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综合活动:抓尾巴实验幼儿园 王晓璐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提高幼儿在快速奔跑中躲闪的能力。2、帮助幼儿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特征。2、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参与游戏的兴趣。活动准备:幼儿打扮成小猴、小老鼠、小兔子、小马的样子;“大灰狼” ;音乐磁带;课件活动过程:一、设置情境,小动物们进场。师:孩子们,今天妈妈请了一些客人到我们家来做客,瞧!他们来了。A、 (音乐起,小猴进场)师:孩子们,我们应该怎么说?( 你们好、欢迎) 师:我们请客人先坐下来。B、 (音乐起,小马进场)师:又是谁来了呀?(小马)师:我们和小马握握手。C、 (音乐起,小老鼠进场)师:哎呀,还有客人呢?是谁呀?(小老鼠)师:欢迎
2、你们,我们抱抱吧。孩子们,都坐下来吧。二、看课件,猜客人是谁?师:告诉你们哦,还有几个客人要来呢!不过你们要动动小脑筋,猜猜他是谁?猜对了他才会出来。听,有人来了,是谁呀?1、看课件:(小猴) 师:快把尾巴伸进来。咦,这条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谁的尾巴呀?我请个小猴上来,我们来看一看小猴的尾巴是不是这样的。 (哦,长长的,还有点弯呢)那是不是小猴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哎呀,真是猴哥哥呢!(猴哥哥欢迎你)2、看课件:(小兔)师:这次会是谁呢?大家一起说:快把尾巴伸进来。师:这条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呀?和我们这儿谁的尾巴一样啊?我们一起喊:小兔,小兔请进来。哦,原来是兔妹妹回家啦。3、看课件:(小马
3、)4、看课件:(小老鼠)5、看课件:(大灰狼)三、玩游戏:抓尾巴1、请幼儿相互玩抓尾巴的游戏尾巴。我们每种动物都有一条和别人不同的尾巴,我们玩的游戏就叫“抓尾巴” ,你要去把别人的尾巴抓下来,不过要当心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别让人家抓掉了,看谁抓的尾巴多,等会就在这个屋子里玩哦,可千万不能跑出去,准备还了吗?开始。2、请幼儿根据要求抓尾巴。3、再玩一次游戏。四、结束活动:啊,谁来了?“大灰狼”:我的肚子呀饿得咕咕叫,让我找点好吃的?哼,可恶的大灰狼,我们一起去把它的尾巴抓下来吧。欢庆胜利:“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还把大灰狼的尾巴给揪掉了呢,跟兔妈妈出去玩吧。 ” 小班综合活动:“好玩的尾巴”说课稿实
4、验幼儿园 王晓璐一、设计意图: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尤其是小年龄的幼儿,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特点及价值,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玩着民间游戏长大的。在民间游戏中, “抓尾巴”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游戏之一,相对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想象力越丰富,更容易投入情境之中,他们将动物都视为自己的好朋友,乐意“成为”小动物。 这些 34 岁的幼儿活泼好动,且是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形容词的理解、掌握、运用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到,如“长、短、粗、细”等等,为了更好的顺应幼儿的
5、发展需要,我将“抓尾巴”的民间游戏与语言、科学、音乐等领域综合起来,让幼儿初步理解并运用形容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二、目标制订: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初步了解四种动物尾巴的特征,会用“长长的、短短的、粗粗的、细细的”的词语形容不同动物的尾巴。2、在游戏中提高快速奔跑、躲闪的能力。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渗透了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为主,主要引导幼儿用恰当的形容词来形容小动物的尾巴;活动的难点在于幼儿在理解词语的基础
6、上去抓相应的小动物的尾巴。三、活动过程1、表演进场,明确角色。在开始部分,我扮演兔妈妈和小兔们在家欢迎小猴、小马、小老鼠等客人的光临,将孩子们轻松地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小动物们随着相应的音乐进场,进一步明确了他们的角色意识。在这其中,渗透了礼貌教育,小动物们亲切的问候、握手、拥抱,其乐融融。2、观看课件,大胆表达。在这个环节中,结合了视觉、听觉的课件深深地吸引了幼儿,此时,我摒弃以往教师说教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幼儿为主体,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3、集体游戏,巩固认识。最后一个环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抓尾巴”游戏,我将老游戏玩出新花样,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抓尾巴,最后去合作抓大灰狼的尾巴,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总之,本次活动完全是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