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堂导练】2017年春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拓展训练:27 醉翁亭记.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07615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导练】2017年春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拓展训练:27 醉翁亭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堂导练】2017年春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拓展训练:27 醉翁亭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堂导练】2017年春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拓展训练:27 醉翁亭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堂导练】2017年春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拓展训练:27 醉翁亭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堂导练】2017年春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拓展训练:27 醉翁亭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7 醉翁亭记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文学家。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琅琊山游玩,并与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 。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2)词类活用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

2、沿着山路)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3)一词多义【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是“以为乐” ;第二个乐是“乐趣”)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谓】太守自谓也(称呼)太守谓谁(是,为)(4)文言句式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即“述之以文”的省略, “以文述之”的倒装。又是判断句)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是“于两峰之间者泻出”的倒装)3.主题解说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

3、、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4.难点攻克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字,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提示一:“醉”与“乐”是统一的, “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提示二: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 ,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时, “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所以太守“醉”在其中。提示三: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

4、乎山水之间” ,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全文的主旨。5.结构图解以醉太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写乐醉 守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乐中翁 醉 醉情:与民同乐 含悲亭记 读 形象精练,融情入景 文美者 句式灵活,骈散结合醉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情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琅琊( ) 环滁( ) 晦明( )伛偻( ) 觥筹( ) 林霏(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云归而岩穴暝( ) (2)泉香而酒洌( )(3)负者歌于途( ) (4)饮少辄醉( )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1)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诗以

5、养父母、收族为意( )(2)连月不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在乎山水之间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临溪而渔(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5)朝而往,暮而归(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填空题。(1)醉翁亭记以“_” “_”二字提挈全篇。与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 。结尾部分用“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2)本文以色彩鲜明

6、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_欧阳修_。8.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徽省名胜古迹之一,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的导游词。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7、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觥筹交错(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

8、1.选文第段中人们引出了一个成语是_,意思是_。12.本文从写景,转而写人和事,具体描写了_、太守宴、_和_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13.选文最后一段写“太守归宾客从” ,为什么又写到“禽鸟之乐”?谈谈你的看法。1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5.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你结合选文第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 字,不得翻译原文)【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9、,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节选自记承天寺夜游)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树林阴翳 _(2)念无与为乐者 _17.翻译下列句子。(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8.【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_和_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的主旨。19.【乙】文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0.【甲】 【

10、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谪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的异同。文言文对照翻译环 滁 皆山也。其 西南 诸 峰,林 壑 尤美, 望之蔚然而 深 秀者,琅琊也。围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西南面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远望那树林茂密、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山 行 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 而 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在山上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奔泻出来,是酿泉。峰 回 路 转, 有亭 翼然临于 泉上 者,醉翁亭也。 作 亭者 谁?山势回环,道路也跟着拐弯,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山之 僧智仙也。

11、 名之者 谁?太守 自 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醉翁亭”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喝酒,喝少 辄 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称是“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注释环:动词,环绕。滁():滁州,在今安徽滁县。蔚然:茂盛的样子。琅琊:山名,在滁县西南十里处。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自谓: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饮少辄醉:喝一点便醉。辄,就。意:情趣。

12、得之心而寓之酒: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得,这里有领会的意思。若夫 日出而 林 霏 开,云 归而 岩穴暝,晦 明 变化者,山间之朝(你看)那太阳一出来,林中的雾气消散净尽;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明暗(如此交替)变化的,这是山间早暮 也。野芳 发而 幽 香,佳木 秀而 繁 阴,风 霜 高 洁,水落而石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水底的石头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露出水面,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晚上回家,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就没有穷尽。注释林霏()开:树林里的雾

13、气散了。霏,雾气。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归,聚拢。暝,昏暗。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飘散着清幽的芳香。芳,香花。发,这里是开放的意思。秀:茂盛。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至于 负者 歌于 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 呼,后者 应,伛偻 提至于那肩挑背扛的人唱着歌走在途中,行人在树下休息,前边的呼唤,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携, 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的百姓在游玩。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而酒洌,山肴野蔌,杂 然 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

14、乐,非 丝 非 竹,射酒水清,山上野味野菜,错落地摆放在面前,这是太守(在开)宴会。酒宴上的乐趣,不在乎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者 中,弈者 胜,觥 筹 交 错,起 坐而喧哗者, 众 宾 欢也。 苍 颜 白发,颓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然乎 其 间者,太守 醉也。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注释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伛偻():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年人。提携:牵扶,这里借指小孩。渔:捕鱼。洌:水(酒)清。山肴野蔌:野味野菜。山肴,用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成的荤菜。肴,荤菜。蔌,蔬菜。酣:畅饮。丝:弦乐器。竹:管

15、乐器。射: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用箭状的筹棒去投长颈形的壶,按投中的次数来分出胜负。弈:下棋。觥:酒杯。筹:酒筹,行酒令时饮酒计数的签子。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已而夕阳 在山,人 影 散乱, 太守 归而 宾客从也。 树 林 阴 翳,鸣声上不久夕阳落到远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众宾客跟着太守回去了。树林树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乐,而不知人之 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但是飞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而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 乐也。醉能 同 其 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

16、守谓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庐陵欧阳修也。谁?是庐陵的欧阳修。注释已而:随后,不久。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蔽。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鸣叫。乐其乐:以他们的乐趣为乐趣。醉能同其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能述以文: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参考答案27 醉翁亭记1. ch hu y gng fi2.(1)昏暗 (2)水(酒)清 (3)背 (4)就3.(1)情趣 主旨 (2)放晴 消散(3)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指亭子 结构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在 从 比4.(1)表并列(2)

17、表并列(3)表顺承(4)表顺承(5)表修饰(6)表转折5.(1)醉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6.(1)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2)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4)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 (6)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7.醉翁亭里 与民同乐8.示例:各位游客,这

18、就是美丽的琅琊山,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美丽的醉翁亭。当年的大文豪欧阳修在这里借景寄情时年龄不过四十多岁,正当盛年,但是,政治上的失意,仕途上的挫折,让他十分灰心。于是,他纵情山水,流连于美景之间,一时传为佳话。请随我走进醉翁亭。9.(1)交互错杂 (2)离开10.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尽的啊!11.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12.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醉13.由“禽鸟之乐”引出“人之乐”进而引出“太守之乐” ,使文章前后浑然一体。14.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

19、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5.示例: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扶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有的游客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欢快热闹的景象。 (可适当发挥想象,内容合理即可)16.(1)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2)考虑、想到17.(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8.抒情 议论1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美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20.示例: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的情怀。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