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AO骨折分型L2.ppt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4565723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O骨折分型L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AO骨折分型L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AO骨折分型L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AO骨折分型L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AO骨折分型L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博颖精医疗器械,Double Engine,AO骨折分类及 内固定原则,AO/ASIF介绍,AO/ASIF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成立于1958年,总部设在瑞士达沃斯,专门致力于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系统的创伤骨科和脊柱内固定理论及相关外科技术的科研机构之一。,内固定基本原则:,AO/ASIF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系统的骨折内固定理论并确定了最新的内固定基本原则:1、 通过对骨折复位和固定以恢复原有的解剖关系2、 根据损伤和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稳定的固定3、 谨慎操作以保证骨和软组织有充分

2、的血液供应4、 病人及手术部位可以进行早期安全的活动,1978年,Muller等人提出了长管状骨骨折的综合分类系统,即所谓“AO分型”。此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将各长骨的各个解剖部位以数字表示,每个部分按骨折位置分为3类,每类按骨折形态复杂性又分为3组及其亚型,越靠后的类/组/亚型,如C/C3/C3.3,骨折的治疗越困难,预后愈差。这种分类方法在提示预后和指导手术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被国内外众多专家所采用。,骨折AO分型:,1肱骨 2尺桡骨 3股骨 4胫腓骨 5脊柱 6骨盆 7手 8足 91.1髌骨 91.2锁骨 91.3肩胛骨 92下颌骨 93颅面骨,骨折AO分型:,骨折AO分型:,骨折AO分类

3、由5位诊断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部位,后三位表示形态特点 骨干骨折分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 骨端骨折分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从上至下分为三个节段(骨干骨折分型是指的图中各骨的2的部分),第三位数表示形态特点:骨干骨折分为3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各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3组,成为第四位数,以1、2、3表示,对于C组骨折,根据严重程度又可分为3个亚组,成为第五位数,用1、2、3表示,以上是骨干骨折的分型,下面是干骺端的骨折的分型(同样的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二 干骺端,根据

4、损伤的程度,AO分类系统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A、B、C三种类型,二 干骺端,肱骨下端骨折的分型,尺桡骨上下端骨折的分型,尺桡骨上下端骨折的分型2,尺桡骨上下端骨折的分型3,前臂双骨折的分型,股骨下端,胫骨上下端骨折的分型,股骨下端,胫骨上下端骨折的分型2,股骨下端,胫骨上下端骨折的分型3,腓骨下端骨折的分型,肱骨上端骨折根据关节内外和复杂程度分三型股骨上端骨折根据转子间,股骨颈,股骨头分三型,图示股骨上端骨折分型,AO内固定原则: (1958年 适用于关节内骨折) 1、解剖复位 2、加压坚强固定 3、保存软组织及骨的血运 4、早期安全无痛活动,(2000年 适用于关节外骨折) 1、复位及固定骨折

5、部位 2、根据损伤和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稳定的固定 3、谨慎操作以保证骨和软组织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4、病人及手术部位可以进行早期安全的活动,AO内固定原则:,AO脊柱内固定原则:进行稳定内固定来充分满足局部生物力学的要求 通过无创手术和软组织保护来维持血液供应 恢复解剖顺利应特别关注矢状面的复位 关节肌肉的早期无痛活动,出于对生物学或生物力学方面的考虑,通常需要在强度和刚度方面作一定程度上的牺牲。对于内固定来讲,并不需要强度最大或刚度最高的内固定。内固定不能永久地代替折断的骨骼,而只能作为临时的支撑。,AO常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AO常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在判断骨折在何种临床情况下能够达到愈合或

6、发生不愈合时,应考虑到应变的情况。(局部组织应变和静水压较折块间微动更为重要)简单骨折和折块间微动可产生较大的应变;粉碎性骨折可耐受更大的两骨折块间的活动度,因为总体的活动度被多个骨折平面分担,从而降低了局部组织的应变或形变。,AO常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绝对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骨折端的应变,产生无可见骨痂生成的直接愈合。(直接愈合只是现有生物力学条件下的一种结果,并不是目的。),AO常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达到绝对稳定性的工具:加压性预负荷(减少轴向应力);增加摩擦力(减少剪切应力、扭转应力),AO常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绝对稳定后的骨折X线表现:仅有极少量的可见骨痂形成或根本没有可见骨痂。

7、骨折间隙的逐渐消失以及骨小梁的生长跨越是较好的征象,而骨折间隙增宽是存在不稳定的间接征象。,BO原则(生物学内固定原则),1 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血运。 2不以牺牲骨折部位的血运来强求粉碎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如必须复位的较大的骨块,也尽力保存其供血的软组织蒂部。 3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 4减少内固定与骨之间的接触面。 5尽可能减少手术的暴露时间。,3AO内植物与材料: 刚度:(内植物的刚度取决于材料的刚度,但内植物的形状和空间构型对其刚度的影响更重要) 强度:与不锈钢相比,钛对单次外力的抵抗能力较低,但对高频反复作用外力的抵抗能力较强。(通过轻度增加内

8、植物的厚度即可补偿材料的强度) 延展性:决定内植物,如接骨板被塑性的程度。 抗腐蚀性:钛较理想。 表面结构:内植物与软组织间组成稳定的界面对于防止形成内植物周围液性死腔十分重要。,钛金属的优点: 与不锈钢相比,钛的弹性模量与骨组织更接近 组织的生物相容性更佳 感染机会较低 钛较不锈钢材料具有更高的抗疲劳能力 抗腐蚀能力较强 与不锈钢相比,钛对骨组织的生长影响较小 钛或其合金中无镍成分,故过敏反应较小 术后能进行MRI和CT检查 钛合金内植入物可以长期留存体内,对于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并不需要将每一个骨折块精确的解剖复位。 下肢骨折,可以遗留某些畸形,但不能影响肢体的功能。(例:胫骨骨折愈合后遗

9、留达10的前后位成角畸形,即使外观上明显畸形,如果踝关节功能正常,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外翻达到5,就会使关节遭受异常的作用力,从而导致创伤后骨关节炎。),1、骨干骨折:,下肢骨干的正常肢体力线应当得到恢复。 尺、桡骨干骨折要求达到解剖复位以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 延伸到骨端或关节的骨干骨折,应用接骨板螺钉仍然是好的选择;复杂的、多节段的骨干骨折,应当采用微创技术通过间接复位进行接骨板桥接固定。,2、关节骨折: Charnley提出只有通过内固定才能达到完善的解剖复位和关节活动的随意性。 Schatzker(1987)提出的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 关节内骨折制动将引起关节僵硬 关节内骨折切开

10、复位、内固定后制动将引起更为严重的关节僵硬 关节塌陷的关节骨折块,通过手法或牵引的闭合方法使之复位,主要的关节面塌陷后不会充填纤维骨组织,由于骨折移位造成的关节不稳定将永久存在 为了恢复关节的适合性,必需对关节内骨折块进行解剖复位和采取稳定固定 干骺端的骨缺损必需进行骨移植,以防止出现骨折块再次移位 干骺端及骨干的骨折移位也必需得到矫正,以防止关节过度负荷 即刻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保证关节面愈合、恢复功能,这需要稳定的内固定,通常情况下先复位关节部分,再复位支撑的骨干部分(使用支持接骨板)。但当同时存在关节内骨折和干骺端骨折时(C3型骨折),关节面骨折部分与干骺端骨折不连续,如果最初的干骺

11、端皮质复位能够提供稳定的框架,以使关节部分的骨折也可以复位,那么,就颠倒操作程序,首先将干骺端复位到骨干上。 干骺端或骨干的粉碎骨折可能会诱使医生将所有的非关节皮质骨块进行精确的复位和固定,这样做可能会产生更好的复位效果,但是却使骨块失去血运。只要保持了肢体的轴线,干骺端皮质块并不需要准确的复位。,拉力螺钉:螺钉不要拧到其强度和韧性的极限。而是到其2/3。螺钉拧入角度原则上应与骨折面垂直(角平分线的应用只有在小于40倾斜的截骨的固定中是正确的。);当用多个拉力螺钉固定长螺旋型骨折时,可在中央拧入与骨纵轴垂直的螺钉,防止轴向移位,其余螺钉与骨折面垂直以确保最大的加压。,绝对稳定的方法:,LCP用

12、单侧皮质骨螺钉一定可以用在骨干,但最好不要用在干骺区(皮质骨太薄);自锁螺钉也可以是长螺钉,那样就可以与角接骨板结合在干骺区使用。拉力螺钉固定使用正确且骨质良好时可以产生高达3000牛顿的压力,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是其余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接骨板:牵涉到关节的骨折治疗最好是绝对的坚强内固定,通常要用接骨板来实现。对这类骨折,首先要进行解剖复位,而不需要形成骨痂。骨痂的产生往往是低稳定固定的结果,坚强固定后出现骨痂就要引起注意。 以往,接骨板被称为所谓应力遮挡,这一概念已经不再使用,因为影响循环血运的理论似乎更为合理。 提供坚强固定的传统接骨板技术需要严格的限制在骨折块之间加压的原则。传统接骨板

13、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对皮质骨血供的破坏。 接骨板分为加压、中和、张力带或支持几种形式。 张力带:将张力转换为压力。,相对稳定的方法:髓内针:使用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状骨折已被公认为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法。(髓内针上附加带锁螺钉,增加了钉的力学特性从而扩大了髓内针的使用范围) 横截面为实心的髓内针不会增加太多的抗弯曲力学特性,但它确实有生物学的优点。(扩髓后对皮质血供的破坏是可逆的动物试验的结果证实内有死腔的管状髓内针的感染率高于实心髓内针。),扩髓造成髓内皮质血供破坏。 非扩髓髓内针的优点日益明显。进入髓腔的任何装置(导针、髓腔扩大器、髓内针)都起到一个活塞作用,迫使髓腔内的容量物质通过骨折间隙进入

14、临近的软组织或静脉系统,引起肺部并发症。 桥接骨板:生物学的或桥接的接骨板是一种髓外的夹板将骨折两端固定。 用典型的直接切开复位和坚强的接骨板内固定,不仅破坏了软组织的血运,而且骨折片的血运也遭到破坏。在明显粉碎的骨折类型,考虑骨折位置的血运情况,使用桥接骨板有很强的指征。,发生在骨干的C型骨折,通常骨折片的内骨膜血供中断,骨折片的血供主要依赖于外骨膜,这也是骨折愈合的基本条件。若广泛的暴露、骨膜剥离、骨折精确复位和这片间的加压固定,在C型骨干骨折中有很高的骨折并发症的危险。 桥接骨板固定是基于优先考虑生物学特性而将力学特性放在其后的固定概念。(C型骨折不仅仅累及两端主骨,还包括其间的大量碎片

15、。固定装置必须允许在不同的这片间产生微动,以刺激骨折的愈合。),应用桥接骨板是,需要使用3到4枚螺钉将接骨板两端牢固地固定于主骨折块上,并均衡两骨折块上固定的强度。应用较长的接骨板可使应力分布于较长的接骨板节段内,从而显著降低了接骨板发生力学失效的危险性。,内固定:一个新技术10年前所应用的生物学接骨板结合间接复位技术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和备受欢迎的革新。是针对AO坚强固定原则的一种改革。,早期的事实证明在接骨板下的骨皮质与髓内针相邻很小的范围内有相当大的骨结构改变发生。早期认识是归属于所谓由于金属内固定物强于骨所产生的应力保护。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螺钉将接骨板固定在皮质骨上的压力造成接骨板下皮质骨血流障碍,从而引起皮质骨的再塑性。 为了消除接骨板与骨接触的不良作用,必须选择完全不同的方法:内固定器。起到皮下或肌肉下的外固定架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骨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