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40537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战国策 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

2、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 ,又“利于病” 。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 。1、 战国策:又称国策 ,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 33 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 12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2、 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

3、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三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一)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孰:通“熟” ,仔细私:偏爱朝服衣冠:zho :朝见词类活用:A 名作状: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B 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C 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古今异义词:尺:古:约合现在的 23.1 厘米今:约

4、 33.3 厘米。窥:古:照今:偷偷地看寝:古:躺而不睡今:睡觉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个孰与:相当于“与孰” , “与相比,谁更”2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5被动句:王之蔽甚矣6省略句: 与坐谈(二)疏理文意。1、第一段:邹忌比美的事。(1 )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都说邹忌美于徐公。(2 )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客:用

5、陈述句,语气更平淡。(3 )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妻私妾畏客有求(4 )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徐公。(5 )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样了呢?被蒙蔽了(写板书)邹忌妻私妾畏客有求受蔽(6 )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 。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板书:)邹忌 齐王妻私宫妇左右妾

6、畏朝廷之巨客有求四境之内受蔽2、第二段:写进谏的内容。(1 )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是并且受蔽更甚。邹忌 齐王妻私宫妇左右妾畏朝廷之臣客有求四境之内受蔽 受蔽(甚矣)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忌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齐王也应因此而受蔽。(2 )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方法就叫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3 )邹忌说到齐王受蔽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指出齐王受蔽这事实呢?他是想说齐王须纳谏。(4 )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

7、邹忌的意见呢?有(5 )那么要向国君说明须纳谏这个道理是比较抽象又不容易使国君接受的,忠臣向国君说明要广开言路,不然会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说他是想说国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杀。可是对比之下,邹忌就显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就叫做“设喻说理” 。四、朗读前两段。 第二课时一、以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也可以先朗读全文) 二、转入对文段的学习。(一)学习三、四段的字词和句式

8、(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面刺:当面指责谤讥:古今异义词 古:指责,劝谏,中性词;今:诽谤,讥讽,贬义词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时时而间进:jin 间或断断续续地其年:满一年。朝于齐:朝见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二)让同学串讲这两段,指出他们翻译得不好的地方。 三、课堂分析 1、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群臣史民受下赏” 。 “群臣进谏皆朝于齐”2、由此可见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齐王是勇于接受别人的意思,从谏如流的。在说明邹忌这方面的成功时,着重说明是比关关事他亲身所经历的以及生活小事这两点,综合以上得出结论:为何成功: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四、人物分析:1、邹忌形象分析:邹忌: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2、齐王形象分析听邹忌进谏时的态度:善。提出进谏的方式及奖励: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的上、中、下赏。这二者表现了齐威王虚心纳谏,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是一个明智而开明的君主。纳谏的结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讲解与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