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教学设计是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下面我就按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说我的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的设定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 战国策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学习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
2、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2、教学难点: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二、教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一) 、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二) 、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三) 、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针对重、难点,把课
3、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三、 学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使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仿写法等。 四、教学设想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习、能力目标。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 、 “理解内容,探究写法”、 “分析人物,拓展延伸 ”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在活动中
4、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用典故,解题导入(一) 、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 这个成语的故事呢?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故事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设计意图:引用“一鸣惊人
5、”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 ”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 “豁然开朗”之感)第二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二)课文中的“比”类比、喻比(如:以“家事” 比“国事”,私,畏,求) 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 写得详;“臣民
6、进谏”写得略) 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 侧面比;“四国朝齐”是暗比)(设计意图:采用“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串起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这里,抓住了“三” 、 “比”两个字,从写法入手,促内容理解:通过“三”字的切入,必能拎起全文的内容理解;通过“比”字的深化,从而引出课文的写法探究。课中“关键字”的使用,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一)层层深入,分析人物1、 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缘事及理;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齐王”这个人物形
7、象。齐王:闻过则改,明智果断;从谏如流,兴利除蔽3、 总结,补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人物形象。(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在互动中进往创作探究性学习。 )(二)说古谈今,内化知识。1、 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三)赠记名言,师生共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设计意图:说历史故事,让学生之间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
8、储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谈现实生活,主要是想增强学生在 “提出意见”和“接受意见”的感受和体会,引起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注意和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魏征的名言,让他们铭记。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小结知识要点背诵课文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比校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设计意图:小结,是让学生强化及复习课文内容,强化对重难点的消化,背诵课文是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学习本文写作技巧和提高模仿能力。知识结构环环相接,通过比较,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辨析能力。 )最后附上我的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妻 私:偏爱赞扬三问 三答 妾 畏:卑微畏怯 三赏 三变客
9、 有求:逢迎敷衍三比 类比,喻比(以“家事” 比“国事”)详比、略比(“邹忌进谏” 写得详, “臣民进谏”写得略)侧比、正比(如“邹忌比美” 明比, “四国朝齐”是暗比)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的说明,最后让我用这句话同大家共勉,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说教材(一)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 、 勾践灭吴 、 触龙说赵太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
10、有个性地发展。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加上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所以上课我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中人物性格,尤其是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领会邹忌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