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迷宫实验.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4573088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迷宫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迷宫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迷宫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迷宫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迷宫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迷宫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迷宫引言用迷宫(迷津)研究学习始于 20 世纪初。迷宫的种类很多,结构方式也不一样(本迷宫难度中等) ,但它们都有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与从此分出的若干盲巷。迷宫的学习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一般的方位辨认;(2)掌握迷宫的首段、尾段和中间的一两个部分;(3)扩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间图形;(4)形成机体对空间图形的自动化操作。被试的任务是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途径。迷宫的学习与被试的智商有关,它涉及被试的空间定向能力、思维、记忆等诸多方面。 1899 年,斯莫尔 (W. S. Small ) 让白鼠学习一条相当复杂的迷津通路。通过研究他认为,白鼠迷宫学习所依

2、靠的主要是触觉和动觉记忆。1912 年希克思(V. C. Hicks) 和卡尔把迷宫用于研究人类学习。泊金斯(Perkins,1927)最早使用这种在手指迷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简便、最常用的触棒迷宫(pencil maze) 。Tolman 在 1948 年提出“认知地图”的概念,用于解释动物完成迷宫任务的成绩。他认为“在大鼠的脑中建立了某种类似于环境地图的东西” ,使得它们重组获得的空间信息以建立关于环境的认知表征。虽然“认知地图说”还是一个假说,但我们也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的迷宫学习进程。近年来,学者们则利用迷宫进行逆反学习能力的研究。而在特殊教育领域,也利用迷宫队正常人和盲人进行

3、了触棒迷宫的对比试验,并得出了盲人心理的巨大补偿作用和学习潜能的结论。在此迷宫实验中,被试需要排除视觉条件,用小棒从迷宫起点沿凹槽移动到达终点,记录被试所花的时间和错误次数,并且重复进行实验。本实验做出如下假设:(1)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被试每次实验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减少(2)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被试的错误次数呈减少趋势。实验方法1、将主机与附机 EPT713 迷宫装置连接好,打开电源,按键,调节遮挡板,以使被试不能看到盲道。2、指导语:这个一个迷宫实验,你要在排除视觉条件下,尽快学会走迷宫,中间不要停顿,要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期间若触棒进入盲巷并到达盲巷终点,仪器会发出蜂鸣声并记错一次,

4、到达终点,会长鸣一秒。当你连续三次无错走完迷宫,主机背后黄色指示灯亮,提示实验结束。3、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学号姓名,按键,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4、被试看到绿色指示灯亮,手握触棒(使用优势手) ,由主试带入放在起点位置,按指导语提示开始测试。当被试走完一次迷宫后,主试再次带入被试手握的触棒放到起点位置,再次开始走迷宫;直至连续 3 次无出错走完迷宫。黄色指示灯亮,提示实验结束。5、主试打印数据,换被试按方向键,进入测试,内存 80%表示还可以做4 个被试。 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结果的文字解析和相应的图表。迷 宫 实 验 记 录 图02040608010012014

5、0160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次 数时间系 列 1 系 列 2 系 列 3粉色折线为所用时间蓝色折线为错误次数实验讨论内容1、关于实验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学习走迷宫的遍数,因变量有两个: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因此本实验是一个多因变量实验设计。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都能很好地进行操作性定义,都可以进行准确地量化。2、误差分析及原因探讨在实验过程中,错误的次数过多,所用时间过长,错误提醒时的蜂鸣声和大脑疲劳都可能让被试产生烦躁等消极情绪,导致实验时耐心的逐渐丧失,此时如果继续实验则可能导致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的增加,此时的数据会影响结果的分析

6、。所以在被试感到疲劳时需要让被试休息进行调整,防止出现误差影响实验结果。另外环境的适宜程度有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实验中注意控制无关变量。3、关于实验的分析根据被试的口头报告,被试在排除视觉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动觉、触觉和记忆获得迷宫路线的信息,被试先对迷宫的整个路径形成整迷 宫 实 验 记 录 图0204060801001201401601 3 5 7 9 1113151719212325272931实 验 次 数所用时间012345678错误次数体印象,然后通过分段学习记忆,根据走过的错误经验,渐渐地摸索出了路线,最终掌握迷宫的结构。而由于被试是一个人的,本实验无法分析迷宫学习的个

7、体差异和性别差异。不过与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大致得出,不同的人学习迷宫所需要的时间和错误次数是不一样的,因此可认为个体差异对迷宫学习有影响,但性别差异对迷宫学习的影响不大。结合实验结果对实验研究的内容进行详细地讨论分析。实验结论1、随着学习变数的增加,走完迷宫所需要的时间整体呈减少趋势。2、随着学习变数的增加,完成一次迷宫的错误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实验中被试任务较难,需要时间较长。由于实验台少学生多,每个实验台上有六个学生所以有些学生并没有做完实验没有学会迷宫,他没有找到自己的数据。2、迷宫实验是要求被试集中精力形成迷宫的认知地图,但是由于实验室学生人数多,环境嘈杂,致使

8、被试不能全神贯注学习迷宫,影响实验结果。3、由于师生对实验台操作的不熟练,实验操作中有些失误,过后老师做了修正。参考文献1、 刘芳娥,刘利兵,化前珍,杨芳,于军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记忆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3):147-1492、 胡镜清,温泽淮,赖世隆. Morris 水迷宫检测的记忆属性与方法学初探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02) 3、 薛丹,徐淑萍,刘进修,刘新民,李澎涛,刘华钢. 水迷宫实验中三种品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比较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0(02) 附录迷宫实验记录表实验次数 自变量 1 2 3 4 5 6 7因变量所用时间(秒)137.28

9、3 95.235 81.526 76.934 78.146 57.469 60.193错误次数(次)7 5 2 6 1 0 2实验次数 自变量因变量8 9 10 11 12 13 14所用时间(秒)105.998 67.891 58.125 75.909 73.969 77.051 56.118错误次数(次)5 3 6 0 0 2 1实验次数 自变量因变量15 16 17 18 19 20 21所用时间(秒)81.157 54.591 61.601 43.385 71.371 45.577 45.818错误次数(次)0 1 1 2 0 1 2实验次数 自变量因变量22 23 24 25 26 27 28所用时间(秒)41.983 37.367 50.721 49.857 38.543 36.612 35.071错误次数(次)0 5 0 1 1 0 1实验次数 自变量因变量29 30 31 32 33 34 35所用时间(秒)43.414 34.940 38.677错误次数(次)0 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