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章 声现象测评(A)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振动停止了2.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A.音调高 B.响度大C.音色美 D.节奏快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下列声现象能说明声音
2、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5.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6.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如图所示,它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2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7.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等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8.每一位市
3、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主要目的是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B.在传播途中C.在声源处D.以上方式都有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10.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2 s 后收到回声,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超声波不能
4、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11.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空气温度t/-30 15 20 25100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ms-1)3133403443463863(1)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2)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 。 12.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
5、(每题 12 分,共 24 分)1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14.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
6、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 。 (2)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声音小是在描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 。 (3)小刚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 ;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 (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四、计算题(16 分)415.某同学在一艘汽艇上遥对一座山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 s 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m/s)。(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则他离高崖有多远?(2)若汽艇以 10
7、m/s 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则他喊时离山崖有多远?参考答案第二章测评(A)1.D 解析: 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正确的选项是 D。2.B 解析: 影响声音传播距离的是响度,响度大,声音传播得就远。3.B 解析: 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得不清楚。4.D 解析: 选项 A、B 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选项 C 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 D 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5.B 解析: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故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比较甲、乙、丙三图可以看出,乐器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发声的
8、响度相同;乐器振动的频率相同,故发声的音调相同;由于波形不相同,故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6.A 解析: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靠近墙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57.C 解析: 地震时的振动会产生次声波,A 对;次声波和地震波都属于机械波,都要借助介质传播,B对;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处辐射的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错;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等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 对。8.C 解析: 禁止鸣笛可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解析: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发声
9、体发出声音的品质。“震耳欲聋”是指响度大。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品质不一样,即音色不同。答案: 响度 音色10.答案: 音调 能量 1 531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11.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越大,所以在通过距离相同时,冬天所用的时间会比夏天要长。答案: (1)越大 (2)长12.解析: 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答案: 响度 声源13.解析: (1)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
10、就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就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轻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小,声音小,即声音的响度小;用力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大,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锯条振动的频率会变低,当频率低于 20Hz 时,人耳就听不到声音了。答案: (1)高 高 频率 (2)变大 变大 振幅声音的振动频率低于 20 Hz14.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响度 真空不能传声(3)液体可以传声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5.解析: (1)汽艇到高山的距离 s= vt=340m/s5s=850m。12(2)设他喊时离山崖距离为 s,则 v 艇 t+v 声 t=2s汽艇行驶的路程 s 艇 =v 艇 t=10m/s5s=50m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 声 =v 声 t=340m/s5s=1700m则 s= (s 艇 +s 声 )= (50m+1700m)=875m。12 12答案: (1)850 m (2)87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