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问题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李辰菊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提问及回答观察内容 频 次 数据分析有效问题 28 89%指向 模糊问题 3 5%指向清晰,表达清楚。无效问题 4 13%有直观答案的问题27 75%教师提问层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1 2.7%问题的思维层次搭配合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符合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问题,偶有无效问题的出现。鼓励称赞 30 37%重点知识强化9 11%教师理答理答方式 重复问题 15 18%教师理答以积极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称赞,偶有百分比或学生答案追问 19 23.2%换学生回答2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批评4
2、 5%消极的评价蕴含在内。通过上表的观察,具体分析如下:一、教师提问指向性分析。从教师提问的指向性来看,本节课提问的问题有效的是 28 个,占问题总数(32 个)的 89%,问题指向清晰。二、教师提问层次性分析。总体来看,本节课的问题设置层次还是比较合理的,有直观答案的问题占绝大比例,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数量适当,无效问题比例很低。1、无效问题具体分析。本节课,教师提问的问题中,无效问题有 4 个,占问题总数的 13%。第一个无效问题出现在讲完一遍观察的四个角度之后老师又设计了一次,让学生再看一遍图片,然后又问了一遍:“从哪个方向拍的?”又总结了一次“想想是从哪几个位置来观察的?”有些重复。第二个
3、类似问题出现在课堂新授左侧面、右侧面知识后,教师提问:“杯子在哪里?”这个问题本身给学生指的就不明确,第三个无效问题出现在举例中,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没有举出例子来,看来问题无效。第四个无效问题在练习中, “谁观察最仔细了?”看似在调动学生仔细观察,其实是无效的问题。2、有直观答案问题具体分析。本节课有直观答案的问题有 27 个,占问题总数的 75%。这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关,属于正常范畴。3、有思考价值问题具体分析。本节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 1 个,占问题总数的 2.7%。此类问题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应该占多大的比例比较合适,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我个人认为一节课,无论
4、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应该有此类问题的存在,因为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我们提出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一定要发挥作用,把这类问题解决彻底。比如,本节课,教师在讲解环节就提出:“加大难度,从哪个侧面拍的?”属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侧面还分左右侧面,为学生学习判断看到的物体,是从左侧面还是从右侧面,有一定的指向性。三、小小建议:1、教程设计上注意时间的安排,在学习左侧面右侧面时,没有完全展开就进行下一环节,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2、有的学生一节课有二次或三次的回答机会,有 40 人一次都未被请到,课堂上存在盲区。3、通过观察,教师在教学中的机械提问还是占有相应的一部分,可能是自己教学中的一种习惯,一种常用的口头语言。4、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重复同一个问题好几遍(有时三遍) ,可能教师是为了强调自己的问题,或自己由于声音不大,怕学生没有听清楚,再强调一下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整节课,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通过比较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引导和评价,此外还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