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专题二 1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流传着许多优美的诗句,在不少诗句中体现了很多物理知识例如: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掬”意为“捧”) 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_平面镜成像_ 和_分子的无规则运动_2 “盘中冰水,水冻冰温未降;杯内水冰,冰化水温不升” ,该对联中,前半句涉及的物态变化为_凝固_,后半句涉及的物态变化为_熔化_3 鹅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诗,如图所示,鹅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反射_形成的虚像,如果以鹅为参照物,它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是_静止_(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4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这是一种_扩散现
2、象_,说明了_分子的无规则运动_ .5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其中“天在清溪底”这一现象与下列图中哪个实验现象相似( B )6(2015扬州)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中,得到 IU 图象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B )7物理图象可以用来直观且定量地描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如图所示图象,若满足一定条件,可以正确表示以下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有( D )A自由下落的苹果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B压强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C电热与电流之间的关系D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3、,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u 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D )A 60 cm B 40 cm C 20 cm D 10 cm9(2015安徽)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R1 为定值电阻,R 2 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移动滑片 P,多次记录电压表示数 U 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I,则绘出的UI 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10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自制玩具赛车 20 m 赛跑比赛甲、乙、丙、丁四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假设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结果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最后到达终点的是丁车若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则关
4、于丙、丁两车的 st 图象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丙在区域,丁在 I 区域 B丙在 I 区域,丁在区域C丙在区域,丁在区域 D丙在区域,丁在 I 区域11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A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 m/g 40 60 80 100液体的体积 V/cm3 20 40 60 80A20 g,1.010 3 kg/m3 B60 g,0.810 3 kg/m3C60 g,1.010 3 kg/m3 D20 g,0.810 3 kg/m312如图所示为一高山的等高线图,某登山运动员从 A 点到达
5、 B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运动员的体重变大B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小C运动员烧水时,水的沸点升高D运动员携带的气压计的示数减小13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稀硫酸,闭合开关后,逐滴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关于灯 L 的亮度和灵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A. 亮暗(灭)亮;大小大B. 亮暗(灭)亮;小大 小C. 暗亮暗;大小大D. 均无明显变化14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动物身上的各种器官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我们所了解的以下事例中,减小压强的是( C )A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长有细长而又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B人口腔里的牙齿根据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尖牙等C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不了一倍,脚掌面积却是马蹄的三倍D大象长有两个大大的耳朵,不仅可以发挥听觉功能,还能用于散热15(不定项)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AB )A “飞流直下三千尺” 瀑布飞流直下的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 ”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D “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