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纯合二倍体植物制备过程2. 描述体细胞胚的发生途径:体细胞胚又叫胚状体,是指离体条件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而形成的胚胎类似物。体细胞胚的发生实质是细胞在分化,有直接和间接发生两大类,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1) 器官外植体直接发生途径:诱导期,叶片表皮细胞或亚表皮细胞感受刺激后进入分裂状态,形成小的瘤状突起;胚胎发育期,瘤状物继续发育,经过球形胚,心形胚等阶段最后形成体细胞胚。2) 悬浮培养细胞发生途径: 在悬浮培养的细胞中一些细胞可以产生胚性细胞团,一个胚性细胞团可以发育成一个胚状体,也可以产生多个胚状体。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大量的胚状体。3) 愈伤组织发生途径:(1 )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
2、;(2)诱导愈伤组织胚性化;(3)体细胞胚形成。其中第二步是关键。4) 单细胞发生途径:主要是指小孢子或大孢子细胞培养产生胚状体。通过花药或花粉培养由小孢子诱导胚状体发生的方式较为常见。5) 原生质体发生途径:培养植物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后,经过分裂产生的细胞团也可以形成胚状体。3. 原生质体融合的几种方法:1) 生物法:病毒诱导细胞融合主要是由于病毒会与宿主细胞膜直接融合,同时进入两个细胞就会打破两个细胞膜的隔阂,引发细胞质的交流,进而达到细胞融合的目的。原因可能是病毒的磷脂外衣与动物细胞膜相似,病毒外壳上的某些糖蛋白有促进细胞融合的功能。2) 化学法:化学法是指采用化学诱导剂促使细胞融合的
3、方法,(包括:NaNO3、高PH 的高浓度的 ca2+、PEG、溶菌酶、明胶、抗体等。) NaNO3:的钠离子可以中和原生质体表面负电荷,引起原生质体聚集,促进细胞融合。高 PH 的高浓度的ca2+诱导融合:钙离子中和原生质体膜或细胞膜表面电荷,使彼此精密接触,决定质膜的稳定性和可塑性;高 PH 能改变质膜的表面电荷,利于细胞融合。3) 物理法:电融合原理,在直流电脉冲的刺激下,细胞膜或原生质体膜表面的电荷和氧化还原电位发生改变,使异种细胞或原生质体粘合并发生质膜瞬间破裂,进而连接,直到闭合成完整的膜,形成融合体。4. 核移植克隆动物和体外受精动物相比有怎样的优点和缺点:核移植优点:能克服远缘
4、杂交的不亲和性,有目的地培育优良品种。动物体细胞克隆,可用于保存濒危物种、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 缺点:技术复杂,难度大;它将对生物多样性提出挑战,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克隆动物 ”则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体外受精是取父母双方的精卵细胞,在试管内完成受精,等受精卵发育到囊胚期的时候,再植入到母亲的子宫内,完成后续的发育过程。这一技术主要是解决一些不能正常排卵的妇女的生育问题。而克隆技术是取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到另一个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然后将这一个细胞重新培养,令其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这其中不涉及受精的
5、过程。5.分析比较组织培养、胚胎培养两条人工繁殖的优点和缺点:组织培养优点:1,周期短,便于人工控制培养条件。繁殖速度快,经济效益高。2,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3,繁殖珍稀、濒危苗木和突变体,是优良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4,利于保持原来品种的特性。缺点:1,玻璃化问题。2,褐变问题。3 ,微生物污染问题。 4,其他问题胚胎培养优点:1,可克服一些早熟品种胚胎早期败育现象,从而缩短育种周期,增加种子发芽度,可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2,利用胚乳培养可获得无籽的三倍体果实。3,可用于研究与胚发育有关的内外因素以及有关的代谢和生理生化变化。6.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途径: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过程是细胞再分化的过程,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完成,一是器官发生途径,二是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植物的器官发生是指离体培养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由外植体或单个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再生成植株一般经过启动期、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拟分生组织的形成、器官原基和器官的形成。+2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