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光曲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 26 课月光曲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二、说学情情感体会方面,学生通过伯牙绝弦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但对音乐艺术感受尚浅。内容理解方面,学生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但提取信息,抓取重点,有效质疑方面仍有欠缺,在本课学习中可侧重
2、于信息提取及质疑解疑的训练。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和教学课时,将教学目标细致化,明确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我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 8 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生词“幽静、纯熟、清幽、陶醉、苏醒、霎时间、微波粼粼”的意思。2、能力目标:提取信息,质疑解疑,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掌握以关键句解疑的学习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凸显,有针对性地突破,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我设计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掌握以关键句解疑的
3、学习方法。教学难点: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五、说教法学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能力的要求,我采用了讨论法、信息提取法,质疑解疑法进行教学。学法方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主要采用的是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4、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六、说教学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阐述,把要学习的知识按照其学科的内在逻辑分解为若干部分,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的关键是程序的制定,他提出了制定程序的五个原则: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反馈) ,低错误率。因此我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提取信息。 (直观信息,如这是一首曲子,表现的主题是月光。隐藏信息,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所作。 )(2)结合课后资料袋,补充介绍贝多芬。2、结合文意理解本课生词。 (解词能力训练及学生语言表达习惯培养。 )理论依据:于
5、永正先生五重教学法中重习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包括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3、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4、自由读第 1 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提取,课题信息提取的延伸与运用。 )5、快速浏览课文第 2 至 10 自然段。读了这一段说一说你有哪些疑问?(质疑能力的训练,从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手法等方面质疑,以抓取文章重点。 )理论依据:新课标中对高年级阅读提出,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相关材料” , “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6、回答第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琴?” ,
6、探讨解疑方法。 (找出关键语句,细化质疑,分析体会,整理归总。 )7、出示“解疑过程表格”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以致用,按方法解疑。理论依据:(1)于永正先生五重教学法中重迁移,在教学中,要边学边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特而福特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为迁移而教“;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和“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理论,强调的也是一个“用“字。学了不用,或者不会用,知识就成了死的了。 (2)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它是对繁琐分析、先生讲学生听、一问到底的教学状况的否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尊重学习语文的规律。8、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明确学习内容,加深印象。七、说板书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力的辅助,清晰明确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文章主要内容。