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规范1 播前准备1.1 清理外三沟前作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与配套隔水沟、导渗沟和排水沟,且逐级加深,隔水沟深 100cm 以上,导渗沟深 120cm 以上,排水沟深 150cm 以上。确保灌得进、排得出、降得下,排水通畅,雨止田干。1.2 农机准备检修并调试旋耕机、播种机、开沟机、弥雾机等机械,确保机械运转良好;根据天气、土壤墒情等调整播种机的排种管、旋切刀和播种器,以适应机械条播或均匀撒播。1.3 种子处理选用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的小麦良种,要求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含量13,于播前(23)天晒种。播前选用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10mL,加 300mL 水拌
2、 25kg 小麦种子,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每亩选用“春泉”小麦拌种剂 1 袋(20g)或用矮苗壮 1 袋(20g)加水(0.50.75)kg 稀释后拌种(610)kg 促进生根、发蘖、壮苗。要求拌种均匀,现拌现播。1.4 腾茬与秸秆还田前作收获时通过机械切碎秸秆,稻草切碎长度控制5cm。旋耕还田留茬高度10cm;耕翻还田留茬高度30cm。反旋灭茬机埋草采用大中型拖拉机、2 档中大油门作业,以保证埋草深度15cm,提高整地质量和秸秆还田均匀度,满足播种要求;对连续多年只旋耕而没有耕翻的麦田,要推行耕翻埋草,耕深25cm,并坚持旋耕 3 年后耕翻 1 年,以破除犁底层
3、,为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创造良好条件。2 播 种 2.1 适期播种小麦适期播种范围,半冬性品种10月(120)日、偏春性品种10月(1030)日。2.2 适量播种根据种子质量及预定基本苗,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播种量:基本苗数播种量(kg/亩) = 每 kg 种子粒数种子净度(%)发芽率()出苗率()基本苗(万/亩)千粒重(g)= 种子净度(%)发芽率()出苗率()100适期范围内早播的采用精量播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812)万;适期范围内迟播的采用半精量播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218)万。每晚播一天增加1万基本苗(即播种量增加0.5kg左右) ,一般一级标准良种适期播种为“斤种万苗” ,
4、每亩播种量为(39)kg。错过播种适期每迟播1天增加(0.51.0)万基本苗的播种量。注意迟播麦田随气温降低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会逐步降低,稻秸秆全量还田由于表土层含有稻草也会影响发芽率和出苗率,需适当加大播种量。但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的播种量。2.3 播种方式旱茬小麦全部推广使用机械条播。腾茬及时且墒情适宜的稻茬小麦,采用条播机精细播种,行距25cm,播深(23)cm;腾茬较迟、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相对持水量大于80)的稻茬小麦,拆除条播机排种管、部分或全部旋切刀,改进成均匀摆播机均匀撒播;人工撒播应提高均匀度。2.4 施足基肥根据测土配方原则施足基肥,磷肥基施为主,氮、钾肥基追结合。基肥一
5、般每亩施尿素(510)kg以及45%复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纯量均为15%,下同)(2535)kg;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kg以上。稻草全量还田要增加基肥中氮肥用量10左右。2.5 配套内三沟于播种后进行机械开沟,每(34)m 开挖一条竖沟,沟宽 20cm,沟深(2030)cm;距田两端横埂(25)m 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 50m 增开一条腰沟,沟宽 20cm,沟深(3040)cm;田头出水沟要求宽 25cm,深(4050)cm,确保内外三沟相通。还草田块需通过减少竖沟畦宽(2m 左右) ,提高内三沟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和对畦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同时提
6、高灌排效果,减轻涝渍危害。2.6 播后镇压秸秆还田田块播后一定要镇压。可用直径30cm 的石磙或专用镇压机械镇压田面,使耕层紧密,以利于提高出苗率,促进全苗、齐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2.7 及时窨水播期遇旱,需适时抢墒或造墒播种,或播后及时窨灌齐苗水。尤其土质粘重地区,播后要主动沟灌窨水才能确保出苗,掌握满沟水稍爬畦至畦面发黑的灌水原则,速灌速排,要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烂籽僵苗。2.8 封闭化除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每亩选用 50异丙隆(125150)g 兑水(4050)kg 喷雾,封杀杂草。3 苗期加工管理3.1 查苗补缺苗期检查出苗是否均匀和达到预期基本苗数,对缺苗断垄麦田,要及
7、时补苗。可通过移密补稀,也可催芽补种,用 500 倍磷酸二氢钾浸种(612)小时,促根壮苗增蘖。3.2 查肥补肥基肥不足苗肥补,确保基苗氮肥不少于一生总施氮量的 50。长势和苗数不足的三类苗,可适当增施壮蘖肥或平衡肥,在小麦(35)叶期每亩追施壮蘖肥或平衡肥5kg 尿素。3.3 查草补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24)叶期每亩选用 6.9骠马(6080)mL 兑水(4050)kg 喷雾;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小麦(4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后,每亩选用 20使它隆乳油(3040)mL 兑水(4050)kg 喷
8、雾;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将相关药剂进行复配使用。3.4 查沟补沟田内外三沟不配套,要及早开挖、加深、清理、疏通,并结合清沟理墒培土壅根、增温防冻。对冬前因整地质量差、土壤架空造成干旱缺水、形成黄弱苗的田块,要及时镇压或浇灌越冬水,补充水分,保苗越冬。3.5 旺苗控制对冬前和初春出现旺长的麦田,采取镇压或化控等措施,适度抑制生长。4. 春季高效管理4.1 春季化除对禾本科杂草 30 万株/亩以上、阔叶杂草 6 万株/亩以上草害达标田块,在春后日均温回升至 8左右时,依据草相选择合适药剂在小麦拔节前进行化除,注意掌握冷尾暖头天气,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4.2 防治纹枯病拔节初期,对纹枯病病株
9、率达 20的田块,及时采用井冈霉素或己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进行大剂量(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 300mL500mL) 、大水量(每亩75kg100kg)泼浇或兑水粗喷雾。4.3 施拔节孕穗肥3 月下旬4 月上旬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群体叶色开始褪淡、无效分蘖开始消亡、叶龄余数 2.5 左右时,宜施 45复合肥(2025)kg 以及尿素(810)kg;高产田提倡分拔节肥、孕穗肥二次施用,拔节肥以复合肥为主加部分尿素,小麦叶龄余数(0.81.2)时每亩施(78)kg 尿素作孕穗肥。4.4 倒春寒冻害补救小麦拔节前耐寒力较强,主茎和大分蘖幼穗不易冻死,仅叶片冻害一般不必增施恢
10、复肥。但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剥查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情况,并及时增施恢复肥,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高节位分蘖成穗,挽回产量损失。追施恢复肥数量应根据小麦冻害严重度确定,一般主茎幼穗冻死率在 1030的麦田,每亩增施尿素5kg 左右;冻死率超 30的麦田每增加 10 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 2.5kg 左右,施用上限值不宜超过 15kg 尿素。4.5 灌水和降渍4.5.1 灌返青水或拔节水对冬春干旱受冻麦田,应趁返青期土壤返浆的有利时机,锄划保墒,提高地温,一般不宜浇水,但遇持续长时间干旱,应在气温 3以上时及时浇水,减轻“倒春寒”危害。拔节、孕穗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有灌溉条件的麦田,遇旱应立即
11、浇水,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需组织叶面喷水,以缓解旱情。4.5.2 排水降渍遇雨及时清沟理墒,保持沟系排降畅通,达到雨止田干、排水降渍。4.6 控旺防倒伏群体较大的旺长苗田块,于 2 月底或 3 月初拔节初期每亩用矮壮丰或矮苗壮 60g或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0)g 兑水(3040)kg 粗喷雾进行化控,也可在破口抽穗期(叶龄余数 0.5 时)用劲丰 100mL 兑水(3040)kg 叶面喷雾进行化控。5 后期管理5.1 防治白粉病小麦孕穗期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 2030时,每亩用 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粉(2030)g 或 12.5烯唑醇(禾果利)乳油(2030)mL 或 33多酮(纹
12、霉净)可湿粉 50g,兑水(5060)kg 手动喷雾或兑水 20kg 机动弥雾叶面喷施。一般年份可结合麦类赤霉病、麦粘虫、麦穗蚜等进行兼治,病害发生早、发展重的年份需要单独防治。5.2 防治赤霉病小麦扬花初期,每亩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250)g 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g 或 33纹霉净(多酮) (100150)g 或 50多菌灵福美双复配剂150g 或 37抗菌灵(多福酮) (100150)g,兑水(5060)kg 手动喷雾或兑水20kg 机动弥雾叶面喷施;25氰烯菌酯乳油 100mL、30戊唑醇福美双可湿粉(90110)g、25咪鲜胺乳油(3050)mL 对赤霉病也有较
13、好的效果。遇雨或重病年份应在一周后进行二次用药防治。5.3 防治蚜虫和粘虫小麦扬花至灌浆期,田间有蚜株率大于 25%左右时或百穗蚜量超过 500 头(天敌与麦蚜比小于 1150) 、每亩粘虫(3 龄前低龄幼虫盛期)发生量达(800010000)头时,每亩用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g 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g 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mL 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50mL 或 48乐斯本乳油 50mL 或 25辛氰乳油 40mL 等,兑水 50kg 喷雾或兑水 20kg 弥雾。5.4 叶面喷肥或生化制剂结合穗期、灌浆期病虫害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一喷多防、保绿防衰、保粒增重。每亩用强力增产素每亩(1015)g 或丰产灵 10mL 或植物活力素 60g 或小麦专用维他灵 25g 或尿素(0.51)kg 加磷酸二氢钾 100g 等,兑水 50kg 左右均匀喷洒,可预防高温逼熟或干热风危害。5.5 适期收获小麦腊熟末期及时机械化抢收,产量高、品质好,防止烂麦场。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保持籽粒含水量13,贮藏于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