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心亭看雪 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 )定 拥毳( )衣崇祯( )雾凇( )强( )饮沆砀( )( )与余舟一芥( )铺毡( )对坐2解释下列黑体字的含义。更定;湖中人鸟声俱绝;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客此;及下船。3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字 ,号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大雪三日, 。是日更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 , 上下一白。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二、课内精读(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2、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 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27“天与云与山与水” 连用三个“ 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
3、分。( )到亭上;( )大喜曰;( )是金陵人;客( )此;( )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 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薄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注:戊申晦:戊申日,
4、即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若樗蒲数十立者:若者,像的。樗蒲,古代一种赌具。绛皜驳色:绛色和白色相杂。绛,大红。皜,白。驳,杂。若偻:像弯腰曲背的样子。14解释加粗的词语。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极天云一线异色 ( )须臾成五采 ( )日上,正赤如丹 ( )或得日或否 ( )15从内容上看,文段写了什么?答: 16从写作手法上看,文段与湖心亭看雪有何不同?答: 17自古以来,描写西湖的诗文很多。试搜集几首与同学交流。答: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问题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5、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419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20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 独”字的表达效果。21 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 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2 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四、写作23本文的白描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请你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你见过的一处景物,注意抓住特征来写。【参考答案与提示】一、1gng;cu;zhn;sng; h
7、ng;dng;ji ;zhn;qing2完了,结束;消失;撑,划;鸟兽的细毛;独自;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哪能;指酒杯;客居;等到。3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湖中人鸟声俱绝;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提示】: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 作铺垫。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连用三个“一” 字,与“ 上下一白 ”相呼应。写法上,作
8、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二)9余、客、客、于、客。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 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三、(一)14 (1)渐渐(2)天边(3)一会儿(4)纯红,像朱砂一样。 (5)有的人。15泰山观日出。16文段采用工笔描绘, 湖心亭看雪采用白描手法。17示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9、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18 (1)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 天与云与山与水, 浑然一体, 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19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20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作者的“痴”(或“ 不同常人”) ,为下文作伏笔。21 湖心亭看雪 用简练朴素, 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 答出“ 白描” 即可) 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22 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语意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