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520411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课题 观潮 课时 1 课时 设计人 殷敏教学目标设计1、认识本课 11 个生字,会写 15 个字,正确读写“笼罩、薄雾、屹立、昂首、沸腾、横贯、依旧、若隐若现、风平浪静、齐头并进、霎时、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山崩地裂、恢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想与他人交流。5、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教学方法设计1、抓特点、反复读,引导学生运用“找

2、顺序理特点品词句感情读”的方法来学习课文。2、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简介钱塘江,点出 “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不一样。点“天下奇观”的意思。(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学生观看钱塘江潮录像,感受这一天下奇观。(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找出课文中描写潮水的景象的段落,引出重点段落:课文第 3、4 自然段。2、自读 3、4 段。3、交流喜

3、欢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并理解“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等难理解的词语。4、找出描写大潮声音变化的句子。5、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变化的句子。6、找出描写观潮人神态、动作的句子。(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1、做听写练习。找出“从远处” 、 “再近些”等词理解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潮水的变化。2、学生看录像背诵课文(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师生问答,理解“人声鼎沸” 、 “风平浪静” 、 “水天相接”、 “齐头并进” 、 “山崩地裂” 、“浩浩荡荡”等词。1、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可以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

4、值的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顺序(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天下奇观”的“ 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深入研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江潮的变化,体会钱塘潮之“奇”,然后交流阅读的体会。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引导: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 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宽阔”“横卧 ”“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第、自然段中,对潮来时的过程描写非常精彩

5、,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朗读这一部分。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是哪些,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如,可以用“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江潮写得更加形象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衬托之笔,关注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踮着脚”, “又沸腾起来 ”,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3、重视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的第、自然段背诵下来。另外,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很多,要在引导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把这些写得

6、具体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引导学生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 “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4、本课生字较多,要注意读准字音, “崩、涨”都是后鼻音,“风号浪吼”的“号”读 ho,不读 ho;“涨”读 zhng,不读 zhng;“沸”字声母是 f,不是 h;“恢”字声母是 h,不是 f。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那些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如, “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能丢, “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7、“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 3 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生:(齐答)钱塘江大潮。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有好几千里。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可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 “观潮”和“天下奇观” ,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学生交流“观”和“天下奇观”的意思(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交流: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师:学得真不

8、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大潮? (生遗憾摇头)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生:课文第 3、4 自然段。师:自己读读第 3、4 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是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们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交流重点句子。2、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生:

9、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3、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生齐读4、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这句。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

10、秀者鼓掌。 师范读,生齐读。5、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学得还真像,雷的声音比较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师:这声音作者用了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试着齐背6、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2、出示一段话,学生在括号中填上今天学到的词语,这些生字可以在学生抄写词语时进行适当指点。 沸腾起来。 ”师:人群

11、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准备,开始! 生表演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句连起来读读。生齐读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1、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

12、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2、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

13、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3、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配录像背诵。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潮水越来越近,声音(生:越来越响),浪头(生:越来越高),气势(生: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生: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生:人声鼎沸。用同样的方法抢答: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

14、裂、浩浩荡荡2、生领读刚才练习的词语,师跟读。3、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你们会不会用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填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4、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

15、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板书设计观潮潮来之前 江面平静 人山人海天声音大: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下 潮来之时气势壮: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 千万匹战马奇潮来之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观课后反思优点:1、这节课,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我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我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我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2、对课文中的新词,我改变了

16、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我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3、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又能促进记忆。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缺点及改进建议:1、必须认真调动每个学生,注意每个学生的状态!2、个别地方我的语言太罗嗦,比如导语,以后要注意简练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