数是_ 。(3)实验中,是通过_方式增

40、加水的内能。要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_。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发生了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发生的是能量的转移;(4)要使水尽快沸腾,就要让水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多的热量;避免水向外传递热量;根据生活常识也可从水的质量上去考虑解决解答: 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2)A 俯视,错误,C 仰视

41、错误,B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 90上面第 5 个小格处,读作95;(3)实验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较高,所以热由酒精灯火焰传递给石棉、烧杯底,然后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的;要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故答案为:(1)碰到了烧杯底;(2)B;95;(3)热传递;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 点评: 本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同时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难度不大28.(2 分) (2015 苏州)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铁丝上的白

42、霜B屋檐下的冰凌C冰冻的衣服晾干D草叶上的露珠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对外界放热;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从外界吸热;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向外界放热解答: 解:A、铁丝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符合题意;B、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冰瘤不符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升华成为水蒸气不符合题意;D、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熔化、液化和凝

43、华定义的了解,需要从生活现象结合物理定义来进行分析29.(3 分) (2015 茂名)今年 3 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升华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熔化 成雨滴落到地面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

44、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 解: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水蒸气由于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即形成雨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0.(2 分) (2015 茂名)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 乙 ,水的温度是 42 解: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

45、偏小,乙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柱在零刻度以上,示数为 42故答案为:乙;4231.(2015菏泽) 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升华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 解: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

46、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32.(3 分) (2015贵港)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汽化后凝固 D 先升华后熔化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可根据“白气”的状态和“白气”的形成上入手解答: 解: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

47、看不见的当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故选 B点评: 此题考查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这是中考时常考的一个知识点33.(3 分) (2015 资阳)如图所示是热现象的一些情景或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A清晨昆虫和植物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测温枪” 可以不接触人体而测出人的体温C加热水使试管塞子冲出去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移和转化D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红外线;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专题: 热和能分析: (1)分析物质变化后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再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2)红外线测温枪通过精确测量人体释放出来的微弱的红外线能量,再经过复杂的动算处理和

48、各种补偿校正,可以准确的测得人体的体温;(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使能量的转移;(4)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解答: 解:A、清晨昆虫和植物上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 A 正确;B、 “测温枪”是通过测量人体释放出来的微弱的红外线能量来测量体温的,故可以不接触人体而测出人的体温;故 B 正确;C、酒精灯加热过程通过热传递增加试管内水的内能,属于能量的转移;高温高压的蒸气推动塞子是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能量的转化;故 C 正确;D、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的;故 D 错误故选:D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